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2011年单中心初始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贫血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按标准纳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新增的初始血液透析患者92例。收集人口学资料、肾病病史、就诊史、原发病、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血红蛋白与性别、年龄、缴费类别、肾病病史、就诊史、糖尿病、感染、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rythropoiesis-stimulatingagents,ESA)使用史、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二氧化碳结合力(ECO2)、血清白蛋白(Alb)。结果:92例患者平均年龄(57.8±16.9)岁,平均Hb(72.7±14.6)g/L;与Hb〈90g/L组相比,Hb≥90g/L组有更多的肾内科就诊史和有ESA使用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Hb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感染、有ESA使用史、eGFR和Alb。结论:本中心初次血液透析患者进入透析时贫血严重,贫血严重程度与合并感染、有ESA使用史、eGFR和Alb水平相关。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贫血 肾透析 流行病学
  • 简介: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低浓度的血红蛋白(Hb)与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b每下降lg/L,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再入院的相对危险性就增加5%。自从1985年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于临床以来,肾性贫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肾衰竭患者的状况,甚至被誉为贫血治疗上的“里程碑”。对血透患者使用rHuEPO时,一方面可以纠正贫血改善其食欲,使营养物质摄入增加,另一方面可部分纠正血透患者的异常氨基酸代谢,从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维持性血透患者 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慢性肾衰竭 治疗期 相关性 发生情况
  • 简介:为评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HD)的患者中口服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Seibel等人设计了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JAmSocNephrol,2002,13(11):2770-2775]。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西地那非 安全性 口服 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无精子症、隐匿精子症和死精子症能使自然怀孕率显著下降或不育,但这些严重男性不育症患者还可以选择ICSI治疗成为生物学父亲。本研究分析了这些精子经ICSI治疗后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对照组为同一治疗周期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取卵当天,当两次取精所获的全部精子或手术获取的睾丸精子总数少于卵子数时,剩下的卵子使用供精精子IVF治疗。72对夫妇(73周期)共获取1117个成熟卵子,512个卵子用于夫精ICSI,另外605个用于供精IVF;与对照组相比,夫精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隐匿精子症组和死精子症组的受精率都显著下降,分别为65.4%vs.83.2%(P〈0.001)、68.8%vs.75.5%(P〈0.05)、65.0%vs.85.2%(P〈0.05);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的卵裂率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96.4%vs.99.4%,P〈0.05),但优质胚胎率则无显著差异;隐匿精子症组和死精子症组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尽管严重男性不育症所获精子经ICSI治疗后会显著降低受精能力,但已受精的胚胎发育潜能与对照组相比影响并不显著,临床结局令人满意。

  • 标签: 无精子症 隐匿精子症 胚胎发育 受精 不育症 死精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