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对保障西药房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在不同时期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组实施常规管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结果研究发现,接受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验组药品摆放错误、警示牌损坏、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出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不良事件发生率 药品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外科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2018年3月—11月在临床收治的24名骨科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经过详细分析和调查,发现导致骨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占58.3%和护理人员不安全,占33.3%。结论骨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两个方面,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两者的重视和科学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骨外科 临床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外科临床护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根据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2018年3月—11月在临床收治的24名骨科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的数据分析与统计。结果经过详细分析和调查,发现导致骨科临床护理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占58.3%和护理人员不安全,占33.3%。结论骨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护理人员因素两个方面,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加强对这两者的重视和科学管理,将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骨外科 临床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跌倒高危患者实行跌倒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跌倒高危患者进行管理,减少跌倒的发生,确保门诊患者安全。方法应用医院统一跌倒风险因素评估量表,对门诊患者进行评估,对评估的高危患者进行针对性管理,预防跌倒的发生。结果实施门诊患者跌倒管理后门诊患者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门诊患者跌倒可防可控,通过跌倒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门诊患者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跌倒 门诊患者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SA管理模式对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运用PDC&SA管理模式对护理安全指标及其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管理。结果实施PDC&SA管理模式使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由94.83%上升至97.38%,住院患者满意度94.83%提升至96.16%。结论运用PDC&SA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对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安全 PDC& SA管理模式 敏感指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施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诊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为A1和A2,每组各两例,分别施予常规治疗和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结果A2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优于A1组,差异显著(P>0.05);A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88.3%高于A1组的73.3%,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人尿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人尿激肽原酶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总结其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间于我院精神科所收治的精神病患者230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分析精神科护理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结果在所调查的研究对象中,出现不安全事件的患者有58例,其中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与体制因素,尤其是护理人员心理因素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患者自身疾病因素等是最主要的不安全事件诱因。结论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平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关注,提升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准,优化相关不安全事件的防范措施,构建完善的安全护理体系,确保有效地降低精神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9月收治的84例行全身麻醉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包含SBp、DBp、HR)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对照组患者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水平均高于研究组(P<0.05),且对照组与麻醉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与麻醉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定力回复时间、唤醒时间明显短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对患者血液动力学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但瑞芬太尼的定力回复及唤醒时间更短。两者各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 标签: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80例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监护患儿,随机将其中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剩余40例患儿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的护理管理措施上增加品管圈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VAP集束化方案的依从性,包括吸引分泌物、抬高床头、口腔护理、使用护胃剂、手卫生、全部措施执行等六个方面;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评价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患儿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对重症呼吸监护患儿的感染预防和病情控制均有积极作用,能够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VAP控制和手卫生依从。

  • 标签: 护理安全 呼吸重症监护患儿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逍遥散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原发性痛经患者96例,选取时间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随机将患者分成参照组及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行西药止痛治疗,对研究组施行加味逍遥散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干预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4.17%);停药后,研究组复发几率(10.42%)显著低于参照组复发几率(8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施行加味逍遥散治疗,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且复发几率较低,效果明显。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加味逍遥散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于行输血检验过程中如何开展质量控制,并对安全性输血问题加以讨论。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行输血检验的病患300人进行分析。对病患予以随机分组,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输血检验病患行血液标本搜集,实施输血检验。观察组病患通过输血检验方式,对实际结果予以质量控制。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输血安全事件出现的几率为5.33%,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33.33%。结论开展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对检验结果具有积极影响。另外加强质量控制也可提升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血型实验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前列腺癌50例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结果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护理人员、医疗机构与患者自身。结论护理人员、医疗机构与患者自身均可导致安全隐患,根据安全隐患予以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可有效的提高前列腺癌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前列腺癌 围手术期护理 安全隐患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患者实施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时在“边缘时间”内的安全护理进行探究,以提高患者安全与护理质量。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5例,采用边缘时间安全护理;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时“边缘时间”的安全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及投诉。

  • 标签: 肿瘤患者 动脉灌注化疗 动脉栓塞 边缘时间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取我院腹股沟疝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腹腔镜TAPP术)与对照组(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腹腔镜TAPP术治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与术后进食时间,促进病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 标签: 腹腔镜TAPP术 腹股沟疝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异位妊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各23例,A组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1mg/kg·d),单次肌肉注射,B组给予常规剂量甲氨蝶呤(0.4mg/kg·d),连续5d肌肉注射,两组均同时配合米非司酮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A、B两组分别为95.65%、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17.40%、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可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甲氨蝶呤 大剂量 常规剂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骨科手术室接受治疗的患者72例,根据上述患者临床护理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骨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骨科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2018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3例肾移植患者,对一般资料、冠脉造影、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及冠脉造影复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肾移植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3例患者造影前和造影后肾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造影剂肾病。结论对肾移植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显著提高肾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肾移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对比剂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利福平与利福喷丁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入院较早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接受利福平治疗,入院较晚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其利福喷丁治疗,对比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为期半年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福喷丁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利福平,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肺结核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利福平 利福喷丁 肺结核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利福平与利福喷丁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入院较早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接受利福平治疗,入院较晚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其利福喷丁治疗,对比两种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为期半年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以及病灶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福喷丁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利福平,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作为肺结核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利福平 利福喷丁 肺结核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例颅内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经MRI检查确诊并经全脑血管造影确定病变程度。然后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基底动脉狭窄病变2个,椎动脉狭窄病变6个,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4个,大脑中动脉狭窄病变7个。结果19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无手术死亡及脑梗死,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经支架植入后夹层消失。对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临床随访,无脑梗死发生。结论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率高,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减少患者的脑梗死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安全性 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