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综合阐述了沙棘育苗的各种技术,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组培为主的无性繁殖,介绍了各种繁育方式在俄罗斯、蒙古和我国的研究现状,并在综合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建议以组织培养方式作为日后发展沙棘产业的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沙棘 实生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 简介:建平沙棘发展具有阶段性的历史过程,从引种到发展到百万亩沙棘林最终出现大面积死亡,综合分析沙棘死亡的客观和主观因素,提出从建平沙棘现存状况出发,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并结合品种选育、良种扩繁、选择栽培模式、抗旱造林等营林关键技术,从认识上入手,从技术上发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重振建平沙棘产业,树立建平沙棘品牌,构建具有辽西特色的林-工-贸一体化的人工沙棘商品林业。

  • 标签: 建平沙棘 中国沙棘优良类型 俄罗斯大果沙棘 裸地嫩枝扦插 栽培模式
  • 简介:本文介绍了沙棘在辽宁西部建平县的种植情况,论述了沙棘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作用,最后分析了百万亩沙棘林兴衰的原因及恢复沙棘林迹地的思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木蠢蛾 杂交沙棘新品种
  • 简介:沙棘是喜光植物,属阳生叶。群体叶片,5月份生长速率慢,6月份加快,7月份最快,8月份开始减缓。一个枝条上新叶数占28.6%,成熟叶数76.7%,老叶数23.3%。自枝条顶端向下不同叶位叶之间存在着生理年龄上的差异,也存在着表观光合效率上的差异。叶序5~13为幼叶;15~31是成熟叶;33叶以为老叶。幼叶叶绿素含量较低,成熟叶含量最高,老叶又明显下降。气孔导度,也具有幼叶张开度小,成熟叶张开度最大,老叶张开度又变小。沙棘叶气孔CO2浓度也具有个体和生理年龄上的差异。

  • 标签: 沙棘 阳生叶 叶位叶 生理年龄 表观光合效率 功能叶
  • 简介: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原料基地建设不健全,技术梗阻,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生产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产业链中关键环节链接不畅,这些是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克服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中的薄弱环节瓶颈,应拓宽投融资渠道,沙棘项目力争国家资金支持,增强其产业化建设力度。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沙棘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创造名牌产品,打造现代化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合理配置配套设施。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制定全面的营销方略,开辟和寻求内外销市场。

  • 标签: 沙棘 产业化 瓶颈 对策
  • 简介:本文概述了俄罗斯(前苏联)沙棘油研究开发的历史进程,援引了该国研制的沙棘油提取工艺,列举了沙棘油的药用价值,并对沙棘油系列药物和化妆品作了简要的介绍.

  • 标签: 沙棘油 提取工艺 开发 药物 化妆品
  • 简介: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可以为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理论、方法和进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为水资源承载力的进一步深人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资源承载力 研究方法 发展方向 综述
  • 简介:改变沙棘产品"两多、一少"(常规产品多,低劣产品多,附加值高产品少)局面,实现突围创新,主要路径是制定系统的产品研发战略,实施持续优化的产品方案;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新产品入市标准;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研发的含金量;准确的产品定位标准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市场切入点;突破传统,强化沙棘"药食两用"功效,实现品种市场创新;强化产品形象设计;打造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 标签: 沙棘产品 突围 创新 路径
  • 简介:在九成宫基地,定位观察了三株杂交沙棘的新梢生长、叶数、叶重、结果数、落果率、果重等多个参数,研究了在严重水分亏缺胁迫下,沙棘随季节变化这些参数的相关胁变性。结果看到,干旱加重,出现了茎、叶、果的部分脱落,又以新梢脱落最重。新梢脱落的规律是由枝条下部开始,逐渐向上部发展,具有生理脱落的位移应答反应。杂交沙棘对干旱胁迫较敏感,在种植管理中注重在于早年份和干旱季节适时灌溉,减轻干旱胁迫引起的枯梢落叶和落果,是增产的必要和重要措施。

  • 标签: 沙棘 新梢 干旱胁迫 相关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孙吴县利用10多年的时间,初步建成了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栽植、加工、科研四大基地,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体系。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沙棘培育了乐思捷等3个孙吴县自有品种。全县现己达到年繁育种苗350万株的能力,栽植总面积达到8万亩,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成为全国之最。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已经起步,研发生产长乐山牌系列饮品和保健品。科研和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

  • 标签: 孙吴县 大果沙棘 产业 发展
  • 简介:对来自拉浩地区(半干旱地区)斯皮特(干旱地区)的8年生沙棘种子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斯皮特,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HI-1型沙棘(外来品种),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尔邦农业大学高山农业研究推广中心.该研究中心位于拉浩-斯皮特地区的拉浩谷地的库坎姆西瑞(海拔2730m),处于印度温和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所有种类的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52.8%~60.7%)高于饱和脂肪酸(10.6%~29.9%).同样,除了柳叶沙棘以外,种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1.7%~86.5%)要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12.5%~27.2%).在果肉油脂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37.1%~46.4%)、亚油酸(6.4%~15.0%)、油酸(4.0%~6.9%)和软脂酸(9.1%~28.1%).柳叶沙棘果肉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15.0%)和α-亚麻酸(1.3%).棕榈油酸是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37.1%~46.4%),在拉浩种群中含量最高(46.4%).软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除了斯皮特种群(9.1%),其他类型中的含量基本相同(26.4%~28.1%).在种子油脂中,斯皮特种群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亚油酸(39.8%)和α-亚麻酸(25.4%).在柳叶沙棘种子中软脂酸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29.3%).其他脂肪酸含量很低,可以忽略.

  • 标签: 中亚沙棘 柳叶沙棘 HI-1(外来沙棘) 果肉和种子 脂肪酸组成
  • 简介:对山西8个主产地沙棘果进行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检测,为沙棘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沙棘果中铅、砷、汞和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结果看到,山西沙棘果重金属铅、砷、汞和农药残留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均极少,甚至未检出。表明山西沙棘果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均未超标,符合药食用标准,并且优于国家相关标准。因此,山西沙棘果无论药用还是食用都是安全的。

  • 标签: 沙棘果 重金属 农药残留
  • 简介:位于黄河上游的祁连山南麓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位.区内海拔高度2300~3600m的范围内,分布着各种类型的中国沙棘林分.青海云杉+中国沙棘、白桦+中国沙棘这2种自然林分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3000m之间的脑山区仿建;华北落叶松+中国沙棘、青杨+中国沙棘这2种人工混交类型,适宜在海拔2700m以下的浅山区阴坡、半阴坡布设;而中国沙棘纯林及林草复合类型,在脑山区及浅山区的阴坡、半阴坡,均易于人工仿建;海拔3000m以上高寒山区,属于中国沙棘林分的封禁管护范围.生产实践中应仿拟中国沙棘林的自然分布模式,合理布局,科学经营,从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中国沙棘林分多方面的生态经济功能.

  • 标签: 祁连山 沙棘 地理分布 组成特征 生态价位
  • 简介:中国沙棘虽然属于阳性树种,但它能够通过克隆生长调节恢复种群数量和结构,从而维持种群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大,种群结构表现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稳定型(或增长型)的动态过程,种群密度及萌蘖根的生物量投资比例表现为增长、下降和回升的动态过程。形成这一动态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克隆生长所赋予的生理整合觅养行为等特殊性。

  • 标签: 中国沙棘 克隆生长 密度调节 结构动态 稳定性维持
  • 简介:我国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过程中,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为其实施提供了主要经费来源,区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民间企业以一种新的力量逐步参与,解决了配置资金不足的问题。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特点 石漠化区
  • 简介:我国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配置为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新亮点。多年来,这一区域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过程中,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主要经费来源,区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发挥了很好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民间企业以一种新的力量逐步参与,解决了配置资金不足的缺憾。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出发,建议这一区域编制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总体规划、加大这科技支撑力度、建立区域示范龙头企业,以拉动我国重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步伐。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建议 石漠化区
  • 简介:我国重点石漠化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多年来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的配置为其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新亮点。我国石漠化区适宜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的区域很广阔,有数十种植物可以大显身手,造福民。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现状 石漠化区
  • 简介:目前,世界沙棘育种研究,仍是常规育种法,方法理论都比较滞后,需要改进提高。作者介绍的"生态经济育种"体系,虽也是常规育种,但有其众多的新概念。它是以远缘杂交为途径,以表型和生理结合,以产量形成诸因子为指标,以生长势判断为标准,以遗传-生化-生理-生态为理论,指导选育出适应不同生境和地区的高产、优质、生活力旺、抗逆力较强的生态经济型新品种,同时这一育种体系可"基因工程育种"法相接轨,在沙棘资源最丰富的中国,沙棘育种有条件做的更好。

  • 标签: 沙棘 远缘杂交 产量因子 生长势
  • 简介:通过对沙棘新梢生长节律果实发育关系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新梢生长和果实生长发育各自的客观规律,以及树木生长和果实发育间的关系,为沙棘集约化栽培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沙棘 生长节律 果实发育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