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景观设计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它们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 标签: 景观 社会 生态 艺术
  • 简介:生态文明反映了现代社会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在生态文明的视界中,如果听任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的生存将会面临严重的危机,因此对未来的密切关注,自然而然进入了生态文明的视野,它在与生态规律性认识相结合后,塑造了重视和强调生态可持续、面向未来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展开的未来向度,从而使人的存在性不再仅仅取决于由“过去”已经完成了的状态所决定这一预成论模式,而是取决于由“未来”的可能状态所引导来做出抉择这一生成论模式。

  • 标签: 生态文明 价值向度 未来取向 环境可持续
  • 简介:当今人类社会存在着4种基本的文明形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在这4种文明形态中,生态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的地位。法治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要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的法治建设在价值取向上应当以社会正义为基本目标,建设生态法治。

  • 标签: 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 价值取向
  • 简介: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时代赋予林业工作者的光荣使命。木材工业是林业产业的主体和主要内容,木材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将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林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中国 木材工业 发展现状 政策取向
  • 简介: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协调、有效、健康地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第三产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第三产业的综合素质.本文在综合分析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及其变动的基础上,运用综合优势指数法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具有发展优势的重点行业,以提升江苏第三产业竞争力.

  • 标签: 第三产业 综合优势 重点行业
  • 简介: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明确发展林业产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林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升级为主线,以增加林业职工和林农收入为根本发展点.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加快精深加工发展。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突出区域特色,提高产业素质。

  • 标签: 林业产业结构 政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森林资源培育 体制创新 邓小平理论
  • 简介:该文解析了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比较其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异同,并结合实地调研工作,说明我国城市开放空间的现状.同时通过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生态观,从城市开放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生态属性两方面,提出建立既要满足人的需要又要服务于城市开放空间生态体系的城市绿色网络,并阐明'宽适空间'在网络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最后,文章展望了我国今后的城市开放空间建构,探索适于我国发展的城市开放空间模式.

  • 标签: 城市开放空间 社会 生态 网络 宽适空间
  • 简介:通过对279名不同所有制下的管理者进行调查,发现国有和私营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差异.私企管理者比国企管理者更注重维护企业利益;同时他们也具有更加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在用人、安排工作岗位上更注重个人能力;与国有企业管理者相比他们更加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相信自己的影响力,也更富有进取心;他们更认同权力来源于知识和经验并在实际工作方式上偏好命令.

  • 标签: 价值取向差异 国有企业管理者 私营企业管理者
  • 简介:简要回顾了叙事疗法的诞生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重点讨论了叙事实践3个方面的生命伦理学关怀:首先,这种心理学取向以生命权利的平等为前提;其次,这种心理学实践以人文生态的和谐为途径;第三,这种心理学实践以生命意义的丰富为旨归。最后探讨分析了叙事疗法的发展潜力,主要包括叙事实践与中国文化的结合、超越性启示以及生态学启示。指出叙事疗法所蕴含的生命伦理学关怀是实现其潜力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 标签: 叙事疗法 生命伦理 人文生态学
  • 简介:对植物的始祖认同,是壮族区别于大多数民族的一个特殊的族源生成方式。而作为壮族始祖的花婆,不是用某种具体的花来指代,而是基于壮族人神同构关系以缔结环境伦理的花的总汇。花婆神话所包含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张力,其文化意义指向壮族对环境伦理的强烈认同;它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发越的特殊形式,对当代环境伦理话语的建构与解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花婆神话 壮族 人与自然认同 环境伦理
  • 简介:针对我国绿道规划研究和实践的薄弱点,着重研究探讨了在城市内部即城市建设用地范畴下的绿道布局特征及布局控制方法。论文首先对于绿道在国外的发展和我国的实践情况进行概述,阐明了研究城市内部绿道规划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游憩需求圈层、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的等级特征划分了绿道的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绿道的空间布局特征;最后,围绕绿道布局量化控制,讨论了城市内部绿道布局量化控制指标体系建构和量化控制指标值的推导途径。

  • 标签: 绿道 游憩 布局密度 量化控制 绿地系统 规划指标
  • 简介:人道本天道而来,须尊(遵)天道而行,"天人合一"是人道与天道的合一,是人道对天道的彰显与实现,是人生的实践过程。实践性是"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特色环境哲学内在统一的关键,具体体现为人道和天道在对天人之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照,对人的实践主体地位的强调,对人的实践方式之依据的规定,以及对人的实践过程的重视等方面,它们是内在一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主导下的实践活动主体,"天人合一"思想在一元论世界观、整体性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适度节俭的消费观等方面的理论内涵,正可助益中国特色环境哲学的建构。更进一步,从对形而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上升为重新或继续思考中国哲学形而上的"究天人之际"和"天人合一",中国特色环境哲学有理由成为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一种形式。一方面,中国特色环境哲学的理论建构,应该充分挖掘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充分吸收中国哲学的理论滋养,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中结出丰硕的理论果实;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环境哲学的现实关注,赋予了"究天人之际""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以鲜活的时代精神,或可成为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个路向,进而使中国特色环境哲学成为中国哲学当代发展的一种形式。

  • 标签: 天人合一 环境哲学 中国特色 建构
  • 简介:建构主义视角分析蓬莱19-3溢油事件,并不是否认它是“有问题的”的客观事实,而是要揭示它是如何“问题化”的,即如何由“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溢油事件发生后,一直存在着多种社会力量的角逐。从它“浮出水面”到“问题化”的过程中,政府、科学家、大众传媒、社会公众和渔民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对这一客观事实进行建构。蓬莱19-3溢油事件“问题化”过程研究表明:它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是社会界定和话语分析的结果;同时,社会结构的变化对蓬莱19-3溢油事件的“问题化”产生着深刻影响。溢油事件中的社会建构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对于政府部门处置类似环境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海洋溢油 问题化 建构主义 环境突发事件 社会结构
  • 简介:人的改造性实践活动是受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念所支配的,而支配这一活动的观念是否科学与合理又取决于建构人的实践观念的根据是否正确或具有真理性,这一根据就是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的正确与否.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越正确越具有真理性,据此而建构的人的实践观念就越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现实的人所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把实际支配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观念与把人的社会活动作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实践概念区别开来,这是马克思的唯物辩证哲学所具有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必然体现.

  • 标签: 实现 实践观念 建构
  • 简介:2015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江苏大学李明宇、李丽两位老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为生态哲学的研究增添了鲜亮的一笔,为生态文明建设方略的探索贡献了一份新的力量。通读全书,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见微知著,在高屋建瓴和小中见大之间拿捏得较有分寸。自始至终都彰显了作者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坚定信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作者展开研究的主线,又是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行文中不难看出,对于生态文明而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十分必要的视角。

  • 标签: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 生态哲学 李明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