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现状的进行调查及分析,制订相应的防护对策,使急诊护士得到更好的防护。方法通过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院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了解其对职业危害的认知及现状。结果此次调查中,在护士对急诊科职业危害因素的现状排序,将社会心理方面的压力排在首位的,有77例,占89%,其次为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的污染,以及锐器伤等。结论通过职业危害因素现状分析,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保护意识,运用防护措施降低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

  • 标签: 急诊护士 职业危害 社会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我院100例剖宫产术产妇。根据围产期护理方式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实施综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腹胀发生率;记录两组产妇首次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并统计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首次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获得产妇较高满意度(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剖宫产术后腹胀发生率,利于产妇早期恢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为探究妇产科医学中生产期限异常中孕妇早产的给孕妇和新生儿带来的弊端,减少孕妇过早生产的概率,本文随机挑选了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孕检确定怀孕的100名孕妇展开个案研究。将孕妇分成足月分娩组和怀孕不足月生产组,目的在于探究医学孕妇出现早产的危险性因素。借此作为帮助产妇在孕期预备和孕期治疗护理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确保产妇能有健康的、最高程度的优生优育。

  • 标签: 妇产 临床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时间及温度对血液常规检查的影响,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方法2013-2014年我院103例血常规检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于立即、1h、3h及5h后对RBC、HB、WBC和PLT指标进行检验;并将采集的血样分别放入室温和冷藏3h后,检测这4个指标。结果不同放置时间对RBC、WBC和HB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小(P>0.05),但是放置3h和5h后,样品中PLT水平显著升高(P<0.05);藏放置后,HB水平略微升高,但与室温室的样品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RBC、PLT和WBC水平均降低,并且前两者与室温室下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尽管血常规检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了解影响因素,提高操作水平,注意样品保存温度并及时完成样品检测对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 常规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更新,术中低体温发生,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探讨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保温措施,有效评估预防低体温的发生,能有效的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低体温,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4年9月间我站检验科采集的93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放置时间、采血部位与温度条件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的RBC、WBC与末梢血相比明显较低,PLT相对较高;立即送检的PLT、RBC与HGB水平低于放置2h、4h后的送检结果,WBC相对较高,上述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放置与冰箱保存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人员应当全面掌握影响因素,加强检测前后质量控制,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检验结果。

  • 标签: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保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患者睡眠障碍因素的探讨;方法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10,ICD-10)精神障碍诊断的患者,在我院选取120例作为临床资料。结果在进行数据统计后,女性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年龄在35-48岁,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文化,无业均在一般资料中比例较高。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表浅,睡眠障碍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兴奋、恐惧、躁动、紧张、焦虑等等情绪波动。在这120例患者进行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有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对120例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影响睡眠障碍的因素,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精神病 睡眠障碍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早产临床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早产产妇5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正常分娩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产妇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发生胎膜提前破裂现象54%,该组产妇产前的检查率为48%,对照组产妇中仅有8%是胎膜早破,产前检查率高达92%,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中胎膜提前破裂和产前检查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造成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产前检查次数未按要求执行,在检查中未检查出宫内感染导致早产,胎膜早破导致产妇出现早产等,因此针对以上因素,在产前做好相关护理,可有效预防早产,保证母婴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危险因素 改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的更新,术中低体温发生,将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探讨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保温措施,有效评估预防低体温的发生,能有效的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低体温,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宫外孕发病的临床实际出发,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指出宫外孕的内部影响因素为受精卵到达子宫受阻程度、孕卵自身质量,外部影响因素为年龄、职业类别、孕产史以及既往病史。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提升了宫外孕发病概率,并提出了预防宫外孕发病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宫外孕 发病率 孕产史 既往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脑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脑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脑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脑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脑皮层以及脑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齐贤社区辖区内小学、中学、高中学生视力状况,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每学期初由各学校保健老师对所有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结果15年第一学期到16年第一学期近视率小学从22.3%上升至34.8%,中学64.4%升至73.0%,高中88.7%升至93.3%。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社会的进步,电子产品的丰富,视力不良率也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学生的视力状况不容乐观,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从小做好用眼卫生,劳逸结合。

  • 标签: 中小学生 视力低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种类及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例血液内科疾病的护理风险存在因素分析风险管理的研究。结果42例血液内科疾病患者得到有效护理,2例输液渗漏,2例经济纠纷,投诉率9.52%。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风险发生,利于患者病情改善。

  • 标签: 血液内科 护理风险 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