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北川县"5.12"大地震前后2个时相遥感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2期影像植被信息,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采用破坏指数DDI(thedamagedegreeindex)表示3种灾害类型区域震后植被破坏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解译滑坡103处,崩塌122处,泥石流10处,灾害面积共计17.5km2,震前85%以上区域处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震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土地面积减少8.01km2,占灾害区域总面积45.77%;2)滑坡区域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低,中度及重度破坏面积占总灾害面积68.66%,崩塌区域植被破坏程度次之,中度及重度破坏面积占总灾害面积88.15%,泥石流区域植被破坏最彻底,中度及重度破坏面积占总灾害面积99.74%;3)植被破坏与海拔、坡度有一定关系,破坏较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611~1543m、坡度25°~45°范围内,植被破坏主要集中在重度破坏这一级别,并随海拔、坡度增加而增加,植被破坏与坡向关系不大。

  • 标签: 地质灾害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破坏指数 北川县
  • 简介: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26年生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白榆混交林(RU)和刺槐+白蜡混交林(RF)为研究对象,以刺槐纯林(RP)和无林地(CK)为对照,研究刺槐混交林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中,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不同林分之间表现为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无林地,RP、RU、RF、RA脲酶活性分别是CK4.02、4.74、5.08和5.01倍;3)在影响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因子方面,刺槐混交林较其纯林表现为降低了土壤密度、pH值和含盐量,增大了总孔隙度,增强了蓄水性能,增加了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了细菌和固氮菌数量;4)总孔隙度、细菌、固氮菌、全N和有机质等土壤因子对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建议用这些土壤因子作为评价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主要指标。

  • 标签: 刺槐混交林 脲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
  • 简介:为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与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与入渗性能,探讨土壤人渗速率与土壤颗粒分维及孔隙分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土壤颗粒分维数与孔隙分维数表现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弃耕地〉坡耕地;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维与孔隙分维数之间显著正相关,二者与土壤黏粒及粉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入渗速率显著负相关;3)霍顿入渗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比较适用于拟合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与入渗速率,而菲利浦模型适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会加剧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等细粒物质流失,降低土壤颗粒分布与孔隙分布均匀性及其分维数,导致土壤入渗性能增强但水肥保蓄性能降低。

  • 标签: 土壤结构 土壤入渗 分形维数 坡耕地 鲁中山区
  • 简介:为了了解坝系工程在新疆小流域治理中应用效果,考察阿勒泰将军沟以坝系工程措施为主小流域治理模式效果和问题。结果表明:坝系工程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降低洪水流速,拦挡泥沙;但将军沟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季节性洪水冲刷,导致坝系损毁严重,单纯坝系工程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且造成投资浪费。提出在新疆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必须以生态修复为主,坝系工程为辅助措施,因害设防,才能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目的。

  • 标签: 坝系工程 小流域治理 治理模式
  • 简介:为研究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选取金安桥水电站重塑地貌2^#弃渣场和3^#弃渣场土壤为研究对象,未受工程施工扰动灌草丛、林地和农田原地貌土壤作为对照,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显示:①土壤容重为重塑地貌大于其原地貌;②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为原地貌高于其重塑地貌,非毛管孔隙度则相反;③重塑地貌2^#和3^#渣场表层渣体粒径都较粗,〉5mm粒径颗粒组成百分比就达到64.53%和65.11%,比例不合理,而原地貌农田土壤粒径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④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均为原地貌大于重塑地貌,而全磷、速效磷含量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电工程建设 土壤理化性质 影响
  • 简介: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影响,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前(1995--2002年)后(2002--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草)前,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表现为研究区面积比例、聚集度指数以及各景观类型变化幅度比较小,退耕还林(草)后,小流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比例急剧减小,林草地面积比例迅速增加以及斑块边界复杂性下降;2)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从46.26升高到47.54,多样性指数从1.67下降到1.65,从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景观异质程度较低景观生态系统;3)退耕还林(草)工程是研究区景观格局良性演化主要驱动力。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农牧交错带 景观格局 GIS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