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方法分别对3种眼病190位患者心理变化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了积极有效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教育.结果患者以一种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并让患者对其所患疾病有了正确认识,均情绪稳定.从而提高了治愈率,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我们服务质量较满意.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早日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眼科护理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健康教育形式。方法以视网膜脱离患者为教育对象,通过护士对患者入院时、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后四个不同时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教育,使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并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方向发展。结果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均较满意,且治疗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应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保证了手术成功率,同时和患者建立了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术,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前房穿刺术,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4.5%,经治疗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术后随访3~12月,眼压控制在10~17mmHg(1mmHg=0.133kpa).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能有效地控制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并有助于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 简介:眼反应分析仪(reichertocularresponseanalyzer,ORA)是一种新型非接触喷气式眼压计。它利用一种动态双向压平过程测量眼压,不仅使测得眼压值真实可靠,免受中央角膜厚度和硬度影响,而且可得到反应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新指标:角膜滞后量和角膜阻力因素。其操作简单,能自动显示眼压读数及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该仪器精确度高,可重复性好,非接触特性,因此可广泛用于临床监测眼压,尤其适用于已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其对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指导作用。

  • 标签: 眼反应分析仪 眼压 中央角膜厚度 角膜滞后量
  • 简介:  角膜作为人眼屈光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其地形、屈光力和厚度准确测量直接决定着屈光手术设计和角膜疾病诊断.通常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的地形,是角膜屈光力主要来源,近年研究表明角膜后表面的形状同样也影响着角膜屈光力[1].角膜厚度影响着内皮细胞层屏障和泵功能,它准确测量对于角膜疾病诊断和避免屈光手术术后圆锥角膜发生起着重要作用[2].……

  • 标签: 中的应用 地形图眼科 眼科中的
  • 简介:目的研制一种实用型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眼球固定台.方法利用有机玻璃、注射器、压力表等制作一种用于显微手术教学培训眼球固定台.结果使用方便、灵活,压力稳定性强,有利于清洁,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结论该固定台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显微手术教学与培训眼球固定台.

  • 标签: 显微手术 教学 眼球 固定台
  • 简介: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在急性青光眼中降低眼压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35例急性青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术。结果35例急性光眼患者应用前房穿刺术,有31例能快速降低眼压,无操作意外和并发症。结论前房穿刺术可以作为急性青光眼中降低眼压一种方法,避免或减少应用甘‘露醇全身毒副作用,降低医疗风险。

  • 标签: 急性青光眼 前房穿刺 降低眼压 医疗风险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斜视围手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斜视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和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视围手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合理、高效、个性化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斜视 围手术期
  • 简介:诱发角膜新生血管因素涉及各种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在角膜新生血管中广泛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起着主要作用。一种可行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策略是:通过特异性中和抗VEGF抗体竞争性结合VEGF,从而抑制VEGF活性。近年来,利用抗VEGF治疗策略,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获得了很好效果。靶向VEGF治疗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已经证明。因此我们设想,局部应用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兰尼单抗等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恢复角膜透明和视力。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贝伐单抗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羊膜移植在治疗睑球粘连中效果。方法2000年12月-2008年12月间睑球粘连病人共23例(26眼)进行睑球粘连分离术+羊膜移植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问顾性分析。结果平均6个月追踪、观察,共治愈23眼(88.46%),复发3眼(11.54%)。结论羊膜移植在治疗睑球粘连手术中是有效、简便易行方法。

  • 标签: 羊膜 移植 睑球粘连
  • 简介: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麻醉效果。方法观察100例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摘除术中,患者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状况。结果100例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1例追加球周麻醉;有疼痛者为1例,占1%。手术平均时间(15±5)min;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占98%。结论表面麻醉下,可以顺利完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选择,适用于防盲手术中开展。

  • 标签: 表面麻醉 白内障 防盲
  • 简介: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技术应用于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方法对92例(107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48例56只眼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B组)44例51只眼行传统小梁切除术。观察比较术后前房、眼压、住院日等情况。结果术后一周内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6.1%(9只眼),对照组为31.4%(16只眼);术后半年,眼压控制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缩短平均住院日,但对眼压长期控制并不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

  • 标签: 青光眼 小梁切除 浅前房 可调节缝线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预防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36眼患儿行前后囊环形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随访1年以上,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周边囊均有不同程度混浊,视轴区均透明,未出现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一期行前后囊环形切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是处理和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有效方法,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儿童白内障 囊膜环形切除术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超声乳化 后囊混浊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在青光眼手术患者中作用.方法将64例均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路径化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患者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健康教育效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使疾病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具体化,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明显,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青光眼 手术 护理
  • 简介:案例教学法是医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文介绍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眼科学教学中具体应用方法,并提出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

  • 标签: 眼科学 教学方法 多媒体案例教学
  • 简介:飞秒(10-15s)激光经证实可以有效降低切割组织所需能量并可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该激光系统灵活性使得它不仅可以完成传统角膜基质内手术,而且可以进行新角膜屈光手术.本研究就其机制、手术方法和过程、并发症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飞秒激光 基质内屈光手术 角膜基质 近视 激光装置 角膜瓣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在眼科临床工作中各种实际应用状况及操作技巧。方法:应用配置佳能PowerShotA720IS型数码照相机(1200万像素)SLM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部病变情况,并在裂隙灯下根据不同病变位置,在不同色彩、角度下进行照相(放大倍率×10;×16;×20)。结果:采集不同种类疾病具有代表性照片:眼睑及结膜肿物、结膜裂伤、角膜炎、角膜异物、翼状胬肉、前房积血、前房角异物等如图示。结论:裂隙灯眼前段处理系统应用为临床医疗文献提供直接定性依据,给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带来便利,照片直观、经济,在眼科领域临床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 标签: 裂隙灯 眼前段处理系统 眼科 临床应用技巧
  • 简介: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在住院期间提供全方面的优质护理服务,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通过对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住41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实施科学系统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式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能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积极地配合医生护士治疗护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从而提高疾病治愈率。结论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整体护理,是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取得较好治疗效果重要因素。

  • 标签: 病毒性角膜炎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应用。方法对32例上颌窦侧壁与底壁交界处囊肿,16例蝶窦囊肿,12例真菌球性上颌窦炎,采用鼻内镜和电子鼻咽喉镜相结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术中出血较少,平均约(20±3)mL。术后随访6个月,复查见鼻窦自然开口均无闭锁或粘连,所有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结合电子鼻咽喉镜在鼻窦手术中,尤其是对上颌窦前壁、前壁与底壁交界处,蝶窦底壁、侧壁病灶清除,能在尽可能减少窦口开窗范围情况下,充分发挥各内镜优点,以达到微创目的。

  • 标签: 鼻窦 鼻内镜 电子鼻咽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