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微生物的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方法:对所收集的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标本进行检验,获得 150株致病菌,观察其抗敏性和耐药性表现结果。结果:革兰氏阳性杆菌有 93株,占比 62.2%,革兰阴性杆菌有 56株,占比 37.5%。其中包括中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CNS) 48株,占比 32.2%,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42株,占比 28.2%,肠杆菌 25株,占比 16.7%,非发酵菌 19株,占比 12.6%,肠球菌 15株,占比 10%。上述菌种对于对于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MRCNS和 MRSA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最强,而青霉素和氨节西林两种抗菌药物在少数菌种的抗药性中表现最为突出。结论:通过科学的方法等等微生物进行检测,结合细菌种类采取有效的药物,防止抗菌药物对于细菌产生强烈的耐药性,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抗菌药物,微生物检验, MRCNS, MRSA,氨节西林,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有效措施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随机抽取济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总计 1627 例,按是否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中不合格标本按照标本类型、不合格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合格原因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1627 例微生物样本标本中, 146 例标本出现不合格情况,占比 8.97% 。其中对照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为标本采集不规范、非标准痰液标本、尿液标本被污染,占比分别为 42.47% 、 15.75% 、 11.64% 。实施质量控制后,观察组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为 3.60% ,低于对照组 16.42% ,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是保证微生物标本检验准确率的重要手段,对生化检验全过程中多环节进行监督及控制,能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完整性。

  • 标签: 微生物标本 检验 准确率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实施微生物检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痰液微生物培养方式,将痰液放在无菌培养皿中进行曲霉菌菌株测定实验,观察组患者实施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曲霉菌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曲霉菌寄生型、侵袭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寄生型和侵袭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2.34% 、 8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5.56% 、 52.94% ,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液微生物培养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微生物检测针对肺部曲霉菌感染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是后者更加显著,可以在临床治疗中积极采用,从而更加准确的诊断肺部曲霉菌感染。

  • 标签: 肺部曲霉菌感染 微生物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8年 8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67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粪便 Hp抗原检测、唾液 HplgG检测、粪便 Hp抗原检测联合唾液 HplgG检测。检测后,对比三种检测结果的准确率、敏感度以及特异性。结果 粪便 Hp抗原检测准确率为 94.03%,敏感度为 95.52%,唾液 HplgG检测准确率为 92.54%,敏感度为 89.55%,二者联合检测准确率为 91.04%,敏感度为 98.51%,三种检测方式的准确率以及敏感度都比较高,但是二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为 79.10%,显著低于单项检测的特异性,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技术对慢性胃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准确判断出潜在的幽门螺旋杆菌,微生物检验技术操作简单,诊断准确率高,对人体无副作用,为后期治疗慢性胃炎提供了有力依据,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微生物检验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前情况和1000例标本为对照组,2019年2月到2020年2月的质量控制后情况和1000例标本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质量控制观察组加强质量控制,最后对比实施前后标本合格率和差错率。结果:观察在实施质量控制之后,其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错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加强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个合格率,也能够有效地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检验科人员应当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不断的提高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力度,为其它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 标签: 〔〕检验科 生物化学 检验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 /MTT比色法进行方法优化。方法 以 TF-1细胞为靶细胞,采用 MTT比色法测定重组生物制品的生物学活性,并对其中 TF-1细胞培养液中胎牛血清浓度、裂解液种类进行优化。结果 胎牛血清对 TF-1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大,促进作用越强。但在生物学活性测定时,胎牛血清会影响 TF-1细胞对重组生物制品的依赖性,对活性测定结果造成干扰,影响实验敏感性。裂解液 A和裂解液 B作用后,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均在 80% ~ 150%之间,但裂解液 B溶解后不再出现沉淀,同时不会与残余的 MTT 发生反应,裂解液 B过夜作用后检测 A570/630nm及 R2值明显高于裂解液 A,且重复性好。

  • 标签: TF-1细胞 胎牛血清 MTT比色法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尤为重视。当今随着食品检验技术不断地发展,微生物检测技术成为控制食物源疾病、保证食物安全的重要检测方法之一。本文对于微生物检测技术对当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检验范围进行了确定的分析。并通过实践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在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中的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参考。

  • 标签: 微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 :对于医学检验实验而言,强化生物安全防护,可以最大程度防止出现生物因素对检验实验带来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文章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旨在可以为相关业界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进而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繁荣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 标签: 医学检验 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与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时间 2018年 12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 74例妇科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别接受 镜检法、培养法、凝集法与胺试验法微生物检验,比较四种检查方法对阴道内念珠菌检出阳性率。结果:本组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设从 20世纪 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有一定规模,并逐渐走向规范、成熟。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具有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特点,其运行实施许可制度,有效保证了生物安全实验室使用的安全。形成了生物安全实验室法规化管理体系,所建设并投入使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正在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以及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微生物实验室 安全管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等。 由于各个高校的侧重点不同,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也有所不同,但都本着为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大多数人不理解其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发展方向,导致如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发展上有很大的阻力。 本文主要基于当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现状讨论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如今面临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应用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未来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中的 临床诊断效果。 方法 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90 例肺部曲霉菌感染阳性患者作为探究对象, 按照疾病不同类型分为 侵袭阳性患者 48 例,寄生阳性患者 42 例 。以上患者 均进行痰培养微生物检验 ,观察其 阳性检验结果。 结果 经 痰培养微生物检验 ,侵袭性 48 例患者中,阳性检出患者 20 例,检出率为 41.67% ;寄生型 42 患者中,阳性检出患者 14 例,检出率 33.33% 结论 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 行微生物痰培养检测 ,准确性 较高 , 检出率偏低, 可为临床 初步 诊断和 初步 治疗提供 参考 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肺部曲霉菌感染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在新冠疫情防控下校园微生物气溶胶分布情况,为校园消杀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为开学复课和校园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对采用通风、84消杀、紫外线消杀措施的校园人员密集区域进行微生物气溶胶分布检测,与GB/T18204.3-2013标准进行比较。结果:在新冠疫情防控下,75处检测结果中有73处菌落数皿,符合GB/T18204.3-2013合格标准,有30处菌落数≤4cfu/皿,符合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Ⅲ类和Ⅳ类环境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经过通风、84消杀、紫外线消杀措施的实施,校园整体微生物气溶胶分布明显下降,尤其是三种方式一并实施效果更为显著。结论:目前我校在疫情防控措施中采取的消杀工作行之有效,满足开学复课的环境卫生要求。 [关键词] 学校;消毒;菌落数检测;空气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 DNA/RNA快速提取技术。方法:采用三种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的 DNA/RNA快速提取,主要包括柱式提取法、煮沸法和快速法,对以上三种提取方法的应用效率和提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柱式提取法、煮沸法和快速法的病原微生物 DNA/RNA快速提取时间分别为 55min、 35min和 4min,快速法的提取时间比较短,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对三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三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快速发进行病原微生物 DNA/RNA的提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操作,提取效率比较快同时也可以保证提取效果,可以加强这种提取方法的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标本 病原微生物 DNA/RNA快速提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学微生物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更好的促进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方法: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时,可以利用引导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可以加强教学改革与发展。结果:引导式教学模式合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结论:引导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这是教学改革之下的产物,能够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精神,为今后的医学微生物的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医学 微生物学 引导式 教学模式 应用 思路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几种中西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科学参照《中国药典》 2010版实施试验,检测其有没有含抑菌成分。 结果:按照相关制备方法,不同试验菌样品中的回收率都可达到80%以上。 结论:因此可看出,几种中西药制剂所运用的检验措施,能有效清理药品的抑菌作用。总体测定结果准确,药品质量安全性高,可完成预期验证试验的目标。

  • 标签: 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 回收率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法的临床价值 。 方法 :将我院 76 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 70 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提供相同的化学检验操作,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 结果 :在检查中,患者糖链抗原、癌胚抗原与甲胎蛋白检出率均较高,而且观察组的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运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查所得结果对患者恶性肿瘤病症确诊与治疗均有积极影响 。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恶性肿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的价值。方法 在 2019-3至 2020-2期间院内选取 134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分为 2组。对照组分离出来的 134例菌株不做任何处理和检查,形态学组也分离出来 134例菌株,对其进行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然后对比各组病人感染程度,以及免疫力下降情况。 结果 形态学组患者中度和重度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且形态学组免疫力下降率也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应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法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检测中微生物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送检的100份生活饮用水和100份水源水,均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检测,对其用水质量合格率、细菌总数合格率、耐热菌合格率、大肠埃希菌合格率、大肠菌群合格率进行分析。结果:在生活饮用水中,其用水质量合格率为78.0%(78/10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0.0%(90/100)、耐热菌合格率为83.0%(83/100)、大肠埃希菌合格率为85.0%(85/100)、大肠菌群合格率86.0%(86/100),其中合格率最高为细菌总数;在水源水检测中,其用水质量合格率为60.0%(60/100)、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0.0%(70/100)、耐热菌合格率为68%(68/100)、大肠埃希菌合格率为70.0%(70/100)、大肠菌群合格率65.0%(65/100),其中合格率最高为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讨论:微生物检测在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生活饮用水整体合格率比较高,各类菌群合格率比较高,应用效果比较好。

  • 标签: 生活饮用水 水源水检测 微生物检测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