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了解坝系工程在新疆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考察阿勒泰将军沟以坝系工程措施为主的小流域治理模式的效果和问题。结果表明:坝系工程在短期内能有效地降低洪水流速,拦挡泥沙;但将军沟植被稀少,沟壑纵横,季节性洪水冲刷,导致坝系损毁严重,单纯的坝系工程并不能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且造成投资浪费。提出在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必须以生态修复为主,坝系工程为辅助措施,因害设防,才能达到减轻水土流失的目的。

  • 标签: 坝系工程 小流域治理 治理模式
  • 简介: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面源污染已成为闽江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对闽江流域面源污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减轻其危害的对策.

  • 标签: 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 控制对策 闽江流域
  • 简介:为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的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的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的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201.24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 标签: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 简介:为加快西南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实现生态恢复,以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为背景,在贵州省毕节市石桥小流域设计了生态修复监测系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入手,实现动态监测和信息定期更新,为水土流失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定量数据,从而进一步推动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喀斯特 石漠化 生物措施 水土流失监测 GIS RS
  • 简介: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深入,传统的工程治理技术已不能满足城市河流治理的需要,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结合国内外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探讨今后城市河流研究应注意的内容。

  • 标签: 城市河流 近自然 河道整治 滨水区
  • 简介:以辽河实际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综合试验场内,模拟不同流速水流冲击作用下沉坠式生态浮岛固定方式的稳定特征。结果表明:制作合理的浮岛模型,要始终保持浮岛在水面漂浮,同时减低浮岛在水中的重心;根据不同水流情况,应适当调整浮岛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浮岛相互碰撞,水流速度越大,浮岛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研究结果对辽河生态浮岛的布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沉坠式 辽河
  • 简介: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先后对上万条小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治理总面积达38万km2;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流域管理机制不健全和资金投入体制亟待完善等。在新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思路框架中,要在继承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赋予小流域综合治理新的内涵,使其产生新的活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广大民众对居住和生产环境条件不断提高的需求。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当地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布设防治体系,逐步调整综合治理内容、治理措施和综合治理目标,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管护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需求。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治理成就 管理机制
  • 简介:汀江流域以其水土流失面积大、强度以上流失比重大和崩岗点多面广而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分布相对集中是汀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又一特点,95.56%的流失集中于林地;52.86%的流失集中在长汀.建议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来解决该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 标签: 汀江流域 水土流失 福建 产业结构 生态恢复 崩岗
  • 简介:土壤侵蚀过程复杂,很难直接应用土壤侵蚀预报方程进行定量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算法,支持向量机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把学习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规划问题,从而得到唯一的全局最优解。首次尝试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技术用于土壤侵蚀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

  • 标签: 支持向量机(SVM) 土壤侵蚀预测 回归分析
  • 简介:东固陂小流域是严重水土流失区,通过15年的综合治理,生态发生很大变化,改变森林多样性、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也改善该小流域社会和经济面貌。

  • 标签: 小流域 森林景观 多样性 水土流失
  • 简介: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区,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选择降雨侵蚀力、地形起伏度、土壤质地、植被类型作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评价指标,在ArcGIS支持下生成单因子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侵蚀中度敏感区域占大部分,达到62.02%;高度敏感区域其次,为20.82%;轻度敏感区域和极敏感区域较少,分别为16.92%和0.24%。其中,对土壤侵蚀敏感性较高的地方主要有天峻县西北部和海晏县东部。

  • 标签: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青海湖流域
  • 简介: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新疆小流域治理的特殊性。在新疆低山丘陵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伊犁新源县阿拉玛勒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小流域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治理模式。该小流域沟采用了沟头防护、沟道治理、水土保持林等措施,使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提出阿拉玛勒小流域以谷坊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的治理模式,为探讨新疆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小流域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植物谷坊
  • 简介:三河小流域在中亚热带沿海低山丘陵区具有代表性。本文就该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建立,河道与农田工程的建设和利用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总结与效益分析评价。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治管结合,河道与治田工程结合,水保林与经济林结合等管理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 小流域治理 综合效益
  • 简介:通过对浦城县南浦溪流域的水土保持调查分析与评价,针对流域水土流失逐渐恶化问题作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该流域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 标签: 水土保持 现状 对策 南浦溪流域
  • 简介: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产品提供功能、调节功能、文化功能和支持系统功能。小流域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包括提供农业产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牧业产品和渔业产品)、提供原材料和提供淡水资源;小流域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包括涵养水源、固定CO2、释放O2、净化环境、净化水源和洪水控制;小流域生态系统文化功能包括旅游价值、文化和科研价值;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支持功能包括土壤保持、营养物质循环和提供生物环境价值。该文系统阐述上述小流域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与价值的估算方法,对于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小流域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 简介:为了解退耕还林(草)工程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的影响,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退耕还林(草)前(1995--2002年)后(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草)前,景观格局变化幅度较小,具体表现为研究区面积比例、聚集度指数以及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幅度比较小,退耕还林(草)后,小流域景观格局发生了剧烈演变,具体表现为耕地面积比例急剧减小,林草地面积比例迅速增加以及斑块边界复杂性下降;2)1995--2010年,研究区景观蔓延度指数从46.26升高到47.54,多样性指数从1.67下降到1.65,从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的景观生态系统转变为以草地和林地景观为主的景观异质程度较低的景观生态系统;3)退耕还林(草)工程是研究区景观格局良性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 标签: 退耕还林(草) 农牧交错带 景观格局 GIS RS
  • 简介:福建省永春县针对山区山地资源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农村经济发展慢的实际问题,多年来探索实践出一条治理水土流失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路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由1985年440km^2减少为247km^2,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由3103,78t/km^2·a减少为545.86t/km^2·a,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2.3%提高到67.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65元提高到4543元,农村呈现出山绿水清农民富的优美景象。全县已治理小流域35条,其中有狮峰、吾江、岵山、湖洋4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 标签: 小流域 综合治理 农民致富
  • 简介:为揭示土壤侵蚀最为剧烈的水蚀风蚀交错区下垫面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降雨产流、侵蚀产沙的影响程度,以水蚀风蚀交错区典型流域西柳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TM影像数据和流域长系列水沙实测数据资料,借助GIS和Fragstats平台,分析流域景观格局和水沙变化特征,探讨景观指数与径流输沙的关系。结果表明:1)流域优势景观类型为草地,从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率来分析,1985—2010年间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稳定性最高,其次为未利用土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耕地的转化最为剧烈,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2)流域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的年际差异显著;同年输沙量相比,径流量的减小趋势变化更为明显;径流泥沙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系数为0.67。3)景观指数与径流量、泥沙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其中径流量与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聚集度指标和蔓延度指数均呈负相关,而与景观形态指数、景观分割度呈正相关;而泥沙仅与蔓延度指数、聚集度指标和斑块结合度成负相关,与其他景观指数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以及聚集度指数的提高,流域降雨入渗量明显增加,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因此,提高流域景观最大斑块指数、斑块结合度以及聚集度指数可以增强水蚀风蚀交错区内流域的蓄水保土功能及生态优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水蚀风蚀交错区 景观格局 径流量 输沙量 西柳沟流域
  • 简介:运用经验公式法、双累积曲线法和不同系列对比法计算岔巴沟流域1971—1980年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作用分别为10.55%、6.18%和26.67%,减沙作用为58.74%、63.40%和72.77%;经过对计算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岔巴沟流域库坝等工程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方式在措施生效期间能够有效减少流域输沙量,减沙作用为65%左右,能够有效拦截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汛期减水作用大于25%;2)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不大,减水作用在7%左右,地下径流占总径流比例提高了20.4%,对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库坝等工程措施不能改善流域坡面和沟坡侵蚀条件,故而无法真正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的状况,其减沙效果随着淤积量的增加而减小,需要不断投入以维持其减沙作用,而限于自然条件,库坝等工程措施对流域的治理是不可持续的。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恢复流域自然植被,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并采取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

  • 标签: 水土保持措施 地下径流 淤地坝工程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 简介:南浦溪为闽江源头地之一,其水环境已呈逐年恶化,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哥境及经济发展,危及下游生态环境。文章评价了南浦溪水质环境现状,分析了水质恶化的原因,提出加大宣传与执法力度;搞好,水土保持,保护源头生态大环境;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严格企业达标排放;从严控制新污染源等保护措

  • 标签: 南浦溪 水环境 现状 保护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