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该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角洲和扇角洲沉积砂体,其中辫状河角洲砂体是有利油气储集体。在区域构造、古地貌和沉积体系等研究基础上,应用沉积模拟技术,再现了研究区孔店物源辫状河角洲形成过程和沉积微相特征,在实验条件下,孔店物源辫状河角洲可划分为3亚相、7微相。实验研究表明,基底沉降、相对湖平面升降、流量及流量变幅、加砂量(物源供给)等是影响辫状河角洲形成及其演化控制因素。通过实际砂体和实验砂体厚度展布对比分析,预测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区域。综合歧口凹陷原始地质模型和实验模拟成果,建立了模拟实验条件下歧口凹陷古近系沙2亚段辫状河角洲沉积模式。

  • 标签: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沉积模拟 辫状河三角洲 控制因素 沉积模式
  • 简介:孔喉特征是储集层研究核心,厘清储集层孔喉在维空间中展布对油气勘探与开发意义重大。文中借助微纳米CT立体成像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对川东北飞仙关组残余鲕粒白云岩孔喉特征进行刻画与描述,建立了微纳米级孔喉维空间展布模型,并计算了孔喉半径、形状因子、空间连通性等表征参数。此外,结合扫描电镜、压汞曲线等传统方法,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有益探讨和补充。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残余鲕粒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晶间缝和微裂隙等。其中,晶间孔和微裂隙连通喉道,其最小值可达20~30nm。样品重结晶强烈,受重结晶晶体生长及后期压实等改造作用影响,喉道堵塞,储集层渗透性差。

  • 标签: 孔喉结构 微纳米CT 数字岩心 空间展布
  • 简介:川西北地区绵竹和安县等地发育下卡尼阶岩性以灰色鲕粒灰岩、海绵礁丘粘结及障积成因凝块石灰岩为主,上卡尼阶岩性突变为灰黑色页岩、粉砂岩,这与西特提斯地区卡尼阶在岩性和颜色上有很大相似性。本次研究用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测试方法分析了川西北地区卡尼阶中有孔虫、双壳类及腕足类化石壳体和植物叶片化石碳、氧同位素,结果显示上卡尼阶化石中氧同位素值较下卡尼阶略有变小,上卡尼阶泥质粉砂岩中化石碳同位素较下卡尼阶灰岩明显变小,可能反映了淡水输入影响。结合研究区卡尼阶沉积学特征,笔者认为川西北地区同样受到卡尼期洪水事件强烈影响,潮湿气候条件下淡水输入是造成川西北地区海绵礁(丘)大量周期性死亡及最后消失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卡尼期洪水事件 同位素 海绵礁 三叠纪 特提斯 超级季风
  • 简介:利用四川盆地内750口单井资料和26条露头剖面资料,采用单因素编图、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重现了四川盆地小塘子组岩相古地理,正确评价其天然气资源状况和龙门山演化过程奠定了基础。研究认为,川中和川南地区小塘子组发育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坳陷北部和南部发育角洲沉积,中部发育浅海陆棚沉积。晚叠世早期,龙门山北段开始隆升,并为盆地提供物源,从而形成川西北部角洲沉积;川中和川南地区由于地势平缓,波浪和潮汐改造强烈,从而形成障壁砂坝—潟湖沉积;川西南部物源来自于康滇古陆。小塘子组烃源岩大面积分布,厚度较大,有机碳含量和成熟度均较高,以Ⅱ型至Ⅲ型干酪根为主,泥质烃源岩具有较高成熟度且有机碳含量范围较宽,小塘子组大面积生烃提供了物质保障。

  • 标签: 古地理 烃源岩 小塘子组 上三叠统 四川盆地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发育角洲—湖泊沉积相,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储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上下2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环湖分布多个角洲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角洲,其中以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过程,由此在长92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油页岩。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9 油层组
  • 简介:应用研究区丰富密井网和邻近露头资料,探讨了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单元层次划分系统,并建立相应沉积构型模式。在冲积扇扇根、扇中和扇缘各亚相带,进一步划分了3级次构型要素以表达其内沉积复杂性。扇根亚相主要由主槽、片流带和漫洪带组成,其中,在主槽内主要发育槽流砾石(岩)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与泥石流沉积,在片流带内主要发育片流砂砾体(可细分为砾石坝和流沟),在漫洪带主要发育漫洪砂体和漫洪细粒沉积,总体构型样式以广泛分布砾石坝夹含流沟和漫洪沉积"泛连通体"特征;扇中亚相主要由辫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辫流带主体构型要素辫流水道(可细分为砂坝和沟道),总体构型样式复合宽带状辫流水道砂体与漫流细粒沉积侧向相间、垂向互层特征;扇缘亚相主要由径流带和漫流带组成,其中,径流带主体构型要素径流水道,总体构型样式以窄带状径流水道和漫流砂体镶嵌于漫流—湿地泥岩之中特征。

  • 标签: 冲积扇 构型要素 克拉玛依油田 三叠系
  • 简介:四川盆地东部下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引起,形成粉晶交代白云石构成了现今白云岩主体。飞仙关组早期白云岩经历了不同程度埋藏重结晶作用,形成了不同岩石结构类型。飞仙关组白云岩孔隙多为原岩中继承而来,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发育意义并非创造孔隙,而是保存已有的孔隙。由于白云岩化作用发生时间早以及白云岩抗压溶性质,原生(鲕)粒间孔以及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鲕模孔/粒内溶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下来,构成了现今鲕滩相储集层主要储集空间。

  • 标签: 四川盆地 飞仙关组 鲕滩相储集层 白云岩化作用
  • 简介:利用丰富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薄片镜下观察、岩心物性分析、测井曲线交会、地震速度反演等作为手段,对大邑构造上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类型、成岩储集相地质与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优质成岩储集相演化序列与平面分布开展了半定量—定量研究,以期深化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地质理论和指导该地区气田高效开发。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即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微孔成岩储集相、强压实致密成岩储集相和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采用声波、密度、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交会方法可有效识别各类成岩储集相。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物性最好,优质成岩储集相,其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经历了强烈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孔隙度3%~8%,渗透率大于0.5×10-3μm2,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沉积因素和构造因素对其平面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 标签: 大邑构造 须家河组 成岩储集相 多尺度资料 半定量—定量研究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层是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长6油层组储集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盆地北部砂体具有长石含量高和石英含量低特点,西南地区具有长石含量低、石英含量高和杂基含量高特点。储集空间以剩余粒间孔和次生溶蚀孔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其中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浊沸石溶蚀是有利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使原生孔隙减小和储集层致密重要因素。成岩相平面分布有安塞地区与华池地区两种不同模式。影响成岩作用因素有物源成分、沉积环境、构造活动、生烃作用以及大气水淋滤作用等,其中沉积环境控制了砂体分布,并进一步影响到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物性特征。

  • 标签: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与方法,综合岩心、钻井以及测井和地震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叠统延长组进行了深入研究,识别出5层序界面,划分出4级层序和11四级层序,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识别出曲流河角洲、辫状河角洲、深水重力流和湖泊4种沉积相。分析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展布特征,揭示了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时空演化规律,归纳了层序格架内砂体发育与展布特点。讨论了层序界线划分与以往地层界区别及其实际意义,探讨了重力流沉积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重大意义。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三叠系 延长组 沉积相 层序地层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研究该区相对优质储集层展布特征以及形成条件,并进行有利目标区域优选和预测,对于油气挖潜具有很大意义。通过砂岩物性、砂岩薄片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研究,探讨了储集层岩石学类型、孔隙类型与物性特征、胶结物种类及成岩作用特点及其对有利储集层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岩屑长石砂岩,铁方解石等胶结物普遍发育,储集层物性整体较差,非均质性强,主要孔隙类型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沉积、成岩及构造共同控制了有利储集层分布。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姬塬地区有利储集层分布。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有利储集层
  • 简介: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长石砂岩,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为主,粒度具有典型浊流沉积特征。沉积构造可见泥底构造、同生变形构造、粒序递变层、鲍玛序列等。最常见鲍玛序列有ABC型、AB型、ADE型、AE型、CDE型和A段叠置型,具备浊积岩典型特点。识别出薄层浊积岩和中厚层浊积岩,其属于角洲前缘滑塌成因,可分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浊流砂体是半深湖—深湖区发育良好储集体,其分布区可作为重要油气勘探区。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浊流沉积 沉积特征 滑塌浊积岩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上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盆地内中生界最重要含油层段之一。长6油层组以储集砂体发育、成因类型多样特征。其中,位于湖盆中部华池—庆阳地区在长6油层组沉积演化过程中广泛发育了一套与古地震事件有关液化变形构造砂体。该地区长6油层组砂体中所发育液化变形构造类型主要包括:负荷及砂球构造、振动液化卷曲变形构造、沙侵蘑菇、液化岩脉、液化摆动构造等。地震事件与重力滑塌所形成变形构造区别主要表现在:变形构造优势方位、是否存在滑动面和是否存在均一化层。与古地震事件有关液化变形构造砂体和其他成因类型砂体叠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地震事件成因砂体与正常沉积作用所形成砂体(角洲前缘砂体)叠置;二地震事件成因砂体与由地震作用导致角洲前缘滑塌再搬运而形成浊积砂体叠置。最后,建立了不同沉积作用所形成砂体成因模式。

  • 标签: 鄂尔多斯盆地 长6油层组 液化变形构造 变形构造成因 砂体叠置关系 成因模式
  • 简介:黔南坳陷是扬子克拉通内由3组不同方向断裂围限相对稳定区块。分4阶段(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叠纪,侏罗纪—古近纪)重塑了贵州南部及邻区与周边造山作用耦合盆地演化。广西运动形成北东向构造,是海相沉积建造阶段中一次重要改造。印支运动使贵阳—镇远断裂和紫云—罗甸断裂反转,奠定了其成为黔南坳陷北界和西南界断裂基础。中侏罗世后逆掩—冲断可分为两期:早期称燕山运动,以北东走向断裂向北西逆冲和扩展特征;晚期称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区域上表现为北北东走向断裂向南东东逆冲,铜仁—都断裂成为黔南坳陷东界,印支运动形成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层向西(偏北)逆冲,构成铜仁—都断裂背冲构造。近南北向断层上盘发育开阔背斜是黔南坳陷内海相油气勘探最有利靶区。

  • 标签: 黔南坳陷 构造—古地理演化 盆—山耦合 广西运动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 简介: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碳酸盐岩,其中白云石矿物含量应超过50%。在白云岩中常含有方解石、石膏等化学沉淀矿物,也可含有黏土、陆源砂、粉砂等。白云岩与石灰岩有相似的外貌,但白云岩与盐酸反应较石灰岩弱。

  • 标签: 白云岩化 白云石化 术语 碳酸盐岩 化学沉淀 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