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南社创立酝酿过程中.后来成为南社创始者、骨干和一般成员的“南社人物”.他们在承袭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西方政治制度、学术文化思潮非常崇拜向往,竭力从西方学术文化中为反清革命和文化创造吸取力量和营养。这是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汇之一景.也是南社人物文化性格的一个特征。本文对此试作管窥。

  • 标签: 南社 民族传统文化 西方政治制度 清代
  • 简介:19世纪上半期,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三大思潮影响着德国社会的发展。自由主义在德国表现出温和、保守和依赖国家政权的特点;民族主义首先是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的运动,呈现浓烈的文化色彩;保守主义则以传统、秩序和稳定为原则,展开了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要求改变现状者的对抗。三大思潮对日后德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德国 自由主义 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
  • 简介:<正>一、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岁的纪晓岚随父亲纪容舒入居京师。三年后,在户部任职的纪容舒“不复能自训课,遂遣昀受业于东山董先生”东山董先生即字孚存,号东山的董邦达。由于他卒谥文恪,时人又称他董文恪公。董邦达虽然在乾隆朝官至工部尚书,但他的名气主要是在绘画上。《清史稿·董邦达传》说:“邦达工山水,苍逸古厚,论者谓三董相承,为画家正轨”。所谓“三董”,即董源、董其为、董邦达。由此可见董邦达在清代画坛上的地位。

  • 标签: 经世思潮 十三年 明经世文编 经世实学 经世思想 文化史
  • 简介:由洛阳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北京国林风图书中心联合主办的“20世纪疑古思潮回顾”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9月13日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从事历史学、考古...

  • 标签: 疑古思潮 顾颉刚 “走出疑古时代” 研讨会综述 古史辨派 20世纪
  • 简介:任何时代的人关注自已某方面的历史时,总是想从中获得一些有当代价值的东西,真正“为历史而历史”的大约很少.没有了“当代视野”,所谓“历史视野,将归于虚无.钟仕伦君的新著中处处可见这两种视野的融合.他放弃了那种以古代话语方式解说古代典籍的方式,而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话语方式来阐释古代人的审美精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诫过后人;“言”乃筌蹄、乃“物之粗”,“意”乃鱼兔、乃“物之精”.所谓“意”即先哲们审视和观照文艺、审美现象后的产物,或者说是一种“审美精神”,此“精神”当不以目视而以神遇,不能“刻舟求剑”以求之.我以为,要想使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想、审美精神在当代发扬光大,就必须用现代话语方式给予阐释.这样,对有关方面的研究就绝不是一种“学习”,而是一种“对话”,一种垂询,一种叩问.仕伦君“叩问”于曹丕,几度对话,方悟出所谓“徐干时有齐气”,并不是说“舒缓”,反而是说“强毅阔达”.他背靠当代学术成果,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若干范畴进行逻辑梳理,这方面也新见迭出.比如他说:“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崇高’既在主体,也在对象.在主体,主要指人格的善;在对象,则指事物的力度、气势和体积的巨大”,“它不仅仅是指一种美学形态或一

  • 标签: 审美文化 美学思潮 南北文化 新视野 话语方式 审美精神
  • 简介:电视剧是一种非主流意识的大众文化形态。随着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演变,它已融入广大民众真实生动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品格。

  • 标签: 大众文化 商业性 消费性 直白性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绘画艺术的倡导者、践行者,是中国现代艺术的精神先驱,他横贯中西,汇通古今,以鲜明的旗帜,文化的自觉和担当,在“融合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探索中,在方纸构图上以缤纷的色彩开创了迥异于古人、他人的崭新的画风,开辟了一条可继往开来的绘画新路。

  • 标签: 林风眠 融合中西 形象实践 探求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人文地理学出现“文化转向”(culturaltum)的理论思潮,学者们格外重视对地理现象进行文化层面的解释,视觉分析(visualanalysis)等定性方法(qualitativemethods)得到较多的应用。旅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地理现象之一,旅游地的视觉表征(visualrepresentation)成为“文化转向”思潮中最活跃的研究议题。西方学者援引地理学、符号学、语用学以及社会批判学派等诸多理论,将旅游营销图片作为“文本”(text)进行文化研究(culturalstudies),揭示出旅游地是一个想象的空间这一本质,阐述其被社会性地构建(sociallyconstructed)的过程和意义。国外同行的相关研究工作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旅游营销文本 地方 视觉表征 社会构建 文化研究
  • 简介:清末围绕立宪法、开国会而展开的“预备立宪”,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一场从帝制向宪政过渡的社会革命。同所有改革一样,它需要全社会付出时间和努力加以培育,方可使其逐渐臻于完善。但不管是各省的国会请愿运动还是作为预备国会资政院的速开国会议案讨论,都在先进国家成功的示范和本国危亡的压力下获得空前的社会认同,将上自清廷权贵下至各省士民卷入其中,并使带有激进色彩的“速开”论思潮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回顾资政院速开国会案讨论过程乃至整个国会请愿运动,除了让人振奋于中国民众空前的权利诉求之外,也不难发现运动中激进思潮的愈演愈烈,进而表现出人们对国会制度的多重误读,并由此产生诸多负面的效果。

  • 标签: 激进思潮 资政院 速开国会运动 速开国会案
  • 简介: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北戴河,世间赞美不及细数,听海的声音,看海的波涛,伴蓝天、白云、浸碧水金沙。呼新鲜空气,赏满城繁花。气候宜人、风光秀丽的北戴河其实还有另一面,那就是——

  • 标签: 北戴河 文化创意 艺术品 文化品牌 艺术馆 博物馆
  • 简介:张荣庆,1938生,河北安国人。擅长书法及书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四届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编审职称。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专家委员会 简历 海外联谊会 博士生导师
  • 简介:水韵是中国绘画要素之一也,故中国画素有水墨画之称谓。然而以此解中国画必然走入歧途,因为中国画以笔墨为体,以形写神,传达神思,演绎心境。这个体象的笔墨主要的思想为何,中庸是也。这就是说笔墨表现要体现中庸的哲理,才是中国画笔墨的精神与内美。笔墨的中庸与中庸的笔墨,

  • 标签: 笔记 艺术 中国画 绘画要素 以形写神 笔墨
  • 简介:新媒体艺术以新的视觉经验、沟通形态与互动方式扩展了人类的审美体验。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带有明显的高科技特征,极大地依赖于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融合。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艺术 科学
  • 简介:文化艺术当代性和当代艺术文化发展中的关系并不是偶然的,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可持续进程,它们的关系是模糊的、复杂的,且具有上升性。新一代的欣赏者往往只关心现实实物的存在,从未想过它的来源、历史等一系列看似毫无客观存在性的虚幻,更可怕的是将这些问题覆盖,甚至是彻底的掘弃。看似只关乎相对独立的参与者,更深的层面直接影响到民族经典的传承。

  • 标签: 经典 时代性
  • 简介:“根雕艺术”是通过把丰富的空间想象转换成确定的艺术形象的主体艺术。它是以“根”的天然形态、自然纹理、断头巴结和自然色彩,采取因势利导、因材施意的表现手法,赋予“树根”以生命,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语言、含蓄魅力、浪漫情趣的艺术。这门奇巧的艺术,千想妙得,它不同于牙雕、木雕和其它雕刻艺术,主要以精细的人工雕琢,向人们展示出有浓烈装饰性的精细的美感,而是以粗犷、大胆和巧妙的构思、以自然美为创作基础、采用编结垒叠、镶嵌雕琢等各种手法,依势造型,在“似与不似”的天地中经过揣摸、构想、创

  • 标签: 似与不似 自然纹理 女仙图 历尽沧桑 红颜命薄 人韵
  • 简介:装裱是我国一门古老的技艺,它不仅对中国的书法、绘画作品进行美化和装饰,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书画文物起着积极的、决定性的保护作用.如果没有装裱艺术,我们要想见到明代以前的书法、绘画,几乎是不可能的.装裱对中国古代书画文物的保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装裱艺术源远流长,有关史料散见于古代文献之中,至今没有一部完装的史籍,本文对装裱的起源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 标签: 装裱 探源
  • 简介:壁画城:墨西哥首都墨西歌城,从政府大厦,博物馆,学校,剧院,到其它建筑物的墙壁上,都布满了色彩鲜艳的壁画,因而有“壁画城”之称。主要内容为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题材。

  • 标签: 名城 艺术 世界 革命斗争题材 爱国主义 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