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欧盟积极参与和"适应"相关的国际法规则的构建,并通过设定行动方案、推进区域立法、制定"适应"政策和设立"适应"信息分享平台等各项措施,鼓励、促进和协调其成员国的"适应"行动。我国近年积极参与、努力推动"适应"行动,但在采取的举措方面存在立法不足、规划方案缺乏前瞻性、信息分享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应加强与欧盟各国在"适应"领域的国际合作,借鉴欧盟经验,科学规划"适应"方案并通过完善"适应"立法、设立"适应"信息共享平台等途径,全面提升"适应"能力。

  • 标签: 适应气候变化 欧盟 国际合作 “适应”信息共享平台
  • 简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意味着中国下仅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而且也与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不同,处于一个比较特别的中间地带。所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虽然是国内立法,怛必然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中国长期而艰巨的首要任务。因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全球公益之人文情怀为谋求人类共同福祉做出贡献。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家立法 基本原则
  • 简介:在当代,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各种灾难越来越严重。实践证明,绿色资本主义无力彻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绿色左翼运动与反全球化运动以及世界各地的反对资本主义体系的运动结合起来,开展气候正义行动,促进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发展,但并没有在整体上改变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积极参与遏制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

  • 标签: 绿色左翼 生态社会主义 气候正义行动 气候变化
  • 简介:青藏高原不仅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和地球第三极,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更是资源政治与地缘政治的结合之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第三大淡水资源“储存库”,气候变化会加速高原地区的冰川消融,改变跨国界河流径流量的年度和季节性变化,增加水资源分配模式的不稳定性,从而加剧地区性水资源稀缺性危机,使地区性洪涝灾害增多,水治理难度提升.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的影响会产生连锁性的政治、经济与安全效应,不仅影响高原地区国家的水力开发计划与基础设施安全,加剧地缘政治博弈的复杂性,而且影响中国的海外水电投资,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水利“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面临更多的国际压力与挑战.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涉及十几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涉及亚洲的稳定与和平.对此,中国应积极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的维护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加强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安全动态的深度调查与持续性跟踪研究,另一方面在政治层面上推动高原地区国家的气候治理合作与区域合作框架构建.

  • 标签: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冰川消融 水资源安全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