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价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腔隙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脑微出血分为研究组39例,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存在脑微出血和对照组(45例,未见脑微出血)。收集两组生化指标,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肌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胆固醇为(4.19±0.95)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6±0.8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为(14.15±4.5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6±2.48)μmol/L,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为脑微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患者平均认知功能评分为(23.15±2.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6±1.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90,P<0.01)。结论脑微出血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为同型半胱氨酸,脑微出血可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但是,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应在扩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高血压非酒精脂肪肝疾病和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文采取回顾研究方法统计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资料,参考是否合并非酒精脂肪肝,将其分为两组,将不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ALT、AST、UA、SBP、DBP、BMI、TC、TG、LDL-C、HDL-C等情况。结果参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SBP、DBP、BMI、TC、TG、LDL-C、HDL-C对比实验组相关指标,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研究意义。DBP、BMI、TG、HDL-C属于诱发老年高血压非酒精脂肪肝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心血管病均和老年高血压非酒精脂肪肝存在一定关系,心血管疾病可迅速增加高血压非酒精脂肪肝病的危险和患病率,因此需要临床增加控制心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力度。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非酒精性脂肪肝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中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症状的危险因素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研究和讨论。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在2015年9月到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共30名,将其设置为研究组;同时择取30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没有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症状的患者,将其设置为参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并做以讨论。结果将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共60名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对照分析,可以发现脑部水肿、接受手术的时机、WFNS分级、动脉瘤位置、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改良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等项目对比,两组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存在P<0.05的结果;另外,在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的患病情况以及性别等一般情况上,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预后情况上,参照组明显要好于研究组。结论临床当中,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的脑部水肿、接受手术的时机、WFNS分级、动脉瘤位置、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改良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等因素均为危险因素,且该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往往不是非常理想。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预后分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分级管理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0例入院患者进行研究,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100例未实施分级管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100例患者则实施抗生素分级管理,比较分级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施分级管理之后,患者对甲级与丙级药物使用的概率呈现明显下降的现象,但是乙级药物使用几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数据发现,医院患者对抗生素使用几率不断降低。结论由于抗生素使用的范围相对较广、消耗量相对较大,因而会有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存在,因而使用抗生素分级管理之后,能够有效改善相应状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抗生素 分级管理 合理用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所产生的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间收治的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记录,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学比较工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大量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较输血前有明显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较输血前有明显增加,输血前后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大量去白悬浮红细胞悬液输入后,会导致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降低,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大输血后,应当密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状况进行观察。而对于危重病患者,则应当采用血栓弹力图对患者的凝血状况进行动态记录,必要时可以为患者进行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血的补充,避免患者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出血风险。

  • 标签: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变化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当前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随之而来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呈现出升高的态势。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以及免疫功能的降低等,明显增加了其院内感染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不但会延长患者的治疗周期以及治疗代价,而且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不利于身体恢复,因此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了所有国家的一个共同的卫生问题。由于医院内的患者均有着不同程度的免疫能力缺陷,因此,极容易受到细菌侵袭,而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因自身免疫能力的减弱以及身体机能的退化,加上病种等诸多原因使得其感染率尤其高。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积极采取有针对的综合防范措施是降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老年患者 呼吸内科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贫血与热性惊厥的关系。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合并热性惊厥的患儿76例为惊厥组,以同期收治的单纯上呼吸道感染但未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65例为对照组,比较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值,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惊厥组和对照组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值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与热性惊厥无相关。结论血红蛋白与热性惊厥无相关,改善贫血状况不能降低热性惊厥的发病率。

  • 标签: 贫血 热性惊厥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痛风临床的特点,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97例初诊的原发性痛风患者的情况、生活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对原发性痛风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97例患者中。男性占96.4%,发病的高峰期处于40到60岁之间。最常见的发病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这部位首发发病率达85.7%。根据单元素Logistic回归显示可知,原发性痛风的发生和高嘌吟饮食有关系,和吸烟、饮酒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痛风发生的概率会上升;有高体质指数、高血压、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的,原发性痛风发生的概率会非常高;在血脂组中,除载脂蛋白之外,其它的指标和原发性痛风有直接关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的浓度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会提高原发性痛风发生概率;血清尿酸排泄分数(FEuA)降低是原发性痛风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多于女性,中老年男性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比较高。高嘌呤饮食、既饮酒又吸烟、高BMI、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高血脂等都是原发性痛风的高危因素。

  • 标签: 原发痛风 临床特点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产科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本文选择我院在2013-2017年接收的1500例产妇,对其进行了临床资料分析,并统计了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中,出现产科医院感染的患者有50例,产科医院感染概率为3.33%;产科医院感染位置主要有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会阴切口、手术位置、生殖道、皮肤;产科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是否存在侵入操作、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探视人数,与患者分娩方式无关。结论为了降低产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概率,医护人员需要控制好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操作,及时治疗妊娠并发症,对每日探视人数进行明确规定。

  • 标签: 产科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危险因素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给予危险因素护理管理,提高了临床护理治疗,促进了患者康复。

  • 标签: 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 冠心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在防范小儿输液室纠纷投诉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小儿输液室2017年4月-2017年9月54109例输液患儿作为对照组,2017年10月-2018年3月58724例输液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量化评估策略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投诉发生率、药物渗出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

  • 标签: 量化评估策略 小儿输液室 护理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在初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来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有18例术后再出血情况,发生率是30.00%。单因素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因素,高血压疾病史超过5年、术后血压波动大、术后躁动以及术后未发现责任动脉等,再出血患者和没有再出血病例相比,单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风险高,危险因素多,术中和术后需要多加注意,对患者的情绪、血压、责任动脉止血等均要进行控制,避免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年龄≧80岁)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及其相关。方法选取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高龄非糖尿病者(对照组)各103例,通过采集病史和检测空腹血糖、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彩超等结果,比较两组人群甲状腺结节特点并分析与其他指标间的相关。结果(1)糖尿病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84.47%)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且糖尿病组甲状腺多发结节比率较高,达8.46%;是否患甲状腺结节与年龄相关(x2=7.060,P<0.50)体质指数及血糖水平无明显相关。(2)糖尿病组的甲状腺功能异常阳性率为15.53%,高于对照组6.80%(P<0.05)。其中亚临床甲减患病率在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的甲状腺功能T3、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控制和预后,应定期筛查并随访高龄糖尿病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和形态学改变。

  • 标签: 2型糖尿病 80以上老年人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操作与预防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51例新生儿破伤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治愈37例(72.5%),死亡14例(27.4%)。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痉挛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年龄<3天、首次出现惊厥时间<4天、痉挛发作频繁伴反复发绀、使用安定剂量偏小、肺炎、败血症是影响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重症新生儿破伤风并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可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新生儿 破伤风 危险因素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前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0例扁桃体炎患者作为实验组,该组患者均接受扁桃体剥离术,选择同期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常规组观察对象,对手术前后健康常规组及实验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手术前实验组CD3+、CD4+、CD4+/CD8+分别为(58.89±6.65)%、(27.67±4.77)%、(1.05±0.22),显著低于健康常规组的(68.43±8.45)%、(36.56±5.87)%、(1.32±0.27)(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CD3+、CD4+、CD4+/CD8+分别为(66.76±6.88)%、(34.97±5.88)%、(1.30±0.25),显著高于手术前的(58.89±6.65)%、(27.67±4.77)%、(1.05±0.22)(P<0.05)。结论慢性扁桃体患者会出现免疫功能降低,而切除扁桃体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扁桃体炎 剥离术 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急诊外科收治的创伤患者共有3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分析,总结死亡的因素与相关的急救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得知抢救成功的共有152例(50.67%),死亡的共有148例(49.33%),包括120例(40.00%)为院前死亡,其中以31-60岁之间的患者具有最高的死亡率,P<0.05;分析造成死亡的因素包括高空坠物、交通事故、重物创击、刀具砍伤、其他等,其中以交通事故伤造成的死亡率最高,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现场急救状况差、ISS评分大于等于16分,GCS评分低,机械通气、年龄较大。结论实际抢救急诊创伤患者时,应严格分析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不断将抢救水平提高,利于将抢救的成功率提高。

  • 标签: 急诊外科创伤 危险因素 急救措施 病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患者200例,整理临床资料,其中有49例发生医院感染,分析感染患者的发病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部位是上呼吸道(26.5%),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53.1%);医院感染主要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有关。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及时控制相关因素、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预后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曾收治的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患者75例,按照最终的疾病预后效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统计该病的死亡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疾病史及临床疾病治疗护理情况等,研究影响预后结果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结果制定相关的措施。结果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的死亡率约为52.0%,两组患者在患有基础疾病、手术时间、连续血液净化时间、体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含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衰竭器官数和首次接受血液净化时间是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症急性肾衰竭疾病的死亡率较高,患病后预后效果较差,而且导致其预后结果差的相关因素较多,只有根据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老年重症 急性肾衰竭 预后效果 危险因素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