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除草剂多种多样,但均以农业农作物生产为主,而针对林业森林苗圃所使用的除草剂较少,而且应用推广也比较少见。森林苗圃中针叶树育苗所需的苗木量大,因此育苗面积也大,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几个主要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柳杉各地每年都有大量需求。市场经济推动林业育苗工作向省工省成本方面发展。为了探索苗圃育苗工作中最困难、最花工的除草工作的解决途径,我们于2007年底开始对禾耐斯、果尔和烯酮这三种化学除草剂进行大田育苗除草试验。通过3年试验对比,认为禾耐斯、果尔和烯酮比较适应我区苗圃育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苗圃 除草 禾耐斯 果尔 烯草酮
  • 简介:摘要2010年实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采用种植行距为2m的香根等高绿篱水土保持措施,可使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46.7%、75.8%以上;可使临界侵蚀量增加50.6%;可使土壤分散率降低28.1%;可使水稳性团聚体增加27.6%。说明香根等高绿篱能有效地防治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水土流失。

  • 标签: 香根草等高绿篱 土壤侵蚀 土壤抗蚀性
  • 简介:龙江特大桥边动态监测是龙江特大桥勘察内容之一,监测内容有深孔位移监测、深孔推力监测以及地下水位监测,监测点主要布置在边和崩滑区。通过1年多的监测,桥位两河岸边现状整体稳定,局部有小量位移,深部比浅部稳定,第四系及全风化~强风化岩体稳定性相对较差。

  • 标签: 高速公路 边坡 监测 特性分析
  • 简介:以黄石市黄荆山北麓5号采石场岩质边为研究对象,在面上浇筑飘板种植槽,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水分、肥料等基本生长条件,种植并筛选适宜的边绿化植物,观察其成活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冠幅生长量、覆盖度等。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适宜黄石市岩质边生态修复的植物为:①乔木种类:银合欢(Leucaenaleucocephala)、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②灌木种类为:小叶女贞(Liqustrumquihoui)、火棘(Pyracanthafortuneana)、夹竹桃(Neriumindicum)、云南黄素馨(Jasminummesnyi)、柘木(Cudraniatricuspidata);③藤本植物为: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quinquefolia)、野蔷薇(Rubuscoreartus)、常春油麻藤(Mucunasempervirens)、扶芳藤(Eunoymusfortunei)。

  • 标签: 岩质边坡 生态修复 植物筛选 黄石市
  • 简介:在坡地上通过面水系工程设计与建设,可改变水系紊乱的局面,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利用面径流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旱涝保收的目的;其技术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基层单位推产。

  • 标签: 低丘红壤 工程措施 坡面径流水 资源
  • 简介: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种典型的侵蚀土壤面和3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侵蚀条件下,3种土壤的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种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种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的趋势。大量细颗粒的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天然降雨 颗粒组成 土壤侵蚀 过程
  • 简介: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但对于如何退耕,学术界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实践方面存在多种不同模式。以延安燕沟流域改梯为例,利用2005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借助WIN-YIELD软件,对不同地形坡度条件下坡改梯在作物增产、保水减沙效益以及燕沟流域改梯实践效果进行模拟、对比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坡度越大,改梯作物增产、保水和减沙效益越显著;坡度小于5°的坡耕地可以不进行梯田改造,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应及早实施改梯或退耕还林()。

  • 标签: 坡改梯 综合效益 燕沟流域 黄土高原
  • 简介:工程边植物防护的主体是植物,灌草种选择需以气候条件、边坡坡度、弃渣特性等为基础。以金沙江干流河道金安桥水电站同时具有明挖和洞挖弃渣的2#渣场为例,通过渣场边可绿化条件分析,对植物措施灌草种进行选择确定。弃渣颗粒径级分析结果显示,洞挖边弃渣颗粒〉4mm的粒径组成百分含量为91.63%,〉2mm颗粒的累计百分含量高达96.75%,比农地表土层同径级颗粒含量分别高48.87和27.45个百分点,保水保肥能力差,植物防治绿化前需覆土改良。10种灌草种发芽和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明挖边弃渣的发芽率和苗木保存率最好,木豆的发芽率和保存率最高;明挖弃渣播种后发芽率在60%以上,56d苗木保存率〉80%的6种灌草种的适应性依次为:木豆、大翼豆、狗牙根、麻风树、银合欢和车桑子,均可用于渣场边植物防治灌草种,满足渣场边的防护要求。

  • 标签: 水电站 弃渣场 植物防治 灌草
  • 简介:天然气管线工程具有线路长、跨越地貌类型多等特点,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全省水系密布,河流众多,雨量充沛,凸显“依山傍水”的地理特点,对天然气管网工程施工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很大挑战,仅仅使用传统的浆砌石挡墙、护坡等工程防护方式虽然也能治理沿作业带面水土流失问题,但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将客观存在着工程量多、施工难度高、投资额度大等缺陷,因此探讨优化的水土保持设施,将能够起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水保目的。

  • 标签: 天然气管线 水土保持设施 生态袋
  • 简介:研究不同植被恢复年限弃渣场土壤侵蚀物理性质特征,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场水土流失防治及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重庆市典型弃渣场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弃渣场的边不同部位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恢复年限弃渣的细小颗粒(〈0.25mm)含量差异较大,其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恢复年限增加,弃渣容重呈减小的趋势,2月弃渣容重在1.48~1.64g/cm3,4年弃渣容重可达1.20~1.40g/cm3,而弃渣场不同位的总孔隙度均与土壤容重呈反比;土壤水分含量明显增大,4年弃渣边的自然含水率为2月和2年弃渣的2倍左右,田间持水量也以4年弃渣最大,其平台及边的平均持水量为22.26%;在植物根系及其枯落物作用下,弃渣边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其增强了边稳定性。

  • 标签: 植被恢复 边坡 稳定性 弃渣场
  • 简介:为评价农业政策与环境拓展APEX模型在淮河中上游面尺度的适宜性,将其应用于淮河中上游的3个径流小区,在采用傅里叶幅度灵敏度检验扩展法进行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结合多目标函数技术自动校正模型,并使用1982—1986年日径流和产沙数据实测值与模拟值评价模型适宜性。结果表明:湿度条件2下的径流曲线数初始值(CN2)、损耗系数(CNI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EC)以及最大径流率-降雨能量调整因子(APM)对产沙模拟影响较大,CN2和CNIC对地表径流模拟影响较大;在模型校正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的百分误差绝对值(APE)小于20%,纳希-苏特克利夫有效系数(EF)和R2分别大于0.45和0.55;在模型验证阶段,径流和产沙日平均模拟值的APE小于25%,EF和R2分别大于0.4和0.5。这说明APEX模型适用于淮河中上游面尺度,可用于评价该地区不同土地管理措施下的水土流失。

  • 标签: APEX模型 水土流失 模型校正 验证 淮河中上游
  • 简介:为研究半干旱黄土区长期封禁条件下植被自然恢复过程的动态特征,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为研究区,基于2009和2016年样方调查数据,应用地统计方法,分析封禁25-32年之间面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9年到2016年物种新增16种,面优势种由菊科、禾本科加豆科变为菊科、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2)面生物量的平均值由2009年的98.57g/m2增加到2016年的141.27g/m2,下部的生物量明显增加,生境差异对生物量的影响减弱,群落更加稳定。3)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均值都明显增加,面总体上物种更为丰富,群落稳定性增大;半阳坡坡下物种基本达到稳定状态;其他立地类型物种多样性明显增加。4)与2009年相比,2016年植被盖度、高度、生物量和干鲜质量比的空间自相关性均减弱;2009—2016年Margalef指数空间自相关性由弱变强,自相关距离约为60m;Shannon-Wiener指数空间自相关性持续微弱,Pielou指数由空间正相关变为负相关。总体上梁峁面植物物种更加丰富,空间分布更加均匀,群落稳定性增强。经过32年的封禁,在半干旱黄土梁峁面,植物生活型依然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半灌木的优势度明显增加,群落正在向更稳定的方向演替;但植被演替过程缓慢,为了加速植被恢复,适当的人工干预是必要途径。

  • 标签: 封禁治理区 物种多样性 Moran氏Ⅰ指数 黄土高原
  • 简介:紫色砂页岩是湘中丘陵区最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地类之一。进行科学的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和植被建设,是控制其水土流失和恢复景观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衡阳市为例,分析了湘中丘陵紫色岩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紫色岩面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对面水土保持林配置和植被建设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土保持林 紫色岩坡面 湘中丘陵 配置
  •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 标签: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 模拟降雨 坡度 地表覆盖
  • 简介:在水土保持工程面水系沟道断面设计中计算洪水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公式,或同一公式应用不同的参数,导致结果差别较大。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与实际,提出面水系工程沟道断面设计中洪水计算的两种方法:较大面积的修正推理公式法和较小流域雨洪计算公式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供设计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坡面水系 沟道断面 洪水计算
  • 简介: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与空间变异特征对面降雨入渗和产流过程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黄丘区降雨-土壤水分响应关系,在天水罗玉沟流域建立野外面小区,利用野外水分动态观测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天然状态和90mm/h降雨强度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土壤剖面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以划分为速变层(0-20cm)、活跃层(20-30cm)、次活跃层(30-40cm)和相对稳定层(40-100cm),土壤水分的垂向分布存在分层现象,坡向分布存在显著的位差异(P〈0.05)。降雨过程中,降雨能明显增强土壤水分的活跃性,主要表现在0-30cm土层范围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降雨对土壤水分活跃程度的影响逐渐减弱。0-30cm土层土壤水分随降雨时间变化表现为3段式,即快速上升期、稳定期、略微下降期,深层次土壤水分在垂向的变化中表现为不均匀性,存在梯度性差异;除0-30cm土层外,降雨仅增加各土层中的土壤水分,对各层间土壤水分在整体土层范围中土壤水分的占比影响较小,雨中位间土壤水分的分布差异更为显著(P〈0.01)。随着0-3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水率的增加,产流速率呈增加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产沙速率的变化趋势为产沙量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

  • 标签: 野外坡地 土壤水分 垂直变化 空间变异 黄土丘陵区
  • 简介:近年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需大量采石取土,采石场日益增多,但因采石取土造成的裸露边却未能得到及时修复,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亟待通过生态修复方式恢复其植被。本文以盐田港大水坑东信石场裸露边复绿工程为例,分析探讨了挂网喷混植生、种植槽等石场边的生态复绿措施,截水沟、排水沟、跌水槽、消力井等排水设施,人工浇灌、滴灌设施等的应用以及后期养护方法。合理布设排水、灌溉系统、营造适生微地形、改良土壤、加强后期管护,能快速修复裸露石场边破坏的植被,可供南方岩漠化地区石质边生态修复时借鉴。但土壤瘠薄是石质边进行生态修复的“硬伤”,多种生态修复技术措施组合模式是解决这个“硬伤”的一个方向。

  • 标签: 采石场 高陡岩质边坡 生态复绿
  • 简介:生态防护中,连续纤维丝能够对人工植生基材起到加筋补强作用,提高基材抗剪强度、抗侵蚀能力。通过应力控制式直接剪切仪进行快剪试验,研究了不同纤维丝含量对植生基材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纤维丝可明显增强植生基材抗剪切强度,但并非纤维丝含量越大,基材抗剪强度就越大。当纤维丝量在2.0kg/m^3左右时植生基材获得最大抗剪强度,同时植生基材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获得最大值。

  • 标签: 纤维丝补强植生土 抗剪切强度 内摩擦角 粘聚力 边坡生态防护
  • 简介: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退耕还林()前(1995--2002年)后(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前,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表现为研究区面积比例、聚集度指数以及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比较小,退耕还林()后,小流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比例急剧减小,林草地面积比例迅速增加以及斑块边界复杂性下降;2)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从46.26升高到47.54,多样性指数从1.67下降到1.65,从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的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的景观异质程度较低的景观生态系统;3)退耕还林()工程是研究区景观格局良性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农牧交错带 景观格局 GIS RS
  • 简介: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内的大范家沟阴阳坡和拐沟阴坡坡面主要草本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坡向及位的草本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阴坡草本群落的物种20多种,较阳坡高30%。阴阳坡面上草本群落生物量和盖度从下至上逐渐减小。在水分和养分条件好的地段均有灌木入侵。阳坡Margalef和Menhinick丰富度指数均随位升高而降低;而阴坡Mafgalef指数随位升高而降低,Menhinick指数却随位升高而增大;3个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阴阳坡均随位的升高而减小。不同位引起的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位与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描述或评价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时,应多选几个指标参数,避免单一指标带来的片面性。掌握草本群落自身喜阴阳特性、生境特征、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充分认识植被演替条件和演替规律,对指导该区植被和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坡向 坡位 草本群落 物种多样性 黄土丘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