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手术年龄对婴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ofFallot,TOF)早期根治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住院。43例行手术治疗的小于12个月的TOF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月龄分为两组:A组19例,年龄(3.2±1.4)个月;B组24例,年龄(7.7±1.9)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各项观察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没有手术死亡患儿;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呼吸机通气时间[(59.3±47.1)h眠(26.3±23.8)h,P〈0.05]和重症监护时间[(109.8±60.8)h眠(70.5±41.6)h,P〈0.05]比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强心药指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全组患儿随访(12.5±3.5)个月,无晚期死亡,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反流,无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但无需再次手术。结论婴儿期不同年龄段对TOF根治术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法洛四联症:婴儿:根治术
  • 简介:目的分析影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预后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治疗策略。方眩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月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206例,随访≥6个月,以随访6个月和2年的预后分别为近期和远期预后,记录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联合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和(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应用Cox生存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42例完成6个月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6例(11.2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4例(2.82%);93例完成2年随访,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0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5例(16.1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8%)。影响患者班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为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阿司匹林、早期PCI。结论NSTEMI患者预后不佳,年龄、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阿司匹林是重要的保护因素,早期PCI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阿司匹林
  • 简介: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衰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参考组除了出院时接受健康教育外,同时接受延伸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遵医行为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饮食、服药以及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体质量、尿量自测、自我症状记录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出院12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2个月生存质量各个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通过延伸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 标签: 延伸护理 老年患者 心力衰竭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发现,观察组在手术指标、血压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围手术期患者舒适度高,治疗结束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藤火力椎产,

  • 标签: 子宫肌瘤 高血压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总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并择期行PCI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64例。分为常规随访组和加强随访组,每组各63例,分别进行常规随访和加强随访。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依从性、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冠心病二级预防依从性及1年预后的差异。结果与常规随访组比较,加强随访组随访依从性(年随访人次)、冠脉造影复查依从性(19%vs.61.9%)及二级预防服药依从性(68.3%vs.95.2%)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加强随访组再发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常规随访组(9.5%vs.26.9%,P<0.05)。常规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3例,心肌梗死2例;加强随访组再次血运重建1例,心肌梗死1例,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随访制度提高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依从性,改善1年预后。

  • 标签: 冠心病 加强随访 介入治疗 依从性 二级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初始剂量的个体化区别,分析CYP4F2rs2108622基因型对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的影响。方法入选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2000年至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回顾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剂量、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和进入治疗窗时间(INR≥1.8)、超出治疗窗时间(INR〉3.5)。结果本次研究共有769例患者资料齐全,民族均为中国汉族,其中CYP4F2基因型为CC型的患者占65.8%(n=506),CT型28.7%(n=221),TT型5.5%(n=42)。按基因型不同分别分析进入治疗窗(INR〉1.8)和过度抗凝(INR〉3.5)的时间发现,不同基因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4F2基因型多态性对于口服华法林初始剂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 标签: 华法林 CYP4F2 个体化用药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依从性(95.2%)高于常规治疗组(76.2%),并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后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疗法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D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CHD患者被随机均分为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曲美他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曲美他嗪组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LVEF、LVEDd、6min步行距离(6MWD)、血清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浆内皮素(ET)-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曲美他嗪组(96.55%比82.76%,P=0.01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LVEF、6MWD和血浆NO水平均显著升高,LVEDd、血清hsCRP、Hcy、NT-proBNP和血浆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LVEF[(42.31±7.37)%比(47.86±7.42)%]、6MWD[(290.62±28.36)m比(348.63±28.54)m]和血浆NO水平[(61.54±9.67)μmol/L比(72.62±10.41)μmol/L]升高更显著,LVEDd[(58.13±5.82)mm比(55.36±5.27)mm]、血清hsCRP[(3.86±0.85)mg/L比(3.49±0.67)mg/L]、Hcy[(12.68±2.47)μmol/L比(11.34±2.23)μmol/L]、NT-proBNP[(924.17±175.87)ng/L比(836.35±158.70)ng/L]和血浆ET-1水平[(55.83±11.64)ng/L比(49.36±10.23)ng/L]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43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能显著改善疗效及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增强血管内皮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标签: 冠心病 运动疗法 康复
  • 简介:目的联合VerifyNow-Aspirin与尿11-脱氢-血栓烷B2测定,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至少两周的冠心病患者264例,年龄33~86(65.31±10.23)岁,其中男147例(55.7%),女117例(44.3%)。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100mg/d)241例,低剂量组(25~75mg/d)23例。采用VerifyNow-aspirin系统测定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残余活性(用ARU表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11-脱氢-血栓烷B2(11-DH-TXB2)浓度,并记录入选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以ARU≥550为切割值定义阿司匹林低反应性(ALR)人群,标准剂量组人群中ALR发生率为8.6%(23例)。ALR人群尿11-DH-TXB2显著高于正常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0.73pg/mlvs2.51±0.49pg/ml,P〈0.05),但二者之间相关性较差(r=0.18,P=0.04)。女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均为ARU升高的预测因素(均P〈0.05),但其组间尿11-DH-TXB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阿司匹林标准剂量组比较,低剂量组人群残余血小板活性显著增强,同时伴有尿11-DH-TXB2升高(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存在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而VerifyNow和尿11-DH-TXB2对评估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及其发生机制具有一定互补性。

  • 标签: 阿司匹林 血小板残余活性 VerifyNow 尿11-脱氢-血栓烷B2
  • 简介:目的:分析糖尿病、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分组。其中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42例单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5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在血脂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TG、TC、HDL-C、LDL-C等血脂指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影响,但对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产生不利影响,在今后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血压和血糖水平的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病变 影响
  •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检验时溶血对其准确性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纠正措施。方法将同一血液样本分为两份,其中一份血清标本没有溶血,另一份血清标本发生溶血,对两个样本中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并对血清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以及溶血的变化数值进行分析。结果TP、AST、CK、CK-MB、HBDH以及LDH和K+检测值,溶血标本高于未发生溶血的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a+检测值未溶血的标本高于发生溶血的标本,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血导致的TP、AST、CK、CK-MB、HBDH、LDH、K+同血清Hb浓度具有正相关,Na+变化情况同血清Hb浓度呈负相关。结论生化检验结果会受到溶血的影响,并且同血清中Hb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借助血清Hb浓度可以对生化检测指标进行纠正。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影响与纠正 措施
  • 作者: 张茂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1-17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年第19期
  • 机构: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山东泰安271000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55,患者基本资料可比(P>0.05)。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应用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高于对照组的81.82%,有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收缩末期内径、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升高,左心收缩末期内径、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均降低,且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左心收缩末期内径、左心舒张末期内径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非洛地平治疗可发挥突出作用效果,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非洛地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措施。方法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旳原因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对1512例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预防前牙科畏惧症(DF)儿童防治。结果1512例儿童中有1489例儿童进行了口腔预防,配合率达到98.4%。结论适宜的牙科畏惧症防治措施,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牙科畏惧症 儿童口腔预防 防治措施
  • 简介: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窦 伽马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脑梗死 糖尿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影响意识障碍程度的相关因素和转归。方法数据来自中国卒中医疗质量评估研究数据库,对63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按照GCS评分分为无意识障碍组5745例(GCS〉8分)和意识障碍组591例(GCS≤8分)。使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GCS预测价值。多因素回归分析人口与社会学因素,以及院前急救特点、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亚型与意识障碍程度的关系。结果意识障碍组低教育程度(60.9%vs46.7%,P=0.000)、利用救护车到院(62.1%vs18.5%,P=0.000)、心房颤动(10.0%vs4.8%,P=0.000)、出血性脑卒中(60.9%vs20.8%,P=0.000)比例明显高于无意识障碍组,有规律饮酒(19.3%vs27.7%,P=0.000)、缺血性脑卒中(36.9%vs78.3%,P=0.000)比例明显低于无意识障碍组。GCS预测患者1年内死亡和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1(95%CI:0.804-0.858,P〈0.01)和0.768(95%CI:0.748-0.787,P〈0.01)。与无意识障碍组有关的因素有高水平教育、院前延误〉6h、有规律饮酒、出血性脑卒中、到院交通方式(救护车)、心房颤动(P〈0.01)。结论GCS可以提供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的信息。

  • 标签: 卒中 意识障碍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心房颤动 教育程度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建立回归模型以预测特定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血管内栓塞治疗且有符合纳入标准的颅内囊状动脉瘤患者429例(共计动脉瘤441个),多发动脉瘤均按每个动脉瘤单独计算例数。根据动脉瘤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6例)和未复发组(375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治疗技术及材料、动脉瘤解剖学等共计11项因素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其预测复发的有效性。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的动脉瘤大小(χ2=46.352,P〈0.01)、破裂与否(χ2=4.198,P=0.040)、是否使用支架(χ2=9.554,P=0.002)、术后即刻栓塞结果(χ2=10.397,P=0.003)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支架辅助栓塞(OR=4.076,95%CI:2.147~7.736,P〈0.01)、RaymondⅡ级(OR=4.222,95%CI:1.537~11.579,P=0.005)、RaymondⅢ级(OR=4.467,95%CI:1.600~12.470,P=0.004)、大型动脉瘤(〉10~25mm,OR=4.914,95%CI:2.277~10.604,P〈0.01)和巨大型动脉瘤(〉25mm,OR=35.743,95%CI:3.511~363.837,P=0.003)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回归模型预测复发的有效性检验结果显示,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73.5%,Raymond分级为56.6%,非支架栓塞为60.1%,动脉瘤大小为40.3%,利用Z检验计算复发评分与非支架栓塞、Raymond分级、动脉瘤大小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Z值分别为2.662、3.513、6.308,P值分别为0.007、0.004、0.001。结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非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即刻栓塞不全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复发有关,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反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大小。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治疗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成都卒中登记库,前瞻性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后1周内入住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的患者。将患者依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分为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对出血转化患者,依据是否伴有症状、体征加重分为症状性出血转化组(SHT组)和无症状性出血转化组(ASHT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入院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变量纳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598例,249例(9.6%)患者发生出血转化,其中28例(1.1%)为SHT。出血转化组与非出血转化组比较,男性、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饮酒及吸烟比例、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急性卒中治疗Orgl0172试验(TOAST)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HT组与ASHT组比较,所有影响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转化独立影响因素为高脂血症(OR:0.588,95%CI:0.374~0.924,P=0.021)、心房颤动(OR=3.188,95%CI:2.159~4.707,P〈0.001)、血糖(OR=1.081,95%C1:1.044~1.119,P〈0.001)、NIHSS评分(OR=1.305,95%CI:1.170~1.455,P〈0.001),高脂血症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心房颤动、血糖、NIHSS评分与出血转化呈正相关;TOAST分型中,相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小动脉闭塞型脑梗死与出血转化呈负相关(OR=0.315,95%CI:0.167—0.5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去除自变量心房颤动,则TOAST分型中,对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心源性栓塞型卒中与出血转化呈独立正相关(OR=2.

  • 标签: 脑梗死 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