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睡眠质量关系,以期对高血压病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所助益。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门诊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睡眠质量紊乱分为两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重(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BMI)。结果①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②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B组)P〈0.05;B组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收缩压是睡眠紊乱发生主要危险因素。结论①高血压合并睡眠质量紊乱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②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收缩压是高血压病合并睡眠质量紊乱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病 证型 危险因素 睡眠紊乱
  • 简介:目的总结脑干前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MSAH)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43例PMSAH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阴性43例PMSAH患者,2周左右复查DSA或320排CT血管造影,结果仍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再出血。43例出院后均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PMSAH是一种预后佳,临床症状较轻、并发症少、主要位于脑干前方而病因不明蛛网膜下腔出血。

  • 标签: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影像资料,根据年龄发育阶段研究首发症状及临床特征,探讨脑梗死发生与颈内动脉病变关系。方法对2002年1月-2009年5月连续住院78例儿童烟雾病及烟雾综合征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息儿年龄及性别分布特点,首发症状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出血型和缺血型)中特点。将脑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清晰缺血型烟雾病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rack,TIA)组和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组,比较两组Suzuki分期差异。结果78例患儿中男36例(46.2%),女42例(53.8%)。起病年龄18个月~17岁,平均(8.55±5.80)岁,5~10岁患儿47例(60.3%)。幼儿期首发症状仅见肢体无力和抽搐,发作性头痛从学龄前期开始出现,学龄期开始出现视力障碍和不自主运动,记忆力下降等。脑缺血型烟雾病72例(92.5%)。缺血型首发症状多见TIA51例(43.1%)、肢体瘫痪15例(20.8%)、发作性头痛22例(30.6%)、肢体麻木11例(15.5%)、抽搐8例(11.1%)、言语障碍6例(8.5%)等。出血型首发症状为头痛伴意识障碍(50%)、伴肢体无力(50%)、伴言语障碍(16.7%)。C部位多在额颞顶叶,脑血管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出血部位多在脑室系统(50%)。其次为基底节(55.4%),丘脑和额颞叶各占16.7%。TIA组(27例)和Cl组(27例)脑血管造影Suzuki分期无显著性差异(X2=1.054,P=0.596)。结论5~10岁为儿童烟雾病发病高峰期,临床以缺血型为主,出血型少见。不同年龄发育阶段临床首发症状有所差异。以TIA和CI为表现缺血型烟雾病息者DSASuzuki分期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烟雾病 儿童 临床表现 脑血管造影 脑梗死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在本院精神科工作17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40.2%护士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女性睡眠障碍因子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睡眠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女性更易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睡眠障碍护士其总体睡眠质量及睡眠各个环节均受影响。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睡眠质量 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新生儿均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儿颅内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胎龄≤32周新生儿Ⅲ级、Ⅳ级出血程度明显高于>32~35周组和>35~3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与出血程度和胎龄密切相关.全部患儿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提高孕期妇女围产期保健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关键.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颅骨成形术中应用带颞肌游离皮瓣法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颅骨缺损修补患者临床资料,术中增应用带颞肌游离皮瓣。结果49例患者一期愈合,未出现硬膜下和硬膜外血肿及皮下积液;1例出现钛网排斥反应和皮瓣炎症反应,再次手术取出钛网后皮瓣愈合。术后随访1月.3年,49例患者均头部外观对称美观,未出现钛网活动和翘起现象、咀嚼肌活动受限、皮肤刺穿等不良反应,另1例因切口瘢痕增生明显致毛发生长欠佳。结论带颞肌游离皮瓣颅骨成形法能够将三维成形钛网优点最大程度发挥出来,颞部塑形美观,固定牢靠,可大大减少颅骨修补术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带颞肌游离皮瓣
  • 简介:目的分析我国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影响因素。方法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200侔9月到2008年8月连续收集来自全国各地15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急性卒中住院患者。本研究利用该数据库中患者信息,以发病至到院时间大于3h为院前延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前延误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对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库105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院前延误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仅有21.58%患者(n=2267)在发病5h内到达医院。导致院前延误时间缩短因素有:老龄[调整后比值比(oddsratio,OR)0.99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0.988~0.9971、使用急救车到达医院(调整后OR0.540,95%C/0.500~0.584)、饮酒史(调整后DR0.895,95%C/0.802~0.99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调整后OR0.786,95%C/0.684~0.905)、心房颤动病史(调整后OR0.555,95%引0.452.~0.635)、首发症状为意识障碍(调整后OR0.660,95%010.561~0.776)。导致院前延误时间延长因素:单独居住(调整后OR1.760,95%纠1.507~2.571)、自费医疗(调整后OR1.255,95%C/1.081~1.411)、睡醒时发现症状(调整后OR1.678,95%C/1.489~1.891)、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分(调整后OR1.445,95%C/1.207-1.750)、高血压病史(调整后OR1.114,95%C/1.004-1.2-38)、糖尿病病史(调整后0R1.141,95%C/1.006~1.295)、首发症状为失语(调整后DR1.580,95%C/1.259~1.556)、首发症状为视野缺损(调整后OR1.458,95%d1.056~2.051)。结论我国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误现象比较严重,提高公众对卒中认识,加强院前急救系统

  • 标签: 脑梗死 院前延误 急救系统 单独居住
  • 简介: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分级护理及护理服务内涵,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并将护理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使护理工作者学会从临床实际工作中甄选科研课题,采用科学、有效手段进行护理科研,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在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支持下,《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社与湖南省护理基础质控中心将于2014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联合举办"2014年护理管理新进展暨科研写作研讨会(长沙)"。现将会议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 标签: 护理管理 科研工作 长沙市 写作 临床护理工作 科学化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复发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我科收治218例慢性硬膜下钻孔手术病例,收集相关资料,建立EXCEL表格并完成相关分析,找出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结果血肿厚度、有无分隔或脑萎缩、术后中线移位程度、手术前后中线变化值、术后积气程度及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6种因素是导致复发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硬膜下病人应采用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提高手术疗效。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引流 复发
  • 简介:目的:系统分析近10年我国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发展态势,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2004-2013年国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210篇文献,分别发表在91种期刊上,近4年文献数量呈迅速上升趋势;作者来自29个省市,研究单位以临床医疗机构为主;文献以临床科研论文为主,其次是个案报告和经验介绍论文,仅2.86%为严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研究对象集中在肿瘤患者,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案例报道与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治与护理对策、血栓形成原因回顾与分析等方面,目前尚无规范统一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实践标准;论文引文以中文文献为主(70.37%),论文被引频次在10次以上者9篇,最高被引频次为93次;研究受科研基金资助者12篇(5.71%)。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问题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广泛关注,尚须加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高质量科研论文产出,探索更为简便有效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管理流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文献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CBMdisc、VIP、CNKI、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3年7月,纳入中、英文比较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临床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7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动脉瘤完全栓塞率(OR=1.05,95%CI:0.72~1.51;P〉0.05)、次全栓塞率(OR=1.33,95%CI:0.86~2.06;P〉0.05)及部分栓塞率(OR=0.69,95%CI:0.31-1.5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OR=0.61,95%CI:0.27~1.41;P〉0.05)、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OR=0.95,95%CI:0.54-1.67;P〉0.0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与支架辅助弹簧圈两种技术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这一结论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和长期随访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宽颈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支架 球囊 弹簧圈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1日至3月15日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暴露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第五手术间”OR=4.07(95%CI=0.52~36.65),第五手术间环境微生物采样除麻醉剂袖带菌落总数超标以外均符合国家要求;各“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参与者”手术部位感染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平均感染率均无差异(P〉0.05);“二次手术”OR=18.00(95%CI=2.00~180.00)。结论:“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对其干预措施可由此入手,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治疗脑脓肿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4例脑脓肿患者,其中3例外伤性开颅术后者直接经颅骨缺损区皮肤在超声引导下行脓腔穿刺术;1例眼内炎术后合并脑脓肿,开颅形成小骨窗后再行穿刺术治疗。术中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探测到脓腔,顺利完成抽吸治疗。1例患者术后复查有脓液残留行再次抽吸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治疗脑脓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接受度高、可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等优点,效果良好。

  • 标签: 脑脓肿 超声引导 穿刺抽吸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5例,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病情危重程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045例患者中,好转1450例(70.90%),植物生存190例(9.29%),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405例(19.80%)。结论针对不同个体多因素,选择正确手术方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3D-FIESTA+c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显示脑神经及其病变价值。方法采用3D-FIESTA+c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疑是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脑神经具有临床症状患者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由2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20名健康志愿者480支脑神经显示清晰程度分为清晰、较清晰、不清晰3个等级,清晰和较清晰定义为显示,不清晰定义为未显示;临床病例中,脑神经与血管关系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结果12对脑神经显示率分别为:嗅神经84.3%,视神经100%,动眼神经100%,滑车神经43.8%,三叉神经100%,外展神经100%,面神经100%,前庭蜗神经100%,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复合体100%,舌下神经47.1%。20例脑神经症状患者,16例确诊为脑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或压迫,且均被临床治疗证实。结论高分辨3D-FIESTA+c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显示脑神经及其病变,能准确定位血管走向及其与脑神经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仿真内镜 多层面重组 脑神经
  • 简介: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根本原因分析步骤,应用事件序列表、鱼骨图、五问法等管理工具,分析CRRT枸橼酸抗凝管道连接错误根本原因并制定对策。转变管理管理理念,从系统层面剖析护理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并提出改善对策与防范措施,并与大家分享,以达到更好地改进工作质量目的。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不良事件
  • 简介:患者,女,32岁,以“头颈部反复酸痛3年,伴视物模糊半年”为主诉2013年12月3日入院,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头颅MRI平扫示:右侧后颅窝可见1个类圆形异常信号软组织块影,大小约5.5cm×3.7cm×3.2cm,T1WI等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未见“脑膜尾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信号稍高,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区,其后上缘宽基底与小脑幕相连,与右侧横窦分界不清,邻近小脑组织明显受推压并见水肿带,第四脑室明显受压变窄并左移,桥脑轻度受压,第三脑室及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蝶鞍稍扩

  • 标签: 血管周细胞瘤 神经系统 病理诊断 影像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l例;1例患者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脑损伤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br〉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edtrial,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根据卫生系统中证据推荐分级评估、制订与评价(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andevaluation,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和GRADEprofiler4.0.3软件。〈br〉结果共纳入11个RCT。Meta分析主要结局结果显示,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个月内临床疗效、病死率、发生感染、发生再出血四个方面,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分别为3.34(2.13~5.22)、0.42(0.29~0.60)、0.42(0.27~0.64)、0.47(0.28~0.77)。每个结局GRADE系统推荐分级均为低等级。〈br〉结论现有研究显示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3个月病死率、发生感染及再出血并发症较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更低,临床医师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时,可以把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作为一般推荐。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疗效 感染 再出血 病死率
  • 简介:分水岭梗死(watershedinfarction,WI)是指相邻两条动脉供血边缘带局限性缺血损害造成梗死,在心、脑、肾等器官均可发生,其中以脑最为常见.脑分水岭梗死(cerebralwatershed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终端带脑梗死、低血流梗死等.多发生在脑内大血管供血区边缘带或基底节区深穿小动脉供血区边缘带,偶见于小脑两条动脉供血交界区脑组织.神经外科患者开颅术后多伴随脑水肿,需要应用大剂量脱水剂对抗水肿,限制24h液体入量,故体循环低血压、脑灌注压低,易发生脑分水岭梗死.现将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至2010年开颅手术患者术后发生24例CWI病因、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

  • 标签: 分水岭梗死 开颅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