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刀的历史有干年之久,是日本文化独有之美。一方面,人们难免被日本刀作为兵器的特殊属性所吸引,另一方面,欣赏日本刀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因此是一个门槛较高的艺术领域。“刀剑——千年之匠的技与美”于3月29日在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TokyoFujiAGMuseum)开始展出。

  • 标签: 日本刀 刀剑 日本文化 特殊属性 日本东京 美术馆
  • 简介:一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播种者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物的内容主要反映当时所引入的西方科学知识和启蒙思想,新的内容需要新的视觉形式去承载,但由于当时缺乏专业的书籍设计人员,于是,作为新思想倡导者的文化精英们以多重身份介入书籍设计实践。他们中有画家、作家、诗人、美术编辑等,复杂的身份和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造就了多样化的设计语言和全新的时代面貌。

  • 标签: 文学书籍 1949年 艺术研究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学艺术修养 书籍设计
  • 简介:假如说肖复兴的文学作品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那么音乐是树干中流动的养料,滋养着它,陪伴着它成长。诚如,他不仅有斩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的《音乐笔记》,还有专为孩子们激情创作的音乐励志书《音乐漂流瓶》、古典音乐科普书《我的音乐札记》。另外有《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春天去看肖邦音乐笔记续编》等多部作品。

  • 标签: 中短篇小说集 随笔集 理论集 写作学 《人民文学》 专栏作家
  • 简介:无论从定义、特征,还是谣言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角度来看,谣言都应该视为民间文学的一支。谣言的文类特征除了民间文学集体性、匿名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等共性特征之外,最具特色的是它的情绪性和现实性。谣言的情绪性主要表现为传谣者的“谣言信仰”,传谣者往往固执地认同谣言所讲述的故事,赞成谣言所表达的观点,乐于见到谣言蔓延所派生的后果,不愿承认谣言的虚幻本质。谣言的现实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谣言所讲述的故事,总是指向最近的时间、最近的地点、熟悉的人物;二是谣言的生产和传播都受到或隐或显的现实诉求的驱动。数字革命改变了谣言口口相传的单一传播格局,新的传播手段让谣言如虎添翼,并由此滋生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特点。但核心的四个文类特征并没有改变。

  • 标签: 谣言四性特征 谣言变异 谣言信仰 谣言在地化 网络谣言
  • 简介:在视觉文化语境和"文化迫力"作用下,"红色经典"文学作品衍生出数量庞大、形态多元的改编图像。文章以美术的视角,以跨艺术种类、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研究了建国后图像对"红色经典"的再现问题,分析了"红色经典"图像改编中的诸多变革和新的特点,得出"红色经典"文学与据其改编的图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语图关系,同时指出图像改编对艺术发展、"红色文化"绵续产生的影响。

  • 标签: 红色经典 图像改编 图文关系 审美转换
  • 简介: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处于两大阶级阵营的中间地带,他们的革命、启蒙及其动力从何而来?本文试图以一个世纪以来几个时间节点上的小说为案例,从文学的角度发现历史解读的线索。小资产阶级先是作为启蒙者,后来又作为被教育者,再往后又被贬为革命的对象,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无不体现出革命话语或阶级话语与启蒙话语的交汇、纠缠和冲突。文学的视野在宏大的整体性描述之外,补充了革命内部的种种复杂经验以及道德问题。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顽强地将启蒙话语植入文学,关注社会成员的精神质量,这迄今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 标签: 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 文学 文化症候 知识分子 启蒙话语
  • 简介:行走在异国他乡,对于一个做雕塑的人来说,最能引起我内心的好奇与激动的地方,已不再是壮美秀丽的风光,也不是丰富多彩的民俗,而是参观那些值得我敬佩的雕塑家的工作室。雕塑家野口勇,他这个人和他具有巨大能量感的作品,始终带给我的是出乎意外的感动。

  • 标签: 野口勇 能量感 正因 艺术博物馆 雕刻艺术 纪念公园
  • 简介: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泰戈尔是著名的诗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他的《飞鸟集》极为熟悉。但很少人知道他其实还是一个音乐家,

  • 标签: 飞鸟集 眼中沙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获得者 吉檀迦利 宾德
  • 简介:电影剧本《草指扣》改编自公安题材作家王向明的长篇小说《平实的梦想》,讲述了主人公丁少华艰难的追梦之旅。这场追梦中,既有他的从警故事,又有他与凌菲、林巧儿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全剧情节曲折,明暗线交织,由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情节和故事构成,巧妙运用悬

  • 标签: 爱情故事 王向明 舞台提示 人物形象 少闲 情节结构
  • 简介:2016年10月11日,中国乐器协会与日本河合乐器株式会社在北京就合作开展钢琴调律业务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在业务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发展的原则下,就钢琴调律技术标准的标准化、调律资格认定制度的完善及运用、专业人才的培育及技术水平的提升、调律服务的普及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中国乐器协会理事长王世成、日本河合乐器株式会社社长河合弘隆等双方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 标签: 中国乐器 钢琴调律 株式会社 业务 合作 日本
  • 简介:本文考察了近期阿根廷有关后独裁时期的电影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倾向:由第二代电影人2000年后创作的虚构类电影回到了儿童或青少年视点和90年代以前的"过时的"形式。通过对一部能展现这一近来趋向的政治惊悚片——加斯东·比拉文的《禁锢》的关注,这些电影(笔者称其为"标志的虚构")不应该被读解为当下第二代叙述的常规案例。相反,笔者认为他们恰恰证实了对近代史的表现上存在代内矛盾(尤其是关于20世纪70年代政治活动的表现)。在这些电影中,虚构(及儿童或青少年视角)的使用多考虑象似性(iconicity)而超过指称性(indexicality)——这一象似性的主导地位牵涉到对当代阿根廷来说很关键的意识形态内涵,而且也需要再次审视通过儿童或青少年的镜头来描绘历史这一做法的有效性。

  • 标签: 第二代 儿童 青少年 后独裁 象似性 虚构类电影
  • 简介:本文从1977年"共同美"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美"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美/阶级性"相比,"共同美"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美/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美"到"共同美",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表现"大和解"的小说《内当家》中。然而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差别,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内当家》续篇《内当家之死》已然呈现了这一内部危机。此外,在张一弓的小说《黑娃照相》中,以"共同美"为基点的美学,逐渐呈现出新的"美"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或者说对于"美"的阐释机制,并不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而是参与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之中。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共同美 差别 和解 美学主张 起源
  • 简介:费列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在音乐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都受到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音乐作品中充斥着浪漫主义文学色彩。他扩展了钢琴音乐的创作方式与技巧,将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些表现形式,例如,创作内容、表现手法等应用到了音乐创作中来。本论文以浪漫主义文学及门德尔松的简介为引线,通过对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及其风格特性的讲述,分析浪漫主义文学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 标签: 浪漫主义文学 门德尔松 音乐创作
  • 简介:法隆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藏有大量飞鸟、奈良时期的佛教造像,是日本佛教的艺术宝库。在东亚佛教文化圈中,基于信仰与仪轨而创制的佛教图像有着基本固定的程式与要求,凭借着直观且易于理解的优势,伴随着信仰的传播而蔓延至各地。然而,因各地风土、时代与区域的差异,佛教图像亦呈现出有意味的变化,固有的样式或被打破,或被其他样式替代,试图传达各自的宗教意图。

  • 标签: 法隆寺 摩尼宝珠 佛教造像 木构建筑 仪轨 摩尼珠
  • 简介:被世界各地粉丝予以推崇的、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退休前的动画电影《起风了》,曾寄望于冲击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却最终落败。原因在于该片极具争议性,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影片中出现的曾是侵略者的日本军人,如何评价曾用于偷袭珍珠港和绞杀亚洲人民的零式战斗机及其设计师堀越二郎。即使宫崎骏在创作时有"反战"思考,但影片对于军国主义的不置可否的模糊与暧昧,致使该作品极可能成为否定日本侵略历史浪潮的样品和附属。

  • 标签: 《起风了》 宫崎骏 日本二战电影 反战 拥战
  • 简介:日本浮世绘诞生于江户时代,被誉为是大众文化之花。江户时代在文化上承袭了中世文化中的"雅",亦开启了近世文化中的"俗",被誉为"雅俗融合"的时代。作为美术领域中的浮世绘版画,在漫长的江户时代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体现从上方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过渡?本文以锦绘时期的铃木春信、黄金期的喜多川歌磨、末期的歌川国贞三者的美人画为素材,探讨美人画人物形象的变迁与"雅俗"关系的转变。

  • 标签: 美人画 人物形象 诗意 艳俗 “雅俗”关系
  • 简介:澳大利亚华侨中文学者谭达先,一生执著于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积极向海外传播中国民间文学和文化。在此领域辛勤耕耘56年,硕果累累。谭达先扩展了大中华民族概念,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范围扩及港澳台和海外华人华侨领域,同时把国内的民间文学成果传播到了境外26个国家的华人语域。作为萨义德笔下的"流亡知识分子",处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谭达先,与周围环境不妥协而保持人格独立,恰好成为中国民间文学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的良好交际者。从文化传播视角看,谭达先对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 标签: 谭达先 中国民间文学 海外传播 身份认同
  • 简介:一、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合理性的建议1969年,在日本箱根建立了日本第一间户外美术馆——雕刻之森。美术馆的庭院面积达7万平方公尺,其中永久陈列的近、现代知名雕刻家的作品约120件。在雕刻之森中,设计者特别为儿童建立独立的活动空间。

  • 标签: 儿童活动 活动空间 空间设计 雕刻家 合理性 日本
  • 简介:《四川民歌采风录》是一部不世出的好书,主编万光治是作者十分敬重的学人,作者希望通过此文可以帮助读者增加对这本书和这位作者的了解与理解。

  • 标签: 采风 民歌 《四川民歌采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