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在某次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中,由于蒸发器路单向阀调整流量小于设计流量,导致单向阀阀芯发生颤振,从而在发生器氧系统引入激励源,引起发生器供应系统的耦合振荡,发动机结构振动大幅增加,导致试车中止。根据发动机使用要求,对单向阀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通过AMEsim软件对优化后单向阀进行的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措施有效。优化后单向阀参加发动机热试考核,工作正常。

  • 标签: 液氧煤油发动机 单向阀 振荡 改进 AMESIM
  • 简介:本文对硅橡胶材料损耗因子进行控制,并对惯性平台隔振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并重新设计。使其隔振系统的三向刚度差异由52.8%降至10.7%,传递率由4.5降至3.5倍。同时隔振系统抗冲击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极限载荷提高了120%,而三向冲击响应均控制在100g以下,满足了WXIP使用环境要求,取得了较好的隔振与抗冲击效果。

  • 标签: 惯性平台 隔振系统 阻尼硅橡胶 抗冲击
  • 简介:采用快速气动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小型斜流压气机的三维初始几何。应用三维数值分析手段,获取了该斜流压气机的性能及流场结构,分析了S1、S2流面流动特点及制约压气机性能的主要因素。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压气机流道优化设计,并与优化前对比。结果表明:初始设计的斜流压气机,设计转速下的最高效率点流量为1.039kg/s,压比为1.514,效率为88.57%,综合裕度达73.66%;叶轮尾缘近轮盖处的射流-尾迹现象,导致流动损失较大。优化后,设计转速下压气机的流通能力和效率均有所提高,相同压比条件下其流量为1.060kg/s,效率达89.30%,但综合裕度降低至49.80%。

  • 标签: 斜流压气机 特性 流动分析 气动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四倾转旋翼机总体参数设计涉及重量、性能等多个分析模型,各模型互相耦合、相互影响,其总体参数设计需兼顾多方面且相互矛盾的使用需求。建立了飞行性能、重量配置模型,并在深入分析各分析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性能指标和重量约束的四倾转旋翼机总体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 标签: 四倾转旋翼机 总体参数 多目标优化 蚁群算法
  • 简介:利用六西格玛设计方法对直升机鱼叉液压系统进行了改进优化。详尽描述了六西格玛设计过程中识别阶段(Identify)、概念阶段(Concept)、设计阶段(Design)、优化阶段(Optimize)、验证阶段(Validation)在具体项目中的实施,揭示了六西格玛设计在产品改进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六西格玛设计 直升机 鱼叉装置 液压系统 集成
  • 简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使其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预测使用寿命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发动机结构疲劳寿命设计有关的设计准则,设计方法以及研究的新动向的介绍,显示出发动机的研究需要更准确的预测,需要全面分析,掌握失效规律,在机械设计,选材,制造,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寻找改善发动机构件疲劳可靠性的途径。

  • 标签: 燃气涡轮发动机 疲劳寿命 疲劳设计 损伤容限设计 概率设计 航空发动机
  • 简介:结合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修订,概述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规范的演变,并基于过去20多年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经验教训和美国最新的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从材料和工艺、设计许用值、静强度、耐久性、损伤容限和结构验证试验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和验证要点及与金属结构的差别。

  • 标签: 结构强度设计 复合材料 特点 飞机结构 设计规范 设计许用值
  • 简介: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技术对保证直升机飞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研制的直升机都没有装备旋翼桨叶除冰装置,相关的技术研究也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直升机旋翼桨叶除冰结构设计方法,并在某型直升机旋翼桨叶参考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除冰装置的结构优化设计,确定了一个满足除冰要求和旋翼桨叶的静、动特性及强度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案.

  • 标签: 直升机 旋翼桨叶 除冰 结构设计
  • 简介:本文通过进行直升机的结构复合材料件设计与制造的研究于实践,并消化国外直升机复合材料件的资料,对复合材料铺层设计作重点介绍。主要介绍复合材料结构件在铺层详细设计中应注意和明确的若干技术问题,同时介绍复合材料件的连接设计。这对复合材料件详细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复合材料件 铺层设计
  • 简介:依据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原理,建立了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涡轮进出口边界条件、转速和结构尺寸等参数,完成涡轮的一维设计,并输出叶型的几何数据和流动性能参数,再结合三维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按照涡轮总体设计要求,完成了某小流量高压比涡轮的原始设计,根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原始设计的涡轮叶型进行了优化,涡轮效率提高了2%。在全周结构上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优化后的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满足涡轮总体设计要求。

  • 标签: 局部进气 冲击式压力级 涡轮 优化
  • 简介:介绍了风洞应变天平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研究了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响应面及其构造方法,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模板法和积木拼接法对风洞应变天平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了天平优化设计实例。

  • 标签: 响应面法 风洞应变天平 试验设计 优化设计 参数化建模
  • 简介:摘要:本文描述了加热带的设计思想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给出了加热带设计功率计算方法以及匀热层厚度的确定,通过数值建模仿真计算确定了加热带的电阻丝间距。试验表明电阻丝加热带在热试验中安全、可行。

  • 标签: 接触式加热带 有限元分析 优化
  • 简介: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传感部分反射的衍射光中心波长是由微型光谱仪进行解调的。为了解决传感器系统目前所用的微型光谱仪体积较大、成本高且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本文对该传感器的信号解调部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部光路进行优化,制作了一个与传感器配套的微型光谱仪,光学分辨率为2nm。实验结果表明,用该光谱仪解调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的信号时多次重复测量的位移差在0.08ram以内,传感器有着较好的重复性;且位移误差小于0.3mm,最大引用误差小于0.5%,满足设计指标。

  • 标签: 信号解调 微型光谱仪 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 优化设计 交叉式Czerny-Turner光路
  • 简介:针对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面临的低频结构动力学频率优化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及试验模态方法建立了可信的发动机低频动力学模型,对结构的低频动力学特性进行灵敏度分析,提取对发动机低阶固有频率比较敏感的设计变量。以这些设计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待优化结构固有频率作为输入,通过改进的神经网络建立了映射关系,最后优化得到能使固有频率达到目标值的设计变量值。通过有限元验证,优化结果满足要求。

  • 标签: 火箭发动机 结构动力学优化 BP神经网络
  • 简介:在理解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思想和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说明了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结构完整性中的地位;宏观地给出了保证飞机结构使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而从飞机设计开始到退役的全过程中,应进行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各项具体工作内容;强调只有把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思想变成设计人员的自觉行动,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真正提高飞机的设计质量。

  • 标签: 飞机结构 耐久性 损伤容限 设计 工程控制 失效模式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Ma3系列高速飞机典型金属热结构概念、设计方法及地面热模拟验证试验。概括介绍了Ma3高速飞机金属热结构所用耐高温材料和设计方法,详细阐述了X-15和SR-71飞机的典型结构形式,以及地面热模拟试验情况,为我国高速飞行器的金属热结构设计研制提供参考。

  • 标签: 高速飞机 热结构设计 金属材料 热模拟试验
  • 简介:本文对国外几种服役的以及将于九十年代后期使用的歼击机用涡扇发动机F100,F404,F110,RB199,M88,EJ200等从结构设计上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发动机总体方案的设计,包括转子支承方案,承力框架,联轴器,止推轴承的布局等。除此,还对转子的结构(焊接转子,环形燕尾槽,叶片盘等),新近发展的刷式封严件,涡轮出口机匣作为半级涡轮的结构设计等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结构设计 涡轮风扇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 总体方案 转子结构
  • 简介:通过先进气动外形缩比倾转旋翼的动力学设计,对倾转旋翼结构动力学设计中的特殊问题和重点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倾转旋翼结构动力学的工程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基于该准则和方法设计的缩比倾转旋翼已用于风洞试验。

  • 标签: 倾转旋翼 旋翼动力学 设计技术
  • 简介:建立不同结构参数的柱面气膜密封跑道数值分析模型,基于FLUENT软件计算密封的泄漏率和气膜浮升力,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柱面气膜密封性能仿真试验方案。根据多指标正交仿真试验计算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人字槽柱面气膜密封跑道泄漏率性能指标的目标函数;运用MATLAB软件在各结构参数限定范围内求解其极值,并得到极值对应的结构参数;将优化后的结构参数构造的数值分析模型输入FLUENT中,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证明了优化设计的可靠性。

  • 标签: 气膜密封跑道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法 多元线性回归 优化设计
  • 简介:以Isight为优化平台,通过集成三维造型程序、CFD计算程序与多岛遗传算法,搭建了一套三维造型优化设计系统。以高效高负荷多级轴流压气机的前两级为研究对象,针对第一级静子根区存在的角区分离,对其50%叶高以下的3个主要叶片造型控制参数的径向分布形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叶型有效削弱了第一级静子的角区分离,根部区域的总压恢复系数最大增加了1.8%,且改善了级间匹配,提高了压气机效率。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轴流压气机 三维造型 数值优化 遗传算法 级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