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过去二十年间,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新的介入治疗策略和处置手段陆续出现,提高了闭塞动脉的再通率,降低了缺血性大脑损伤的发生率;血管治疗和扩大溶栓时间窗等方法,提高了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愈后。当前我们面临着,回顾急性脑中风的介入治疗及其相关数据的问题,以及回顾临床介入治疗脑中风新技术的问题,同时介入治疗的一些新问题也需要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心律失常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心率失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室性早搏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早搏好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的出现及严重程度受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影响较大,例如心力衰竭程度、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采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临床应用中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探究其护理风险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心血管科治疗且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1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风险事件类型发生情况及其因素,探讨护理风险对策。结果本组158例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类型中,给药问题占18.35%、抽血问题占13.29%、输液问题占16.46%、褥疮占11.39%、输液反应占10.13%、设备隐患占5.70%,护理不周占15.82%及其他占8.86%;护理风险因素为49.37%护理人员因素、16.46%患者及家属因素、21.52%医疗设备与药物因素及12.66%其他因素。结论心血管科临床护理工作具较多风险因素,其中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医疗设备与药物为主要风险因素,针对临床各风险因素,应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及身心调节,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工作等防控措施。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护理 风险 防控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责任制度护理在心血管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心血管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2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心血管科护理,研究组参照床边责任制度实施护理,分析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各维度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中实施床边责任制度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床边责任制度护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科的患者进行分析,对本次研究收治的患有代谢异常的患者进行分析,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在55例没有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出现了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占总例数的41%,加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共有53例患者出现了糖代谢异常的问题,占总人数的62%,糖化血红蛋白的测试对针对心血管唐代学异常的问题具有特异性特征,而且可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结论在对心血管科的住院患者的糖代谢异常的患者进行检测中,运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方式,可以提高检测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住院患者 糖代谢异常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200例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主要体现在硬件条件、监护人员素质以及患者心理问题等方面。为此,应制定有效措施,改善重症监护室条件,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相关指导。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自身责任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监护室 监护环境 护理人员 患者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乙烯在鼻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鼻部整形患者进行观察,分别在鼻翼软骨、鼻小柱部位做切口,切开鼻背部的皮肤,充分暴露鼻下软骨部位。然后取出深部的鼻中隔软骨组织,将塑形后的鼻中隔软骨插入软骨部位使之形成新的鼻小柱,将自体耳软骨固定再鼻小柱前端,再将聚乙烯放入鼻背部进行充分固定,消毒后缝合切口,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随访2年,患者鼻部恢复良好,外形美观。有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假体下移1例,假体发红3例,鼻梁透亮2例,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效果。患者满意87例,满意率达到96.67%。结论对需要鼻整形患者采用自体耳软骨进行填充,膨体聚乙烯进行固定,整形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耳软骨 膨体聚四乙烯 鼻整形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颈动脉狭窄病情运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的脑卒中病患3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所有病患均进行围术期的抗血小板的治疗和全脑及颈部血管的造影或超声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操作且术后残余的狭窄小于20%,手术后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随访工作。颈部血管经过超声检查后发现再无狭窄情况发生。结论运用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且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的运用实施。

  • 标签: 置入术 疗效 安全性 血管内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合理性的预防;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通过数字平均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式,随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所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在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投诉率等方面均高于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法的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采用风险预防护理方法的观察组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护理管理当中会存在较多的风向因素,但是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仍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的发生,对患者的康复以及医患关系的调和都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此种护理方法。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专科医院护士改善意识调查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方法对128位心内科护理人员进行改善意识问卷调查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服务问题安全问题,质量问题,是我院心血管科护理人员应该关注并改进的问题结论将改善意识调查表中所存在的问题反馈到相关委员会及科室进行分析,反馈。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 标签: 改善意识调查表 护理问题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模式的运用效果,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科病症的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1例,优质组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模式服务,常规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结果优质组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为97.6%,常规组的患者对护理模式满意度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78.0%,常规组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科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优良率,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制定有效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0例心血管科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心血管科患者护理中危险因素的预防,提高护理水平。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危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BL教学联合临床考核双向反馈教学模式在心血管科疾病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实习的本科实习118名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实行传统教学法和CBL教学联合临床考核双向反馈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实习生在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实习生。结论CBL教学联合临床考核双向反馈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在心血管科教学效果。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索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心血管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在心血管科实习80名本科实习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科时予以理论知识考试、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在提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满意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以及促进临床辩证思维形成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心血管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循证医学教学法 临床实习 心血管内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为脑动脉瘤的患者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脑动脉瘤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夹闭术,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血管加入栓塞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并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5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4%,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心血管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在我院心血管科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心血管科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因素三个方面。结论针对心血管科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护理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科室应该制定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改善患者的治疗环境,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例冠状动脉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的3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对小儿冠状动脉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降低了辐射对患儿身体的损伤,保证了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论心血管科的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本院心血管科接受治疗的患者共64例,所选64例患者均出现了用药问题,将所选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收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64例患者都有不同情况的用药问题。结论心血管科的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以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对提高心血管科合理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