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绿色基础设施是自然生命支持系统,由自然、半自然及人工设计的相互连接的绿色空间,以及生态化的灰色基础设施共同组成。枢纽中心和连接廊道是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组成要素,需要借助GIS等工具,结合相关生态标准进行识别,并通过生态评估和风险评估确定优先保护或恢复级别。绿色基础设施规划要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的综合导向,加强公众参与和效益分析,提高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多层次制定规划导则标准。

  • 标签: 绿色基础设施 空间识别 规划布局 规划模式
  • 简介:缓解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关注的重要课题。以批判视角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编制机制、城市空间布局交通减量、交通系统模式城市空间组织的匹配性以及对职住平衡理念认识的偏差等方面,深层次分析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规划致因,并结合对现有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范式的反思,提出了规划范式变革的4个转向:由唯经济目标转向协同规划、由原则规划转向模型规划、由单一规划转向情景规划、由蓝图规划转向过程规划。

  • 标签: 交通规划 交通拥堵 规划范式
  • 简介:针对当前住区适老化改造普遍存在的内涵和标准不清晰、规划实施抓手不足和配套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滞后等问题,文章明晰居住宜老、活动便老、设施为老的适老住区内涵和评价标准;提出建立弹性改造清单、构建上下位规划动态联动机制、规范规划管理、设立专项改造基金、创新住区自我更新的利益激励合理分配机制等促进住区适老化改造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呼吁在市场化和社会化参与的改造型规划日渐主导的趋势下,城乡规划应重新审视其社会效用,成为多方协作的平台。

  • 标签: 老龄化 住区 适老化改造 规划管理
  • 简介:“三严三实”的提出,标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尺度,指明了共产党人应不懈追寻的价值目标。“严”“实”两个维度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党建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它的思想内涵丰富,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是“三严三实”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 标签: 思想道德建设 专题教育 马克思主义 价值尺度 辩证统一 实践活动
  • 简介: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镇经济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专家、学者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发展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文章结合中国知网(CNKI)中关于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发展研究的相关文献,从文献分布、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措施等方面对研究内容进行详细论述,分析其不足,由此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展望。

  • 标签: 历史文化村镇 保护与发展 保护原则
  • 简介:文章运用色彩视觉感知理论方法,研究体育建筑色彩环境的体验特点,将体育建筑分为竞技体育建筑休闲体育建筑两大类,进行体育建筑色彩环境的体验感知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体育建筑色彩环境的建构原则策略,为塑造出色的、具有城市意识和环境个性的体育建筑色彩环境探寻科学路径。

  • 标签: 体育建筑 色彩环境 体验 营造
  • 简介: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提出了"9073"的养老布局,要求9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环境及服务体系的建立满足养老需求,可见社区环境是这97%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既有社区是社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的集中地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既有社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借鉴老龄化发达国家的适老化环境设计策略,探究我国既有社区居住环境改造更新的策略,提出适老性环境分级配置要点,以期为未来社区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标准支撑。

  • 标签: 既有社区 室外环境 适老化 对策
  • 简介:研究从武汉市构建重点功能区实施体系的战略背景和现实诉求出发,对重点功能区的内涵、体系构建模式、原则、整体布局和策略进行阐述,同时以武汉市现有重点功能区规划实践为例,从规划组织模式、方案设计和运作模式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重点功能区实施性规划的内容创新点,并提出了有效的实施保障机制。

  • 标签: 重点功能区 体系构建 实施性规划 武汉市
  • 简介: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就业居住空间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国外学者重点通过城市经济学模型对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变化因素进行解释,认为集聚经济促使城市出现功能单中心和多中心的分化。国内学者主要从就业、居住空间区位选择因素和空间关系两方面出发,解释了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就业居住空间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目前国内仍需加强对中微观层面城市就业居住空间变化影响因素以及规划应对措施的研究。

  • 标签: 就业空间 居住空间 研究进展
  • 简介:许多特大城市发展存量开发重要制度的变迁是政府市场博弈的结果。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是考虑其长期收益短期收益的平衡,工业用地的更新导向即是综合平衡长期的税收收益短期的土地收益的结果。而且政策对工业用地更新的空间形态也产生影响,通过对空间指标、自持比例、使用年限、土地管理等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工业园区的形态变迁先后经历了三代历程,从卖地到卖楼再到卖园。以上海为例,解说上海工业用地更新的制度变迁,同时结合不同时期上海的工业园区建设,探讨制度变迁对园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 标签: 工业用地更新 制度变迁 形态变迁 上海
  • 简介:在当前上海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的新形势下,如何高效利用好土地资源、引导城市由外延扩张向内生集约发展转型、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一项重要课题。通过对比新加坡上海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对新加坡如何在居住社区、科技园区、绿色建筑以及水环境等领域开展可持续规划创新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由此从人本理念、创新意识、价值链条等视角对上海城市发展提出了3点建议。

  • 标签: 生态 人本 创新 新加坡
  • 简介:"东北振兴看沈阳,沈阳振兴看铁西。"铁西区是沈阳市乃至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最集中的区域,在上一个10年的东北振兴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典型性。以沈阳铁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西区发展实际,选取政策、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5项核心指标为评价要素,系统而翔实地回顾了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政策提出以来铁西区的发展情况,并对成绩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在当前东北新一轮振兴突围的背景下,为铁西区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也为其他相关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东北振兴 铁西区 回顾与反思
  • 简介:机场地区逐步由单纯的交通枢纽发展成为空港城,在"汕潮揭"同城化发展的区域背景下,潮汕机场的建设成为潮汕都市区融合发展的触媒,空港经济区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分析了潮汕机场在区域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机制,重点探索空港经济区面向实施的规划战略、面向区域的产业布局、区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以及机场建成之后面向管理的行动方案,以期为国内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思路。

  • 标签: 空港经济区 潮汕都市区 区域融合 规划建设 潮汕机场
  • 简介:土地拍卖制度、二元土地管理制度伴随住房制度改革、权力下放财税分权,是土地经济时代诞生的制度基础。土地经济推动了缺乏原始积累的中国经济和城镇快速发展,但也带来征地冲突、贫富分化、半城市化人口等社会问题。后土地经济时代,随着可供出让的土地越来越少、房地产开发动力减弱、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半城市化人口完全转化的成本及社会风险加剧,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和推动社区建设等途径,引领城市发展转型。

  • 标签: 后“土地经济” 转型路径 挑战 城镇化
  • 简介:城市设计业已成为吸引人才、增强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率先引入城市设计,为城市发展建设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在城市设计管理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中国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在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重要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和认识,结合上海城市设计工作面临的挑战,聚焦以人为本和品质导向,在规划体系中加强城市设计的空间引领作用,传承传统文化,塑造城市风貌,以设计改变生活,将上海打造成为设计之都与魅力之城。

  • 标签: 城市设计 公共空间 城市风貌 规划体系
  • 简介: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的新常态问题。区别于外延扩展的增量城市开发,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需要应对更复杂的问题。作为存量用地的重要类型,存量产业用地的再开发是当前城市产业升级和空间优化的重要抓手,探讨再开发问题和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的内涵解析最新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以深圳为案例,归纳我国城市存量产业再开发的现状、问题机制,并围绕存量用地再开发中的关键利益平衡成本分配所涉及的规划指引等问题,探讨优化城市存量产业用地再开发的规划制度设计。建议通过优化"弹性动态全过程调控"的规划制度、"增值收益共享"的土地供给政策,以及"弹性土地出让年限"的土地出让制度等,保障存量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有序开展。

  • 标签: 城市存量再开发 产业升级 深圳
  • 简介: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产物,这对于饱受资源环境压力约束、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城市发展尤为重要。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发展特征的认识,从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民生改善、城乡统筹等方面分析了特大型城市上海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化转型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发展机遇,提出了上海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的路径、目标、指标体系框架重点举措,可为同类型特大型城市生态化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生态化转型 路径 重点举措 特大型城市 上海
  • 简介:面对中央提出的新常态、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要求,综合国内外理论实践,梳理"城市开发边界"的相关概念,从历史发展、空间规划、法规建设、政策引导、社会治理角度分析相关概念背后的空间规划体系空间管制手段。在中央要求地方盘清总量、全面推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三线划示"应在判断发展阶段、厘清空间层次、评估既有空间管制手段的基础上进行划定,突出政策工具属性,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设计。

  • 标签: 城市开发边界 空间管制 发展变革 三线划示
  • 简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园区将从"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时代。文章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阐述了全产业链下的文化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广西文化产业城的规划实践,从资源优势产业选择、功能分区、项目设置、用地布局和交通组织等方面出发,对上下联动和横向扩展的全产业链,以及以市场化为主导、以公益性项目为辅的开发运营模式进行探索,希望能为其他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文化产业园区 规划设计 全产业链 广西
  • 简介:根据旅游业发展城镇化过程的相互关系构建二者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层因素进行排序,计算指标权重;参照评价技术有效性的BC。模型构建以城镇化水平指标为输入,旅游业发展为产出的城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评价DEA模型,对2011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城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杭州、绍兴为DEA有效,其他城市均小于1,宁波、舟山、泰州z值接近于1;表明此类城市不为技术有效,城镇化旅游业协调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尚未发展到成熟稳定阶段;②城镇化不可逆,通过提高旅游业发展产出,使得在投入不变条件下增加产出也能够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③城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动态耦含关系,城镇化旅游业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 标签: 城镇化 旅游业 协调发展效率 DEA方法 长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