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原与'同光体'日本人写了一部中国诗史,以屈原始,以陈原(三立)终。我认为:单就这点来言,它是合于事实的。首先,陈三立的志洁行芳,诗兼风雅,渊思窅虑,想象恢奇,确与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就陈三立所代表的'同光体'说,它和唐代的'元和体'一样。'诗到元和体变新','同光体'亦是新变之体。就三千年诗史来说,它总结屈原以至龚自珍之经验,为旧

  • 标签: 同光体 陈三立 元和体 散原精舍诗 中国诗史 志洁行芳
  • 简介:1937年11月,川军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命令该军一七八师师长李宗昉率领全师开赴黎城一带,堵击日军进犯东阳关之敌,防守边要抗日.其一部驻城内,一部驻东阳关.驻城内的大都住在鼓楼底、税务口、大小南街等民户家里.他们身穿灰军衣,每人披着一件带风帽的灰色市布小大衣,背一支步枪10排子弹,还有5至10颗手榴弹,肩臂上挂着一个兰色白底“昉”字背章,标明是李宗昉师的队伍.但也有没穿大衣的,还有一些穿草鞋的.

  • 标签: 阻击战 川军 前哨部队 手榴弹 东阳 黎城
  • 简介:存在古籍中的童谣,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儿童诗歌遣产,是古代民间广泛流传的童蒙读物,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研究领域,古代童谣是个不被瞩目、倍受冷落的角落,还沉积在浩瀚的古代文献中,有待古籍研究工作者挖掘整理,付出辛勤地劳动。古代童谣的名称存在古籍中的童谣,名称各异,纷纭其说。有的文献称为歌,如,《孟子》:孔子听孺子

  • 标签: 中的童谣 古籍中的 存在古籍
  • 简介:唐代笔记小说校语议范崇高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出版的唐代笔记小说系列,为读者阅读古代小说带来了事半功倍之效,笔者也深受其益。然而稍嫌不足的是,所下校语中,或出示异文而未作决断;或改正原文而尚有疑义。这给读者,尤其是并非出于研究目的的一般读者,...

  • 标签: 《太平广记》 笔记小说 《广异记》 明抄本 《宣室志》 《拾遗记》
  • 简介:他的祖父是晚清维新派政治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是地方督抚中唯一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父亲是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是著名的因北平沦陷绝食而死的原老人。母亲是湖南名门望族俞家之女俞明诗。

  • 标签: 政治家 湖南 晚清
  • 简介:四、我收藏的叶尔羌汗国钱币及其相关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就留意收集疑似叶尔羌汗国的钱币。这种钱币多见于喀什地区,在和田等其它南疆地区也能遇到。由于我收集到的疑似叶尔羌汗国钱币与其他人手中的一样,文字不全,所以一直没有撰文刊布介绍。初见到《中国钱币》1998年第4期①储怀贞《叶尔羌汗国的制钱》中那么多离奇的解读,甚至把文字说成火焰山、蝎子、狼头等物,

  • 标签: 《中国钱币》 20世纪80年代 散论 1998年 喀什地区 南疆地区
  • 简介:记载三国历史的书籍有很多,它们中的大部分今天已经散佚。本文将这些散佚的史书称为“三国佚史”。它们在南北朝流传较广,还被裴松之抄入《三国志注》。到了唐代,随着《三国志》与《三国志注》的流传,三国佚史不再为世人所重。唐中後期的动荡使三国佚史开始亡。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散亡於唐宋之际,到宋初仅剩几部残卷。北宋灭亡後,只有《九州春秋》的残帙存世。宋元之际,《九州春秋》散佚,三国佚史至此全部亡。三国佚史的内容大多保存在《三国志注》中。三国佚史的散佚,也是它们逐渐被《三国志注》取代的过程。

  • 标签: 三国 史书 散佚 《太平御览》 《三国志注》
  • 简介:三、简评近年来对叶尔羌汗国钱币的研究虽然疑似叶尔羌汗国钱币的圆形无孔铜币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于新疆的旧货、玉石市场,但对其刊布与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我所知道和看到的相关文章,主要有下面这10多篇,现按发表时间先后罗列如下。

  • 标签: 钱币 20世纪80年代中期 20世纪90年代末 散论 发表时间 铜币
  • 简介:金院本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对金院本的认识和研究均信从明代朱权“行院之本”的说法,从王国维先生的“倡伎说”到郑振铎先生的“游行歌舞班说”,再到胡忌等先生的“作者层说”,虽然新说层出不穷,但都是在一个错误的坐标象限内茫然求证,

  • 标签: 院本 散乐 教坊 金代 名源 古代戏曲
  • 简介: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原,义宁州(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未到职。后随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推行新政。慈禧政变之后执政,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迁居南昌西山。后来居金陵、上海、杭州、庐山、北平等地。卢沟桥事变后,绝食拒药而逝。他是近代著名古文大师,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江西诗派首领。诗坛、文坛中人,仰之如泰斗,请其作序题辞及作墓志铭者甚众。先后刊有宣统二年商务铅印本《原精舍诗》、民国十一年商务铅印本《原精合诗续集》、民国二十五年商铅印本《原精舍诗别集》、1949年中华书局本《原精舍文集》。由李开军点校的《原精舍诗文集》(200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以上述书为底本,搜集了不

  • 标签: 举隅 刊误举 散精舍
  • 简介:走过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见证百年世界风云的《大公报》,2002年迎来了自己的百年华诞.北京钓鱼台国宾馆6月举行了创刊百年纪念会,一段有代表性的贺词说:"百年来,《大公报》坚持爱国、爱民、爱港,为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为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作为曾在《大公报》工作过一些时日的老记者,我回想起一个个难忘的身影,一幕幕不褪色的历史画面.

  • 标签: 华诞散 大公报华诞 散忆
  • 简介:国内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目前普遍运用传统装裱技术对残破文献进行补缀与裱。在对破损文献载体纸质加固的过程中,预防与克服文献字迹、印痕、图案、纸色的洇散掉色,保障文献墨迹安全至为最要。本文拟以文献托裱修复中墨迹洇成因与预防措施为切入点来阐述文献托裱修复中的墨迹保护。

  • 标签: 文献 修复 墨迹 保护
  • 简介:《古今谈》是浙江省文史馆的馆刊,落生于1985年,与改革开放的祖国一起成长。我们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雅俗共赏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今年恰逢文史馆60年庆,也是馆刊创刊的第26个年头,今天的《古今谈》拥有一群相对稳定的读者,也有一群愿意为《古今谈》写稿的优秀作者。关心和支持《古今谈》,成了读者与作者共同的心愿。他们之中有耄耋学者、专家;有在位的将军和在职的文化工作者,更有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的学术传人;

  • 标签: 精神家园 编辑工作 文化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 雅俗共赏
  • 简介:近代早期英国的国家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税赋和公共信贷两大制度为核心的国家财政体制的建成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这种体制既维护了土地贵族、工商资本家阶层的根本利益,又强固了英国国家政权的财政基础,并在推动英国大肆进行争霸战争和对外扩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 标签: 近代早期 英国 财政体制 近代化
  • 简介:<正>中国是茶的故乡,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不过,真正形成茶文化则始于唐代.至宋代,茶和柴米油盐酱醋已成为普通百姓“开门七件事”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必需品.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斗茶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茶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彩,不愧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历史文化遗产.斗茶又称“茗战”,就是品茗比赛,意为把茶叶质量的评比当作一场战斗来对待,“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三国吴孙皓“密赐茶(?)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宴请宾客的开始,但尚不是正式茶宴.东晋大将军桓温每设宴,“唯下七奠茶果而已”.(《晋书·桓温传》)这当是茶宴的原型.南北朝时,“每岁吴兴、毗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于此.”(山谦之《吴兴记》)“茶宴”一词正式出现.唐代贡茶制度建立以后,湖州紫笋茶和常州阳羡茶被列为贡茶,两州刺史每年早春都要在两州毗邻的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邀请一些社会名人共同品尝和审定贡茶的质量.唐宝历年间,两州刺史邀请时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赴茶宴,白因病不能参加,特作诗一首《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

  • 标签: 茶文化 铁观音 历史文化遗产 州刺史 文化内涵 点茶
  • 简介:本文分析了获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本原创大奖的电视剧本《京剧大师马连良》,认为作品在表现回族历史文化和北京地域特色上有突出成就,在戏剧文化史和戏剧结构、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的历史真实诸方面有典范意义。本文认为该剧是当代少数民族影视剧本写作的新突破。

  • 标签: 电视剧本《马连良》 回族文化 艺术真实
  • 简介:跨学科研究是当代学术界的一大特点,历史人类学的出现就是历史学家应对人类学挑战的结果.历史人类学主要用人类学的方法对过去人们的生活场景进行重构,从而反思和确认现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由于现存文献对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很难有较详细的记述,因此历史人类学家只能借助间接材料进行研究,这种做法比常规历史研究要困难得多,它需要研究者具备更多的睿智与机敏,能从常人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大量日常重复出现的生活现象中捕捉其隐含的象征意义.历史人类学的研究为探寻人类过去的生活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进而拓宽了当代人类学和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 标签: 生活方式 历史学 人类学 历史人类学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