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有些女性在每个月月经开始之前会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称之为经前期综合(一种综合),这些症状部分是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引起的。这些症状可以是身体或精神上的,可能包括:体重增加或感觉浮肿、紧张、焦虑、皮肤对于触摸敏感、特别想吃某种食物,如甜或成的食物,头痛、关节痛、胃寒、疲劳、沮丧、情绪波动以及易发脾气。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经历所有这些症状。症状因人而异,而且每个月也不同。避免过咸的食物、酒和咖啡因可能对预防某些症状会有所帮助。适度锻炼可能会有助于缓解紧张和腹部疼痛。

  • 标签: 综合症 前期 激素水平 情绪波动 症状 精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福州电磁波资料的分析,发现在2007年永春4.6级地震前两个月出现异常信息,震前十天平静,之后发震,其异常特征符合电磁波的弱-强-弱交替的特点。对于该信息出现的异常,为捕捉我省闽南沿海4级以上地震前兆异常提供依据。关键词:电磁波观测短临异常前言2007年6月18日起福州台电磁波观测到显著的异常信息,异常场强大、异常持续时间较长,在异常发生后,曾引起省局分析预报有关专家的重视,福州台观测人员去周边落实,无干扰源存在,异常出现的时间呈无规律性,强度呈弱-强-弱交替出现,在地震前一天异常幅度达到最大值,平静10小时后发生了福建永春4.6级地震,因此分析此次地震前电磁辐射异常对于预报福建省闽南沿海地区地震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前福州 地震前 异常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养儿防老,本是乡土中国的伦理基石之一,但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乡村社会在这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变。当注重经验的传统农业文明渐趋衰落,当城市化加速了传统农村社会的解体,当那些进城打拼的儿女们有意或无力地离开家乡,空巢老人数量与日俱增,“空巢综合”也随之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关键字:城市化农村“空巢综合”引言“空巢”一词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山林中的小鸟展翅高飞,留下老鸟趴在窝中感伤凄凉。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农村空巢老人及“空巢综合”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 标签: 农村空巢 浅析农村 空巢综合症
  • 简介:基于空气质量数据特征,在B-样条基底拟合曲线的基础上,将曲线本身信息、曲线变化信息引入分析,构造加权曲线深度指标,探索一种异常曲线探测方法。与现有仅考虑离散点信息和曲线本身信息的方法相比较,该探测方法更加符合空气质量数据特点,具备缺失值处理能力及整体异常和局部异常的识别能力。将该方法应用于兰州市空气质量数据采集点的二氧化氮水平曲线异常情况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更好的异常情况识别效果。

  • 标签: 空气质量 函数型数据 异常值 曲线深度 大数据
  • 简介:本文借鉴福柯的权力系谱学方法,区分出莫言小说中畸形、疾病、犯罪和不可改造的人等几种被标记的"异常"。"异常"在莫言提供的各类"异托邦"的场所中安身立命,隐匿自身,凭借强健的生命原力重建主体性,从而获得家族历史叙事的合法性和正统性,也成为高密东北乡历史纪元的开端。然而,权力机制与人性之间的恶性增值作用最终导致了"异托邦"向"恶托邦"的变异,曾经在"异托邦"中成功重建主体性并开启历史叙事的"异常",在"恶托邦"中渐次丧失重述历史的资格,也无法获得主体性重建的可能。

  • 标签: 权力机制 异托邦 恶托邦 人性禁忌 主体性
  • 作者: 明茂萍(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山东临沂276034)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通过观察,调查和分析,孤独症儿童的疾病原因是脑部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直接后果造成了孤独症儿童严重的心理发育迟缓,并由此所表现出的自信心严重缺乏,耐挫力、自制力、自控力、自我表现能力极差,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水平低下。这正是孤独症儿童疾病的本质特征。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对孤独症儿童表现形态背后的原因探讨,并对孤独症儿童实施积极的有效的教育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抑郁的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研究显示抑郁有其神经生物学基础,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从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结构、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营养物质、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像学研究、等方面对抑郁的发病机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抑郁症神经生物学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 神经营养物质 神经生化 神经内分泌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术后并发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24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例。在脑动脉瘤术围术期分别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并发发生率为8.33%(1/12),对照组脑动脉瘤患者的并发发生率为3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的发生几率,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动脉瘤 护理干预 围术期
  • 简介:摘要重度颅脑损伤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其病情急而重、变化快,极易引起各种并发,若护理人员监测力度不够大,未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隐患,耽误最佳抢救时机,易造成严重的后遗甚至造成死亡。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急性期并发的影响。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两组急性期各并发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发生各并发患者比例为4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2.86%(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并发,缓解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 重度颅脑损伤 并发症 负面情绪 满意度 死亡率
  • 简介:摘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分钟,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的护理效果及价值。方法 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中心医院14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同样施行PCI术后,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术后并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1±1.2)h和住院时间(7.9±2.6)d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每日睡眠时间(6.8±2.4)h要比对照组的长,其护理总满意度(97.18%)要高于对照组(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实施优质的并发护理,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轻病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PCI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