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萨尔图油田萨中开发区中区西部不同类型油层砂与目前井网不适应的难点,利用详实的岩心、测井及水下分流河道砂精细解剖成果等资料,对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的分布模式及井网控制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区西部水下分流河道砂分布组合模式可细分为拼合宽带型、交织网状型、树枝分叉型、干枝型、单一连续型、断续孤立型6种类型,除拼合宽带型砂体外,其他类型分流河道砂井网控制程度均较低,与井网适应性差,可依靠对现井网进行加密或对层系井网进行重组来完善单砂的注采关系。

  • 标签: 水下分流河道 分布组合模式 井网控制程度 井网密度 萨尔图油田
  • 简介:利用地震资料中提取的主振幅参数,结合钻井沉积相特征资料,将主振幅参数与钻井岩性参数进行相关拟合,将区域地震主振幅参数转化为沉积相,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地震角度研究有利储层的分布。主特征参数提取技术克服了傅氏分析长时窗及瞬时分析刻画局部信息的不足,可以提取地震子波的主极值,能更好地反映地质体的岩性和物性引起的差异。研究表明,主振幅参数对沉积相与波阻抗一样敏感。

  • 标签: 时频域 主振幅参数 沉积相 提取技术 目标体预测
  • 简介:裂缝是影响川东南官渡地区储层产能的重要因素。在对比相干和方差两种裂缝检测技术的处理结果后,选择了效果更好的方差技术应用于该地区。结果表明,方差裂缝检测技术能够压制地震数据的横向连续性,并突出其横向的不连续性,常常用于细致的断层解释、砂及裂缝的检测和某些复杂地质体的识别,而局部这些细微的地质异常特征往往可以指示可能的油气圈闭。

  • 标签: 裂缝检测 相干体技术 方差体技术 川东南官渡地区
  • 简介: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初期,气井的产能评价存在诸多问题,采用陈元千“一点法”公式对页岩气井产能进行计算误差较大,不能有效指导气井配产。为了探索适合本地区页岩气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和合理配产方式,通过开展多口页岩气井的产能试井,并校正中、高排液气井产能试井异常数据,建立了针对该地区页岩气井不同排液量下的一点法产能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与产能试井求得的无阻流量误差范围在-12%-5%之间,二者计算结果较吻合。同时采用采气指示曲线法提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6个无阻流量区间相应的合理配产系数。在气井投产初期,可采用合理配产系数进行气井配产;生产中频繁调产井,采用压降产量动态配产法优化气井配产,也可采用两者兼顾的方法指导气井配产。所提出的合理配产方法,可以为涪陵页岩气田气井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四川盆地 涪陵地区 页岩气井 产能评价 采气指示曲线 压降产量
  • 简介:针对振幅属性预测民丰地区盐下砂砾岩储层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频变属性预测砂砾岩含气性的方法。首先,分别建立砂砾岩含气与不含气的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分析砂砾岩的频变特征,计算并归一化地震频带内含气砂砾岩弹性参数,对比不同弹性参数随频率变化的差异,构建敏感频变弹性参数;然后,建立频变AVO反射特征方程,对地震数据进行多尺度频率分解,通过目标函数的叠前地震反演,得到频变弹性参数。将频变反演结果应用于民丰地区盐下砂砾岩含气性预测,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率较高。

  • 标签: 盐下砂砾岩体 频变属性 弹性参数 含气性预测 民丰地区
  • 简介:川盆地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地质背景复杂,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反射特征多变;并且存在低速硅质白云岩,其纵波阻抗与储层接近,利用单一纵波无法准确区分硅质白云岩与储层。因此储层预测难度较大。而多波技术在储层预测、流体识别、裂缝检测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在纵波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该区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难点,采用了改进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转换波高分辨处理技术和转换波各项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该区转换波深层成像问题,获得了高质量的转换波地震资料;同时通过多波层位标定和层位匹配,消除了纵波和转换波的旅行时差,将转换波压缩至纵波时间域,二者波组对应关系较好,结合测井数据的统计和实际纵波和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利用横波阻抗能够有效区分低速的硅质云岩和储层,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 标签: 四川盆地 晚震旦世 转换波 静校正 高分辨 各向异性
  • 简介:采用数学预测模型对气区产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论证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的科学性,对指导天然气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气田常用产量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总结和评价,从中选出不受模型分类因子正整数取值限制的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Ⅱ型预测模型,以及目前常用的广义翁氏模型等3种预测模型对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量进行全生命周期预测。结果表明:(1)3种预测模型对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量发展趋势都有着较乐观的预测结果,由于各自数学原理不同,预测结果中峰值时间、峰值产气量、峰值产气量发生时的累积产气量等存在着差异;(2)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在2021—2030年预测年产气量均在(200~210)×108m3左右,更符合川盆地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3)广义Ⅰ型预测模型预测峰值时间出现在2065年,峰值产量285×108m3,相对稳产期17年,而广义翁氏模型预测产量峰值时间则在2050年,峰值产量270×108m3,相对稳产期11年。

  • 标签: 预测模型 产量 常规气 变化趋势 峰值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