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程序的本意只是指事情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可是在行政过程中,它却深深地影响着行政机关的权力和相对人(行政活动中的被管理人)的权利。仅仅在十多年前,我国行政活动中几乎没有什么程序规定,行政机关办事比现在方便多了。比如值勤的交通民警处罚违章的司机,只要说:“你违章了”,然后撕一张罚

  • 标签: 行政机关 执法程序 依法行政 行政活动 权力监督
  • 简介:程序公正并不仅仅是追求实体公正的工具和手段,它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并且现代法治社会应以程序公正为本。程序公正的理念渊源于西方自然正义论,被认为具有独立和优先于实体公正的法律价值,它与我国法文化传统和现实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 标签: 程序公正 实体公正 司法活动 现代法治 法文化 法律价值
  • 简介:一、程序的重要性根据经典的行政理论,行政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就是各种矛盾和利益妥协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决策程序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决策程序决定了决策结果.行政决策分为一般行政决策和重大行政决策,一般行政决策属于常规性决策,而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重大的政府规章草案、宏观调控和政策措施、重大社会管理事务、重大的项目投资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等的处理,相应地行政决策程序也分为一般行政决策程序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 标签: 行政决策程序 程序优化 程序优先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行政机关 决策过程
  • 简介:正当程序作为指导刑事诉讼程序的核心性原则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机理。包括权利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权力应当受到严格的制约和监督、程序本身应当符合人性的基本要求、程序运行过程应当有主体的参与、经由正当程序产生的结果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正当性的程序应当是符合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程序,等。在侦查讯问程序中引入和推广“三项制度”符合正当程序的有关基本原理,是侦查讯问程序正当化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正当程序 侦查讯问程序 “三项制度”
  • 简介:本文以程序正义理论为框架,以罗尔斯的“纯粹的程序正义”为核心概念,提出程序效力的概念。本文所论程序效力是指,诉讼只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所经过的程序就应当发生约束力,程序主体(如诉讼中的当事人、法院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等)不得随意否定已经过程序所发生的法律效果,或者要求推翻重来。程序发生效力的条件是具有正当程序,正当程序程序保障为核心特征。最后,本文还谈到程序民主与程序效力之间的关系,指出:如果没有程序民主,正当程序同样可能成为权力的工具。此时谈程序效力无异于使程序沦为另一种暴力。

  • 标签: 程序效力论 诉讼程序 程序正义 正当程序 程序保障 程序民主
  • 简介:本文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把督促程序与通常程序截然分开的规定是立法上的一个重大失误,不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应修改为一旦债务人提出异议就转入通常诉讼程序,即督促程序必须与通常诉讼程序相衔接。只有如此才可以使督促程序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诉讼机制,简便、迅速地解决司法实践中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的案件。本文提出的问题,不仅涉及民诉法理论界关于督促程序的性质及支付令效力等问题的各种争论,而且直接触及我国民事审判制度的改革和诉讼观念的转变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法理问题。

  • 标签: 督促程序 支付命令 债务人 债权人 民事诉讼法 提出异议
  • 简介: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代议民主。代议民主强调人民的意志须经由“媒介”——议会来加以表达。为使这种人民的意志得以具体明确化,以便发生作用,它须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规范。可以说,无论何种民主制度,若要保证民众的意志得以真正表达,则合理程序的设置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点。事实上,议会本身即是理智化的一种程序,通过此种方式整理与调和人民的自然意志并提高国家行为的正确性。本文意在考察议会程序的功能和特征,以为完善我国人大程序之参考。

  • 标签: 程序化 议会 人大 代议民主 国家行为 民主制度
  • 简介:宪政即实行宪法的民主政治,是政治民主的发展趋势,宪政程序是宪政运行、体现宪政原则和精神的有效载体.我国宪政实践中在保持程序正当性的同时,仍然存在宪政程序的正当性缺失,完善宪政程序是我国当前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 标签: 宪政程序 正当性 缺失 完善
  • 简介:竞争法的有效实施依赖于竞争程序制度和理论的建设和完善。本文希望通过推荐Hans-J(u|¨)rgenAhrens教授主编的《竞争程序》一书,向中国读者简要介绍德国的竞争诉讼程序以供参考借鉴。

  • 标签: 《竞争程序》 不作为请求权 催告 临时处分 损害赔偿
  • 简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是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上提出的重要观点,其中的关键在于创新。在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础之上,引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在通用的非讼程序,特别是结合我国现有的特别程序进行整合就是一种程序创新。借鉴大陆法系国家非讼程序理论,充分发挥非讼程序提前介入社会生活,从而起到预防纠纷、化解纠纷的作用,结合现有的特别程序规定,丰富我们解决纠纷的方式和途径,为中国的当事人提供一种更有弹性、更加灵活的纠纷处理方式,也为我国法院提供一种提前介入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与途径。

  • 标签: 预防 化解 非讼程序 特别程序
  • 简介:虽然刑事诉讼法修正后扩大了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出现简易程序适用率大幅提高的实际效果,这与法院近乎垄断性地掌握简易程序启动与转化权存在密切关系。为此,应当将实体公正与程序正当作为简易程序适用的标准,并通过权力制衡的方式来避免法院在简易程序启动与转化中的随意性。具体来说,可在立法完善和具体适用中允许被告人行使程序请求权和变更权,赋予检察机关对程序转化的同意权和提高检察机关建议的实际效力。

  • 标签: 刑事简易程序 启动 转化 程序规制
  • 简介:我们在规定了答辩为被告的一项诉讼义务之后,《联邦规则》第12条将被告在法定期间内向原告送达答辩状规定为被告必须完成的一项诉讼义务,本文借鉴美国民事诉讼的诉答程序规定

  • 标签: 诉答 答程序 程序再铸
  • 简介:我国《建设施工合同》要求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送交的索赔报告和有关资料后,在FIDIC合同中承包商察觉或者应当察觉该事件或情况42天内,  索赔事件发生时首先是承包商提出索赔的申请

  • 标签: 工程索赔 我国工程 程序问题
  • 简介:程序利益是当事人通过程序得到的对其尊严、平等和自由的维护,以及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节省,包括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首先是宪法的要求,同时也是诉权保障和解决纠纷的需要。程序利益和实体利益之间、精神程序利益和物质程序利益之间存在冲突,合理的程序制度必须建立在平衡上述冲突的基础之上。精神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关键在于提高程序公正的水平;而对物质程序利益的充分保障,则需要诸如构建小额诉讼程序、改造督促程序、扩大程序选择权等多方面的制度创新或改良。

  • 标签: 程序利益 冲突与平衡 保障
  • 简介:迅速起诉程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案件无须公诉审查而使案件直接进入审判程序的有关程序.纵观各国立法实践,在一定轻罪案件中,在被告人放弃预审权利时,现行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坦白时,检察官认为证据清楚时都可以迅速起诉.我国任何案件进入审判程序都必须经过审查起诉程序.可以考虑一定的轻罪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同意立即起诉的,经过检察机关同意可以省略审查起诉程序.

  • 标签: 公诉审查程序 迅速起诉程序 犯罪嫌疑人权利 省略审查起诉程序
  • 简介:  二、法律程序和形式正义,人们在利益交往行为中通过法律程序的得失权衡,程序法律(法律程序)也不排斥对实质正义的追求

  • 标签: 法律程序 浅谈法律
  • 简介:“按程序办事”,人们耳熟能详。但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有按程序却使事情办不好、办错了的例子。比如,在一些地方,不符合条件的干部在“按程序”提拔.不合格的企业在“按程序”中标,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也因为“按程序”而迟迟不能办理。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在有些时候,“按程序办事”反而办不成事.

  • 标签: 程序 幌子 日常生活 切身利益 不合格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