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1概况2016年4月25—29日,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张效信研究员访问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SWPC),就空间天气预报技术和服务的双边合作事宜进行交流,期间参加了美国空间天气战略和执行计划专题讨论会和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布隆菲(Broom—field)同期召开的第16次美国空间天气研讨会(SWW16:16thSpaceWeatherWorkshop)。

  • 标签: 空间天气预报 技术交流 美国 NOAA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WEATHER
  • 简介:滑坡灾害缓解策略旨在唤醒全社会对滑坡灾害的意识,并将其作为日常行动,以降低滑坡灾害的风险和损失。国家滑坡灾害综合缓解策略采用广泛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手段处理各种问题,以有效降低由滑坡和其它地面破坏造成的损失。这种滑坡灾害缓解策略涵盖以下9个方面的内容:

  • 标签: 滑坡灾害 损失 框架 美国 地面破坏
  • 简介: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气候资料与气候信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近年来实用天气预报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未超过应用气候方面的进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将应用气候学推向黄金时代。应用气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 标签: 气候学 应用 现状 美国 国民经济发展 大气科学
  • 简介:2012年3月5-9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CMIP5(第五阶段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持,近170位参与模式对比研究的专家受邀参加(其中中国代表13人),展示了160余篇报告和墙报,并且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研讨。

  • 标签: 夏威夷 美国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 对比计划 耦合模式
  • 简介:1概况2017年9月24-29日,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以下简称“暴雨所”)副所长万蓉和付志康赴美国波特兰参加第30次美国导航学会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年会,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上展示了暴雨所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大气水汽解算技术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

  • 标签: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美国 年会 学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 简介:长期以来,美国因缺少联邦政府层面的气候行动计划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指责.这一情况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二执政期有所改变.2013年6月,奥巴马行政当局发布《总统气候行动计划》,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联邦气候变化应对计划.本文通过梳理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从美国自身和国际社会角度分析了该行动计划出台的各种因素及影响,指出奥巴马行政当局旨在通过启动该气候行动和整合行政资源,修复国家气候战略,提升政治影响,同时此举有助于扭转美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被动地位,并重新确立领导地位.

  • 标签: 气候变化 奥巴马 《总统气候行动计划》
  • 简介:1概况2013年9月17日至12月8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黄辉军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5013)的资助下,赴美国内华达州雷诺的沙漠研究所(DRI:DesertResearchInstitute)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访问学习,

  • 标签: 研究所 沙漠 美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雾 中国气象局
  • 简介:如果不包括中东的资源,相当一部分世界油气储量(甚至更多)都蕴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碳酸盐岩油藏孔隙度通常低并且可能是裂缝性的。除了原油与混合润湿岩石特性外,这两个特性通常导致采收率低。当采取EOR策略时,注入流体很可能通过裂缝网络流动,波及不到岩石基质中的原油。裂缝网络渗透率高,但是其等效孔隙体积小,导致注入流体早期突破。有效地采取加密钻井方案和井波及策略(大部分是堵气和堵水)以便缓解注入流体早期突破并且提高采收率。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采收率还是达不到OOIP的40%~50%。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文献中报道了大量在碳酸盐岩油藏中实施的EOR油田项目。通过实施油田项目证明了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能力并且估算出了长期作业费用。采收率的提高直接增加了储量,延长了不同油藏的开采期限。但是,在当时油价环境下,技术效果与其经济可行性相差太大。尽管有希望获得较高的利润,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大量的前期投资给技术应用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在其它情况下,高边际成本抵消了从提高的采收率中获得的所有效益。后一种情况特别符合基于化学和热方法的EOR工艺。像在下文中将看到的那样,在过去的30年期间,不断的技术进步降低了每桶增油的成本。...

  • 标签: 油藏矿场 矿场经验 碳酸盐岩油藏
  • 简介:详细介绍了美国气象业务的发展,阐述了在其预报业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对美国气象业务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标签: 业务发展 天气预报 美国 气象业务
  • 简介:1背景介绍2014年9月23日至2015年3月22日,中国气象局(CMA)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IAM)研究员李耀辉博士执行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工作组第18次会议(JWG-18)项目,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访问工作6个月。在JWG-18确定的新增合作项目中,气候与季风工作组1.2条国际干旱平台(IDD)中提出的合作,建立全球干旱信息系统(GDIS:GlobalDroughtInfor-mationSystem);CPC将在干旱监测、预报和影响研究方面与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开展合作,并在中美两国的试点研究地区建立近实时监测和预报;中美两国将率先成为全球干旱信息系统的两个试点区域中心;CPC将与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合作,建立一个近实时干旱监测预报系统。

  • 标签: 访问工作 CPC NOAA 美国 监测预报系统 中国气象局
  • 简介:根据中美大气合作框架协议,应美国国家天气局(NWS)的邀请,在中国气象局的安排下,新疆气象局技术装备中心黄晓同志和福建省气象局监测网络处吴太旺同志一行2人于2006年4月26日前往美国国家天气局培训中心(NWSTC:NationalWeatherServiceTrainingCenter),参加了为期50天的NEXRAD雷达系统维护技术培训,并对雷达运行管理进行了考察与交流。这次赴美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了解美国NEXRAD雷达系统的原理、维护技术及运行管理经验,同时对美国气象部门雷达培训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解。

  • 标签: 雷达系统 培训中心 维护技术 美国 WEATHER SERVICE
  • 简介:2014年1月2日至8月2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郑永光研究员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OU)风暴分析和预报中心(CAPS:CenterforAnalysisandPredictionofStorms)开展了合作研究。访问期间郑永光还与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拟中心(EMC)集合预报组、风暴预报中心(SPC)、美国国家强风暴实验室(NS-SL)等单位的部分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

  • 标签: 预报试验 美国 试验平台 灾害天气 CENTER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一引言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气象事业获得极大发展,并且以数值天气预报试验首先在美国获得成功为标志,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逐步确定了其国际气象大国和强国的地位。美国国家气象活动的绩效指标体系,在上个世纪末逐渐显现,而促进这一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所有政府部门都要提出和按照这一体系进行年度绩效考核评估,则是因为1993年生效的美国《政府效绩法规》(GovernmentPerformanceandResultsAct,GPRA)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绩效指标 美国 评介 气象事业 政府部门 世界大战
  • 简介: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首席专家师春香于2012年7月429日应邀赴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进行卫星地表参数反演、数据同化方面的合作研究,并在此期间访问了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卫星与信息服务局(NES—DIS)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

  • 标签: 美国 合作 大学 气象信息中心 参数反演
  • 简介:1概况根据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STI/CMA)和美国飓风研究中心(HRD)的双边合作备忘录,笔者受STI/CMA委派,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在世界一流热带气旋科研机构HRD进行客座访问研究。期间,除与美方科学家共同开展台风相关观测研究工作外,还观摩了美国飓风外场观测试验的组织实施过程,关注了其科研业务现状。

  • 标签: 飓风 美国 科研机构 合作备忘录 中国气象局 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