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德国科隆国际牙科展(IDS2013)是国际上最大最重要的牙科药品和技术的贸易博览会,是世界牙科贸易领域的顶级盛会之一,每隔两年举办1届。展会上的展品覆盖了世界牙科市场的各个门类。展会观众大多为具有决策能力的牙科贸易商和牙科医生。国际牙科展是展示创新技术和产品的最佳平台,许多公司在这里向专业媒体介绍其新产品。

  • 标签: 牙科医生 国际 德国 展览会 决策能力 博览会
  • 简介:引言近来,新的干细胞来源及有效分离方法时有报道,并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但目前尚不清楚何种类型的干细胞最适合临床靶向治疗。对这些细胞的性质以及它们特有的分化倾向仍缺乏了解,这会妨碍它们治疗潜力的发挥。因此,搞清它们特有的基因表达谱,对今后成功进行细胞治

  • 标签: 细胞内 分化 干细胞来源 人类 牙髓 恒牙
  • 简介:在美国明尼苏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体会许江彦我是1987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口腔正畸学硕士学位,1990年秋季被明尼苏大学(UniversityofMinnesota,简称明大)口腔基础医学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因种种原因,我暂时只完成了硕士学位的学习。就象...

  • 标签: 明尼苏达大学 研究生 基础医学 标准曲线 对数座标 口腔微生物
  • 简介:引言尽管有报道认为间质细胞性因子(SDF)-1α/CXCR4轴存在于牙髓组织中,但关于牙髓干细胞(DPSCs)中该轴的调控知之甚少。本研究目的就是要搞清炎症或组织缺氧状态对牙髓细胞中的SDF-1α/CXCR4轴是否有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SP刺激原代牙髓细胞

  • 标签: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牙髓细胞 调控作用 人类 SDF-1Α 牙髓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一个有20多年时间跨度的流行病学样本中,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和体征的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症状和体征以及其它相关变量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35名15岁的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后入选本研究。入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经过5年、10年和20年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查。20年后共追查到124个(92%)研究对象,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在这124个研究对象中有114个(92%)完成并返还了调查问卷,有100个(81%)研究对象参加了临床检查。结果:在20年期间,患者反映的症状和临床记录的体征都存在一些起伏波动,但是很少发展到咀嚼系统严重的疼痛和功能紊乱。在15岁和35岁组的研究对象中,有13%的研究对象报告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根据Helkimo指数,在35岁的研究对象中,只有3个研究对象(3%)可以被认为临床症状是重度或中度的功能紊乱,这些以前报告的要少。女性人群比男性人群报告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头痛、肌肉紧张、关节弹响的更多。被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当弱,只在紧咬牙、磨牙、颞下颌关节响声、肌肉疲劳这些症状之间有很高相关性(rs=0.4)。结论:本研究追踪的从15岁到35岁的流行病学样本中,随着时间的变化,颞下颌关节病的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但是极少发展到严重的疼痛和功能紊乱。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症状 体征 纵向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35-74岁人群恒牙冠龋及牙龈疾病状况,为辽宁省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抽取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常住居民共计431人,按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临床牙列检查方法和标准,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恒牙冠龋及牙龈情况,计算恒牙冠龋患病率、龋均、牙龈出血率、牙石检出率,并比较存在的差异等。结果辽宁省35-44岁、55-64岁、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分别为72.7%、76.4%、76.4%,其中仅35-44岁年龄组城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均分别为3.36、3.40、3.90,各年龄组城市均低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龈出血检出率分别为77.6%、78.5%、68.1%,牙石检出率分别为91.6%、93.1%、88.2%,下颌前牙是牙石分布最为集中部位。结论辽宁省中老年人群恒牙冠龋患病率、牙龈出血率及牙石检出率均较高,基础预防及治疗手段欠缺,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恒牙冠龋 牙石检出率 牙龈出血率
  • 简介:植入型心率转复除颤器通过导线和电极向心脏发射电流信号,用于心率监控和治疗。电子的牙科设备会产生电磁场,因此,我们猜测其可能会影响植入型心率转复除颤器的功能。该研究使用多种牙科电子设备,包括携热头、根尖定位仪、牙髓电活力测试仪、单极电刀、马达、光固化灯和牙胶枪头,用来测试对四个植入型心率转复除颤器的影响,包括两个单腔除颤器和两个双腔除颤器。

  • 标签: 转复除颤器 牙科设备 植入型 心率 牙髓电活力测试仪 MA
  • 简介:本研究利用已研发的聚四氟乙烯聚合体(e—P)和聚氨基酸尿烷共聚物/胶原(e—PPC)复合培养基做细胞培养基。将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地塞米松的e—P和e—PPC聚合物培养。24小时后,MSC和e—PPC表面接触良好,14天后,MSC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钙沉积、骨钙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将MSC与聚合物培养1周,移植于鼠皮下,4周取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聚四氟乙烯 聚氨基酸 共聚物 成骨潜能 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