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加味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15个靶点为加味逍遥丸与乳腺增生症的共同基因靶点。结论:加味逍遥丸在治疗乳腺增生中有着多靶点调控、多方面作用的特点。

  • 标签: 加味逍遥丸 乳腺增生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康复操的临床有效性。方法:从院内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共计选取80例,采取单双号法分组,分成考察组、一般组,考察组实施颈椎康复操及常规入院治疗、一般组应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考察组治疗有效率相比一般组更高,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颈椎康复操应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整体疗效。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有效率 颈椎康复操 治疗
  • 简介:摘要:Buzsaki“丘脑皮层神经细胞网状振动学说”认为帕金森氏症的癫痫发作与震颤在脑神经中有共同起搏点,神经生化学单胺能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对丘脑传入具有对抗放电、对抗振动等机制,而GABA能传入冲动是放电和振动的促进系统,当纹状体多巴胺水平降低时GABA能神经元促进放电系统的作用增强,作为起搏点引起癫痫、震颤的发生。本文从神经生化学视角来探讨神经递质的化学变化以及丘脑异常所带来神经心理学变化。

  • 标签: 丘脑 癫痫 抑郁症 神经生化学 神经递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与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127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方式分为对照组(n=63)和干预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4.61±0.42)分,干预组为(3.17±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54/63),干预组为96.88%(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有和胃降逆、疏肝理气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柴胡疏肝散加减 机制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与优势。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间本院门诊收治的127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方式分为对照组(n=63)和干预组(n=6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为(4.61±0.42)分,干预组为(3.17±0.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54/63),干预组为96.88%(62/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有和胃降逆、疏肝理气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胃不和型 柴胡疏肝散加减 机制 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予以2型糖尿病(T2DM)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对药理机制实施分析。方法:取信封法将本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72例T2DM患者分成两组,其中36例纳为研究组,剩余36例纳为对比组,研究组采取二甲双胍治疗,对比组采取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血糖水平。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比组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FPG、2hPG、HbAIc水平较对比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T2DM患者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减轻疾病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临床疗效 药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皮肤损伤创面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参与企业研究的的皮肤损伤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创面面积改善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改善创面环境,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皮肤损伤 创面修复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骨骼肌的收缩需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完成,并依赖于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通过运动神经传至骨骼肌接头是一个电-化学-电传递的过程,其中包括了神经递质Ach和受体结合的过程。通过抑制受体或阻断Ach释放均会导致骨骼肌的兴奋异常。在临床上的相关药物就可以通过上述机制来治疗骨骼肌兴奋异常的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当药物使用过量也会通过上述机制导致中毒症状,如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中毒。本章主要阐述新斯的明、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筒箭毒碱用于麻醉时肌肉松弛的机制和新斯的明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机制

  • 标签: 骨骼肌 新斯的明 有机磷中毒 筒箭毒碱
  • 简介:摘要:【目的】 医防融合的理念下,将“防”放在第一位。旨在通过对本地区居民的健商与不良生活习惯的调查,通过健商测评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利用一系列的健康干预,改变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防止疾病的发生,做到“少生病,不生大病”,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防融合 老年人  健商测评  健康干预 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