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瘢痕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瘢痕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外观,降低瘢痕增生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内眦赘皮 瘢痕
  • 简介:青光眼以进行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丢失及其轴突变性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为典型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因此,延缓或阻止RGCs凋亡神经保护性措施应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本文通过补充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通路和毒性作用等几个层面,对基因治疗在RGCs抗凋亡和促进存活作用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基因治疗 神经保护 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凋亡通路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单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52例(52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切口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经同一切口完成)和双切口组(上方巩膜切口行小梁切除术和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每组各26例(26眼)。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控制情况及视力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完成随、访资料47例,其中单切口组23例和双切口组24例纳入分析。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眼压下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38和0.47)。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9,x2=0.374;x2=0.007,x2=0.932;x2=0.537,P=0.464)。结论单切口与双切口青白联合术均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术式具有相似疗效。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切口 小梁切除超声乳化联合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可拆除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疗效观察。方法对已确诊闭角型青光眼67例,在小梁切除中巩膜瓣两角对位缝合后,再行巩膜瓣两侧外置可拆除缝线缝合2针。结果67例患者中仅2例术后出现浅前房现象。结论可拆除缝线可有效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可拆缝线
  • 简介: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术前剪睫毛与不剪睫毛分析,探讨更适于眼科患者术前眼部备皮方法。方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50只眼)。实验组不剪睫毛,同时应用粘贴手术巾,对照组术前剪睫毛,比较两组间眼部刺激症状及眼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减轻,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均无眼内炎发生。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不剪睫毛同时联合用粘贴手术巾有利于减轻眼部刺激症状,无眼内炎发生,较剪睫毛更适用于眼部备皮。

  • 标签: 白内障 剪睫毛 比较
  • 简介:目的:评估以不同方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并发症泪小点及泪小管闭塞疗效。方法:此回顾性群组研究共纳入3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病毒性结膜炎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4wk后并发泪小点闭塞。本研究采用了泪小点扩张术,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植入术,和Mini-Monoka硅胶管植入术对该35例泪小点闭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首先,单独采用泪小点扩张术对所有35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只有6例患者(17.14%)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次,采用穿孔泪小点栓子植入术对上述采用泪小点扩张术无效患者进行治疗,有20例(57.14%)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最后,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都无效患者进行治疗,有9例(25.71%)患者病情取得了重大改善。另外,通过对上述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疾病严重程度与Mini-Monoka管使用和是否双眼同时患病或者和上、下泪小点同时闭塞并无关联。结论:运用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能够有效治疗由病毒性结膜炎引起泪小点闭塞。对分别经泪小点扩张术和穿孔硅胶泪小点栓子植入术治疗无效患者,可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泪小点闭塞 泪小管闭塞 机械扩张 泪小点栓子 Mini-Monoka管 腺病毒
  • 简介:在瞬息万变信息化社会里,加强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医学发展必要条件。本文结合眼科学特点,初步探讨在眼科教学活动中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为提高医学生创新能力,更好服务临床提供帮助。

  • 标签: 眼科学 创新能力 医学生
  • 简介:3型Stargardt病(STGD3,MIM600110)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早发性黄斑营养不良性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目前为止,已知STGD3致病基因为极长链脂肪酸延长酶4基因(ELOVL4)。ELOVIA是位于内质网上一种调节极长链饱和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限速缩合反应中不可或缺膜蛋白。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STGD3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方法。然而,饮食补充极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能是治疗STGD3一种可行疗法。对STGD3基因及致病机制研究可能将有助于发现STGD3有效治疗方法及进一步了解其他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和更复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 标签: STARGARDT病 致病基因 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基因遗传性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3型
  • 简介: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法医学鉴定人提供客观鉴定资料并作为主要鉴定依据。本文对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应用及法医学意义进行分析及探讨。

  • 标签: 医学影像学检查 眼外伤 司法鉴定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与年龄相关一组黄斑疾病。AMD以黄斑部视网膜及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发生病变,并导致患者视功能障碍和中心视力下降为特点,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主要原因[1]。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中心视力 黄斑疾病 视功能障碍 DEGENERATION MACULAR
  • 简介:目的:通过角膜内皮细胞计探讨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1例142眼,其中高血压1级组22例44眼、高血压2级组23例46眼、高血压3级组26例52眼;对照组为健康查体者69例138眼,两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排除全身、眼部疾病史。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平均细胞面积、平均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较对照组变异系数增大(t=3.34,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t=-2.07,P〈0.05);病例组中高血压1级组、2级组、3级组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变异系数增大、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高血压分级不同其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不同。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角膜 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振荡电位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视功能变化。方法: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及健康志愿者80例。均采用罗兰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图形诱发电位(P-VEP)P100潜伏期和振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和各子波振幅,以及RTVueOCT检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患者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3,P=0.000)。糖尿病组患者P100振幅比正常对照组P100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0,P=0.000)。糖尿病组患者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均比正常对照组OPS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P=0.000;t=3.239,P=0.000;t=4.144,P=0.000;t=7.666,P=0.000;t=5.319,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及鼻侧、下方及颞侧RNFL厚度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0,P=0.085;t=0.664,P=0.547;t=1.923,P=0.063;t=1.814,P=0.072)。而上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7.989,P=0.000)。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视乳头及黄斑区均出现了视功能改变。

  • 标签: 糖尿病 临床前期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振荡电位 视神经纤维层厚度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泪小管断离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泪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泪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泪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治疗泪小管断离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miR-181在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调控机制。方法:利用Realtimeq-PCR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中miR-181表达情况;利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miR-181mimic和inhibitor调节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iR-181表达,利用Realtimeq-PCR方法验证转染效率,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组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模型组,miR-181表达显著升高;miR-181mimic转染组,miR-181表达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miR-181inhibitor转染组,miR-181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18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呈高表达,miR-181能够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miR-181可能成为白内障非手术治疗一种新途径,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微小RNA miR-181 细胞凋亡 白内障
  • 简介: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影响。方法:将60例白内障患者手术眼作为手术组,对侧眼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术中无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wk;1,3,6mo黄斑区行OCT测量,观察两组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手术组:术后1wk和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12眼术后出现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4wk,包括10眼中心凹增厚及2眼黄斑囊样水肿,其中11眼于6mo内自愈。对照组:术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术后1wk;1,3,6mo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与对照组:两组术前、术后6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wk和1,3mo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少数患者会出现黄斑水肿,但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预后良好。

  • 标签: 黄斑中心凹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囊样水肿
  • 简介: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s,P-VEP)、眼底照相、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对青光眼患者检查可靠性。方法:对83例95眼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科电生理仪、眼底照相、视野和OCT,根据P-VEP、眼底照相、OCT、视野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83例95眼中,视野检查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73眼(76.8%),无法获取图像22眼(23.2%);眼底照像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75眼(78.9%),无法获取图像20眼(21.1%);获得P-VEP阳性病例47眼(49.5%),未见明显异常26眼(27.3%),无法采集图像22眼(23.2%);成功获取OCT阳性病例图像81眼(85.3%),无法获取OCT图像14眼(14.7%)。结论:视觉诱发电位、眼底照相、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对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 标签: 青光眼 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眼底照相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目的采用不同色彩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刺激模式刺激正常眼黄斑部视网膜,观察不同刺激模式mfERG波形改变及其特征,为将不同色彩刺激模式mfERG应用于黄斑疾病检测提供正常基线标准和评估检查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黑/白刺激模式、黑/红刺激模式和黑/绿刺激模式对19例正常视力成年志愿者进行检测,比较分析一阶kernel反应(FOK)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变化特征,以及稳态闪烁光反应(flicker-30Hz)平均反应密度和峰时变化特征。结果正常人FOK以及flicker-30Hz1~5环P1波潜时与刺激色彩亮度呈负相关,而P1波平均反应密度与刺激色彩亮度呈正相关,P1波峰时和平均反应密度与平均亮度均呈线性回归关系,表现为其亮度特征。结论不同色彩刺激模式存在亮度效应,由不同色彩不同亮度特征性改变可以客观反映黄斑区不同亮度通道功能情况。

  • 标签: 视网膜电图 多焦 黄斑 彩色
  • 简介:儿童眼球生长、发育及稳定离不开眼球血管发生和成熟。正常视网膜血管形成起始于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终止于血管新生(angiogenesis)。促血管生成因子(pro-angiogenicfactors)和抗血管生成因子(anti-angiogenicfactors)共同作用调节血管新生过程。缺氧和炎症等多种刺激可以导致病理性血管新生[1]。

  • 标签: 视网膜疾病 药物治疗 玻璃体腔注射 视网膜血管 血管生成 视网膜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对收治25例(3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显微手术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前、术中、术后与患者充分交流沟通并给予及时有效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有轻度刺激症状,如异物感不适、流泪、轻度疼痛可忍受,仅有2例患者疼痛难忍,口服止痛药后缓解。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30眼痊愈,1眼术后8个月再复发,未出现植片移位、脱落,角膜感染等并发症,治愈率97%。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配合恰当有效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低再复发率,是手术成功、患者康复重要保证。

  • 标签: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复发性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全眼高阶像差在0.3滋m以下近视散光眼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在我院就诊拟行LASIK手术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眼。每位患者随机选取一眼接受波前像差引导LASIK,对侧眼接受波前像差优化LASIK。术后6mo观察患者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暗光下对比敏感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mo,波前像差引导组与波前像差优化组分别有93%及90%术眼裸眼视力逸5.0,两组术后等效球镜值在±0.50D范围内比例分别为87%及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丢失2行或以上情形。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大(P〈0.01),但增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mo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全眼高阶像差小于0.3滋m近视散光眼,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影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