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12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75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4mg),每晚1次,连续口服7d;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对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孟鲁司特治疗组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为显著(P〈0.05);孟鲁司特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血清白三烯B4与尿白三烯E4水平存在正相关(r=0.723,P〈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B4及尿白三烯E4水平有关。

  • 标签: 孟鲁司特 毛细支气管炎 白三烯 婴儿
  • 简介:目的定量评价早产儿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能否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的发生率。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获得早产儿补充LCPUFA对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和病死率影响的RCT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5年8月27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采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结果15篇RCT文献(n=2658)进入Meta分析。13篇文献JADAD评分5~7分,2篇文献〈5分,总体偏倚风险不大。Meta结果显示,早产儿补充与未补充LCPUFA组的NEC、BPD、严重感染(败血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RR及其95%CI分别为1.16(0.73~1.83)、0.94(0.79~1.13)、1.13(0.93~1.37)和1.15(0.56~2.36)。以胎龄行亚组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和未补充LCPUFA的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19~0.96),BPD和严重感染(败血症)发生率在胎龄≤32周早产儿补充和未补充LCPUFA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补充LCPUFA不能降低BPD、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可能降低胎龄≤32周早产儿NEC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二十二碳六烯酸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败血症 病死率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腔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总结该术式的优越性、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实施的41例小儿腹腔联合手术临床资料。联合手术涉及阑尾切除术,内环缝扎术,睾丸松解固定术,肠套叠复位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肠系膜囊肿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胆道造影、肝活检术。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并发症出现,无一例因联合手术延长禁食时间或住院时间。结论腹腔联合手术微创优势明显,适合在儿童手术中开展,但需要严格掌握联合手术的指征及其特点。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4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手术更佳。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主办的2015年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小儿泌尿外科腹腔临床应用学习班”[项目编号:2015—06—02—006(国)]今秋将举办第3期,届时同时举办“首届国际小儿泌尿重建及腔手术大师班”。学习班时间:2015年11月14日至16日,地点: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学员可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还可获得结业证书。

  • 标签: 小儿泌尿外科 临床应用 学习班 腹腔镜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小儿腹腔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术前明确诊断为阑尾炎的患儿使用传统器械实施经脐单部位腹腔阑尾切除术,手术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cm的切口及对称2点钟位置做长约5mm切口,置入3个5mmTrocar,于腔下找到阑尾,用超声刀分离系膜,圈套线结扎阑尾,完成腹腔冲洗后更换1cmTrocar取出阑尾,完成阑尾切除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加孔及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手术时间42—81min,平均(53.2+6.68)min,术中出血约5—2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28h,平均(14.8+3.64)h,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传统器械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阑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目的:通过腹腔手术和开放手术在超声未探及睾丸中治疗情况的比较,探讨首选腹股沟手术诊治此类病患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自2003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32例单侧病例临床资料,经体检和超声检查未在阴囊、腹股沟及腹内发现睾丸组织,分别选择腹腔手术和腹股沟开放手术探查,根据探查结果决定术式完成治疗。结果探查方式中,腹腔手术70例,腹股沟切口手术62例,最后治疗采用腹腔操作18例,腹股沟操作114例。130例为睾丸发育不良予切除。结论对超声未探及睾丸的诊治,可以考虑首选腹股沟开放手术。

  • 标签: 隐睾 外科手术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腹腔下特制疝针实施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及处理技巧。方法2014年3月至7月,我们收治19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均接受腹腔下特制疝针经皮穿刺腹膜外内环口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完成腹腔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193例,3例中转为传统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5~4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1.5mL,术中在其他部位增加操作通道和器械5例。腹膜皱襞遮挡33例,大网膜疝入并与疝囊粘连2例,腹膜外气肿2例,结扎线缠绕大网膜12例,合并其他疾病1例,断线脱线2例,内脏下滑靠近内环口5例,腹膜撕裂2例,巨大疝3例,阴囊积气1例,穿刺部位小血肿2例,脐疝1例。结论单孔腹腔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已成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同时发现对侧隐性疝等多种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正确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辅助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辅助下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手术方式,治疗2岁以上鞘膜积液患者327例,其中术前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110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7例。结果327例中,325例患侧鞘状突内环口未闭,孔径3~5mm;64例(约占19.6%)术前诊断为单侧的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术后常规随访1年,4例术后1~3个月出现同侧鞘膜囊内中等量积液(3~6mL),复发率约1.2%,其中3例门诊观察2~3个月自行消退;1例再次经皮细针抽吸后自愈。病理学检查发现鞘膜囊内膜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分泌功能极弱。结论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与鞘状突未闭有关,鞘膜囊液体主要来自于腹腔。腹腔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长期疗效满意,且可以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疗效。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作者治疗鞘膜积液239例,其中男性236例,女性3例。年龄1~9.8岁,平均3.8岁。右侧116例,左侧103例,双侧14例,一侧鞘膜积液合并对侧腹股沟斜疝6例。经脐两侧切口放入5mmTrocar及3mm抓钳,经内环口投影处穿刺雪橇带线针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对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39例中,238例腹腔下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探查均发现患侧鞘状突未闭。术前诊断单侧鞘膜积液,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占51.6%。对患侧及对侧未闭的鞘状突均予高位结扎。所有患儿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至1年半,均未见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切口美观,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睾丸鞘膜积液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治疗肝外胆总管囊肿中转开腹手术的经验,分析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我们收治144例先天性肝外胆总管囊肿(CECC)患儿,其中36例中转开腹手术患儿作为病例组,108例腹腔手术成功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模型及多因素分析模型分析腹腔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结果有上腹部手术史,肝管直径≤3mm,胆总管囊肿壁厚度>4mm,囊肿直径>5cm可能是影响腹腔技术治疗CECC导致中转开腹手术的显著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采取腹腔技术治疗CECC时,术前综合评估患儿进而选择手术方案,对降低腹腔治疗CECC中转开腹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囊肿 剖腹术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