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救治的149例急性外伤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结果救治成功恢复良好116例,中度致残16例,重度致残7例,死亡10例。结论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及高空作业的不断增加,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随着上升,在收治此类患者后,我们通过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及给予手术治疗处理,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皮肤及併发症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住的149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进行质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脊髓损伤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康复期的生存质量、患者具体个人信息、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生理学指标和功能活动指标等进行考察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估影响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和治愈时间的主要因素,总结患者重点护理需求,设定具有针对的护理项目。结果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康复治疗方法等,患者的护理需求应从这几个主要方面入手。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的质研究对于促进护理方式的选用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的社会人口统计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康复期治疗方法等。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保障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期 护理需求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0例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基层对DILI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9-2012年的40例DILI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用药史(追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及中药注射剂、抗生素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抗结核病药、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降血压类药物、医药保健品等。大多数DILI出现于用药后一周。结论中草药、抗菌药物仍是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保健品产生DILI有上升趋势。临床工作中,要提防DILI的可能,及时停用肝损药物,采用甘草酸制剂为主的综合保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大动脉开放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诊治的20例四肢大动脉开放损伤的患者,对本组20例患者的手术方式,预后情况及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2~8个月的随访,所有20例患有四肢大动脉开放损伤的患者除以上情况和1例伤处发生血管栓塞外,损伤大动脉血管经彩色多普勒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均完全恢复。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的四肢大动脉开放损伤的诊治情况,笔者共总结出四点体会,具体是此类患者的急诊病因具有相似、发生此类损伤时对损伤大动脉进行有效处理的必要、大动脉损伤后进行血管修复过程中的细致和由此类损伤导致患者死亡或截肢发生的条件

  • 标签: 四肢大动脉 开放性损伤 诊治体会
  • 简介:摘要概述外伤颅脑损伤是外力作用于头部所致,其发生率仅次于四肢损伤,约为全身损伤的15%左右,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危重,病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如延误治疗处理不当,常可致不良后果。目的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现将我科自2010年2月—2013年10月共收治32例外伤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手术治疗22例(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等),10例非手术治疗(采取保守治疗)。结果手术组22例死亡5例,保守治疗组10例死亡3例,现就临床治疗体会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TI在DA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AI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正常人与患者FA、ADC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相关。结果正常人与DAI患者各个大脑部位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A值与GCS呈明显负相关(r=0.729,P=0.015)。结论DAI患者FA值更能准确反轴索损伤程度,与患者GCS评分具有良好相关,能有效反应病情程度。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方法采用心理调查问卷对我院44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结果与全国女性常模比较,并对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观察,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结果我院妇产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标准(P<0.05);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具有较大相关。结论妇产科护士工作压力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可通过定期组织团体活动、合理安排班次、心理引导等多种措施降低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恢复其心理健康。

  • 标签: 妇产科 工作压力 心理健康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血透室59例尿毒症血透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配以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月。结果29例皮肤瘙痒症患者痊愈15例,减轻9例,无效5例。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提高39.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血透患者皮肤瘙痒有良好临床疗效,优良的护理能够保证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透 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婴幼儿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的皮肤护理经验。方法密切观察该患儿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患儿全身皮肤新皮长成,患儿皮肤护理成功,患儿最终死于肺出血。结论注意全身用药的观察,加强皮肤、腔口的护理,给予支持疗法是提高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治愈率的重要保障。

  • 标签: 重症药疹 护理 表皮松解 大疱性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6例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患者46例,根据患者病情针对的采用手术方法与非手术方法治疗。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中7例死亡,2例重残,6例中残,1例植物生存,19例语言表达与智力迟钝,无偏瘫,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1例患者恢复良好,可从事部分体力劳动。结论脑损伤并丘脑下部损伤应该及时采用有效的综合疗法,以减少死亡或者致残。

  • 标签: 脑损伤 丘脑下部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限制液体复苏在腹内脏器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受诊治的45例腹内脏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5例患者采取限制液体复苏和有效手术止血,其中43例度过围手术期,有2例死亡,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组患者限制液体复苏前平均休克指数为(1.23±0.41),复苏后平均休克指数为(0.57±0.2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液体复苏治疗腹内脏器损伤可以有效的减慢出血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大提高手术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腹内脏器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引起的各脏器功能损伤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深入研究CPB围术期病理生理改变机制,探讨各脏器功能保护策略是目前麻醉科及心脏外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PB后心、肺功能损伤,而CPB后脑损伤的发生率仍较高。

  • 标签: 体外循环 炎性机制
  • 简介:摘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临床各家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随证加减治疗各种变态反应皮肤病收到了良好疗效,现将近年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过敏皮肤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为患者剔除饮食中引起疾病的食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定量检测285例过敏皮肤病患者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285例过敏皮肤病患者食物特异性IgG阳性检测率为43.2%。牛奶、鳕鱼、鸡蛋三种食物存在性别差异(p<0.05)。其中女性的鸡蛋IgG阳性率高于男性,牛奶和鳕鱼Ig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鸡蛋和牛奶IgG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青少年组(≤25岁)鸡蛋和牛奶阳性率分别达到65.9%和26.8%,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下降。结论过敏皮肤病与IgG抗体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联。对于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诱发的过敏性疾病,检测IgE以外的抗体,如IgG则非常有必要。

  • 标签: 过敏性皮肤病 食物不良反应 特异性IgG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调节T细胞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互关系。方法招募55脑卒中患者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T细胞变化并使用NIHSS评分表来评价其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调节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NIHSS评分高组外周血调节T细胞表达要明显高于NIHSS评分低组(P<0.05)。结论调节T细胞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脑卒中神经损伤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各序列成像在诊断脑弥漫轴索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例脑弥漫轴索损伤患者(45个非出血性病灶和32个出血性病灶),分别采用常规序列、场回波序列(FE)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扫描病灶,分析各序列对出血性病灶和非出血性病灶的检出情况及信号特点。结果各序列在非出血性病灶的信号差异较大,其中常规、FE和FLAIR序列分别为长T1长T2、略高及高信号,在出血性病灶上常规序列与FLAIR差别不大,但FE序列为环状或片状低信号。FLAIR序列非出血性病灶检出率高于其余两序列,FE序列出血性病灶检出率高于其余两序列,且常规序列出血性病灶检出率高于FLAIR序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各序列成像诊断脑弥漫轴索损伤的价值信号有差异,建议根据病灶是否出血选择相应序列。

  • 标签: MR序列 成像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术后切口缝合中,一次皮肤缝合器与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观察组运用一次皮肤缝合器,观测两组手术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以及皮瓣坏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总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甲级愈合率为75.0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31.25%;观察组1例发生皮瓣轻度(6.25%);对照组5例发生皮瓣坏死(31.25%)。结论一次皮肤缝合器可提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减少皮瓣坏死率。

  • 标签: 乳腺癌 切口愈合 一次性皮肤缝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