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梅毒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病例62例进行观察,回顾本组患者病例资料,其中38例在妊娠≤12周予以青霉素抗梅毒治疗(A组)、24例在妊娠〉12周行抗梅毒治疗(B组)。分析两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并分析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孕妇足月分娩率为89.47%,高于B组(66.67%),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较B组低(10.53%vs3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86.84%)正常新生儿率高于B组(57.89%);且A组(2.63%)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明显较B组(21.05%)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均是导致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梅毒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低、抗梅毒治疗时间晚和高RPR滴度等。早期足量规则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避免先天梅毒儿。

  • 标签: 妊娠期梅毒 妊娠结局 治疗时机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究常山县妊娠女性生殖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生殖系统感染的妊娠女性患者,以及同期无生殖系统感染的健康孕妇100例。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测定其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体重指数。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做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生殖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文化程度较低、有分娩史、流产史、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合并妊娠糖尿病和贫血均为妊娠生殖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35岁、以往有生殖系统感染史、流产史、分娩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贫血和合并妊娠糖尿病是患者妊娠生殖系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生殖系统感染患者在细菌培养中,排除培养基污染情况,一共分离出8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7.42%,数量最多,肺炎链球菌占2.25%数量最少,其余分别为6.74%的肺炎克雷伯菌,6.74%的粪肠球菌,4.49%的变形菌属和3.37%的屎肠球菌。结论:妊娠生殖系统感染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在治疗发生生殖系统感染孕妇时应当顾及到胎儿的安全,并对孕妇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

  • 标签: 女性 生殖系统感染 妊娠期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实验(TRUST法)、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和19S-IgM-TPELISA检测4种不同方法对可疑新生儿先天性梅毒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拟诊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上述4种方法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同时对罹患梅毒患儿进行抗病毒治疗2周,分析4种方法在治疗前后检测结果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四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UST法和19S-IgM-TPELISA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3.75%(51/80)和75%(60/80);TPPA法(76/80)和TP-ELISA(78/80)检出阳性率为95%和97.5%,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9S-IgM-TPELISA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9S-IgM-TPELISA检测阴性结果显著高于其他三种方法(P<0.05),而TRUST检测阴性率则明显高于TP-ELISA法和TPPA法(P<0.05).结论:4种检测方法筛查梅毒各具优势而且具有潜在的联合应用前景,其中19S-IgM-TPELISA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早期判断新生儿先天性梅毒治疗的早诊和疗效观察.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梅毒 TRUST TP-ELISA 19S-IgM-TP ELISA
  • 简介:目的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以及瘙痒、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等方面,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抗敏一号方对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的t临床疗效,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门诊患者,按队列研究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运用抗敏一号方,对照组予以开瑞坦治疗,2组同时外涂樟脑霜。疗程为4周。每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皮损范围、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对患者的影响程度,分别进行量化评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量化积分、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在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和睡眠影响度的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有效率分别为78.13%和46.88%;治疗组的疗效及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而在瘙痒和睡眠的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抗敏一号方和开瑞坦治疗青少年及成人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抗敏一号方对皮损范围、皮损严重度的改善优于开瑞坦,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特应性皮炎 青少年及成人期 抗敏一号方 疗效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未婚。主因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结节2周,于2015年4月9日就诊。2周前,无明显诱因患者躯干、四肢出现红色丘疹、结节,皮疹渐泛发全身,无瘙痒等自觉症状。患者从22岁开始有同性性接触史,否认吸毒史、输血史、手术史、硬下疳史及其它传染病史。

  • 标签: 二期梅毒 HIV
  • 简介:目的:调查佛山顺德区孕妇妊娠梅毒感染情况,分析其治疗结果,为该区域孕妇妊娠梅毒的防治提供参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佛山顺德区第四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乐从医院产科作产检的12704例孕妇作梅毒筛查,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检查,对阳性病例作梅毒螺旋体血清颗粒凝聚(TPPA)试验,对确诊者作治疗干预,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12704例孕妇,筛查确诊为梅毒者58例,妊娠梅毒发生率为0.46%。妊娠梅毒患者中流动人口55例,占94.83%;2009年妊娠梅毒发生率最高,达0.76%,随后逐渐下降,2013年最低,为0.29%,2014年略有上升,占0.37%;47例作全程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共8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占17.02%,不同妊娠时间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开始治疗的梅毒孕妇其新生儿RPR阳性率低于中晚期开始的治疗梅毒孕妇,以晚期治疗新生儿RPR阳性率最高(P〈0.05);不同RPR滴度梅毒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滴度≤1∶2孕妇,新生儿RPR阳性率50.00%,明显低于RPR滴度≥1∶4梅毒孕妇的91.67%(P〈0.05)。结论:重视产前、孕前梅毒筛查,强调在妊娠早期对梅毒孕妇作干预治疗,可预防先天性梅毒,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梅毒 妊娠期 结局 筛查 干预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共120例于我院就诊的青春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将其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变化、空腹血糖、血浆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IN、FBS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浆性激素T、LH、FSH、LH/FSH在治疗3个月后均有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卵巢功能、临床症状,效果满意。

  • 标签: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雌激素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观察伐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急性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甲钴胺胶囊及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加巴喷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随访4个月。结果治疗组VAS评分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嗜睡2例、头昏乏力5例、眩晕2例、恶心3例。结论伐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急性神经痛疗效满意,可防止PHN的发生。

  • 标签: 加巴喷丁 带状疱疹 神经痛 伐昔洛韦
  • 简介:特应性湿疹(AE)是手部湿疹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斯堪的那维亚基于人群的调查中“是否患过儿童湿疹”的问题经常用来评估儿童AE的发生。在目前的研究中,此问题有效。根据1960年以来的学校医疗档案确定出600例AE患者及600例无湿疹或过敏性疾病的对照,将问卷发给他们。应答率为70.5%,应答者的平均年龄为36.7岁。问题的特异性为70.7%,灵敏性为89.9%。目前患手部湿疹的亚群较未发生者灵敏性较高而特异性较低。结果显示:该问题高估了儿童的AE患病率,系数为1.6。当行危险评估时,此问题较手部湿疹终生危险度能更好的评估目前手部湿疹发生的危险度。总之,这一确认的问题高估了儿童AE的发生率,并可能在成年人群调查中高估AE作为手部湿疹危险因素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湿疹 危险评估 儿童期 特应性 手部湿疹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青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青春PCOS患者共95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对照组实施雌激素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雌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代谢指标变化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性激素指标(T、FSH、LH、DHEAS)均较治疗前降低,SHB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代谢指标(FBS、TG、FIN)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2.2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青春PCOS患者行雌激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患者性激素、代谢激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期 雌激素 二甲双胍 疗效
  • 简介:目的:比较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过渡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确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其中30例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I组),另外30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Ⅱ组),术后随访24个月。对患者两种手术术后卵巢功能、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Ⅱ组患者FSH、LH显著低于I组患者(t=4.376和4.112;P=0.018和0.001),E2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34.981,P=0.021);Ⅱ组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85和4.714;P=0.017和0.021)。结论:与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子宫肌瘤剜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影响较小,患者生活质量更高,值得临床合理运用。

  • 标签: 子宫肌瘤 全切除术 肌瘤剜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治的妊娠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3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对照组,65例患者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为观察组,治疗1周后随访1月,停药1周、1月时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药1周、1月时复查,观察组患者阴道pH值、白带异常率、BV检测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症状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维生素D联合维生素C、乳酸杆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妊娠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妊娠率低且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及胎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维生素D 维生素C 乳酸杆菌制剂 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
  • 简介:背景:银屑病对患者心理和情绪影响很大。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有效,作者评估了该药对银屑病相关疲劳和抑郁症状的疗效。方法:618例中至重度银屑病患者接受安慰剂或依那西普50mg(2次/周)双盲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治疗12周时,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达75%(PASI75)或更高水平;次要和其他疗效终点:慢性病治疗疲劳功能评估(FACIT-F)分级、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分级、Beck抑郁列表(BDI)及不良事件。根据分组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基于实际接受治疗的情况对安全性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 标签: 银屑病患者 双盲治疗 安慰剂对照 临床疗效 抑郁症状 依那西普
  • 简介: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拔管应激反应和耐管的影响。方法:11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静复合全麻。对照组:手术前无超前镇痛,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结果:在拔管时,观察组患者HR、MAP低于对照组患者HR、MA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术结束和拔管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耐管评分和拔管后疼痛V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全麻患者中采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糖和皮质醇浓度,减少患者拔管后疼痛,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 应激反应 全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