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高,危害大,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重塑是导致肺功能下降的主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分化(EMT)在恶性肿瘤转移、损伤修复、器官纤维化中起重要的作用。道上皮是抵御有害颗粒物的第一防御屏障,道上皮细胞具有转分化能力,通过Smad信号通路和多条非Smad通路参与了COPD的重塑。初步研究提示拮抗EMT信号通路可能有助于减轻COPD重塑,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靶点,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预后。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气道重塑 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分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旨在分析人工湿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6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患者列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研究者实施人工湿化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行常规基本护理。利用统计学方法从痰液黏稠、 呼吸感染、 形成痰伽、 损伤 、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分析,并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从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可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情况少,且与参照组组间对比明显,P<0.05 显现本次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人工湿化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中可以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灵彬 韩新鹏 吴昌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第22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安 710032 徐灵彬现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西安 710068,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10100,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安 710032 吴昌归现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101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哮喘)动物模型的平滑肌细胞(ASM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OVA致敏法制备慢性哮喘模型,末次激发48 h后处死大鼠,使用酶消化法进行ASMCs的原代分离培养。对原代培养的ASMCs的一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α1(AMPK-α1)、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的表达使用shRNA进行干扰,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原代培养的ASMCs中,二甲双胍可激活AMPK通路,能明显抑制ASMCs的增殖;雷帕霉素亦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两者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P值均<0.05)。沉默AMPK基因表达后,可使ASMCs增殖增加(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mTOR及下游的p70s6k磷酸化增加(P<0.05),从而上调SKP-2基因表达(P<0.05)、下调P21基因表达(P<0.01);沉默SKP-2基因表达,再干扰AMPK基因的表达,可逆转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结论AMPK/mTOR通路对ASMCs增殖的调节是通过调节SKP2表达,进而影响P21水平实现的。二甲双胍作为AMPK的激动剂,有潜在的抑制哮喘患者平滑肌增生、进而改善重塑的作用。

  • 标签: 哮喘 模型,动物 气道平滑肌 增殖 AMPK/mTOR通路 shRNA干扰
  • 作者: 陈艳蕾 王晓艳 王洪田 王学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北京100038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北京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北京100038
  • 简介:摘要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伴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的传变应原致敏特点。2015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在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了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对18~80岁的3 294名调查对象中诊断的CU患者191例和气过敏性疾病患者1 132例的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²分割法检验,率的分层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²检验。结果显示,191例CU中,不伴过敏性疾病者(CU单一患病)92例(48.17%),伴过敏性疾病者99例(51.83%)。位列前三位的传变应原:CU单一患病为尘螨、藜科花粉和柳树花粉(仅一种是当地主要变应原),CU伴过敏性疾病与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均为蒿属、葎草和藜科花粉(均为当地的主要变应原)。CU伴过敏性疾病与CU单一患病相比较,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60% vs 38.04%,χ²=13.336,P<0.016 7;27.12% vs 2.86%,χ²=8.729,P<0.016 7)。CU伴过敏性疾病与过敏性疾病相比较,皮肤点刺阳性率、多重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60% vs 57.69%,χ²=0.136,P>0.016 7;71.19% vs 75.20%,χ²=0.461,P>0.016 7;54.24% vs 69.68%,χ²=5.969,P>0.016 7;27.12% vs 37.83%,χ²=2.663,P>0.016 7)。CU单一患病与过敏性疾病相比较,皮肤点刺阳性率、多重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04% vs 57.69%,χ²=13.336,P<0.01;51.43% vs 75.20%,χ²=9.745,P<0.01;28.57% vs 69.68%,χ²=25.624,P<0.01;2.86% vs 37.83%,χ²=17.620,P<0.01)。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随着CU伴发的过敏性疾病种类的增多而增高(38.04%、56.98%和76.92%,χ²=10.601,P<0.01;28.57%、46.94%和90.00%,χ²=12.085,P<0.01;2.86%、24.49%和40.00%,χ²=10.077,P<0.01)。综上,CU伴过敏性疾病的传变应原致敏特点,与过敏性疾病相似,传变应原的检测对CU伴过敏性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筛查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荨麻疹 鼻炎,变应性 哮喘 变应原 皮肤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支架置入术后实施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针对支架置入术治疗者进行选取,共计选取2019.2-2021.5期间内患者50例,入组后随机方式分组,分为探讨组、对比组2小组,每组25例患者,探讨组将应用支架置入术后护理管理、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探讨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探讨组对比优势性明显(P<0.05)。结论:支架置入术后为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患者产生术后并发症。

  • 标签: 气道支架置入术 术后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BiPAP治疗,AVAPS组使用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AVAPS)模式,S/T组使用同步/时间控制(S/T)模式,连续治疗72 h观察治疗效果。记录两组呼吸机相关指标及人工调整参数次数,分别于治疗1、6、24、72 h时,记录患者的血气指标如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H值,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 d时的肺功能如一秒用力呼吸气容积(FEV1)、最大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结果AVAPS组潮气量、呼吸峰流速高于S/T组,每分钟通气量及人工调整参数次数低于S/T组(P<0.05);两组治疗6、24、72 h时PaCO2水平均较治疗1 h时降低,PaO2、氧合指数、pH水平较治疗1 h时升高,且AVAPS组PaCO2低于S/T组,PaO2、氧合指数、pH水平高于S/T组(P<0.05);两组治疗72 h的FEV1、FVC、PEFR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AVAPS组高于S/T组(P<0.05)。结论AECOPD患者采用BiPAP中AVAPS模式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及肺功能。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能否通过调控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Tfh)的分化参与调节哮喘病理过程。方法6~8周的雌性野生型(wild-type,WT)及SP-A基因敲除(Sp-a-/-)型C57BL/6J小鼠,利用鸡卵白蛋白(ov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免疫构建哮喘模型(WT哮喘小鼠:8只,Sp-a-/-哮喘小鼠:8只),并分别设立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处理的对照组(WT对照小鼠:6只,Sp-a-/-对照小鼠:4只)。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和纵隔淋巴结中Tfh细胞及其亚群的组成,Tfh亚群根据其胞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和IL-4的表达情况,分别定义为IFN-γ+Tfh、IL-17+Tfh和IL-4+Tfh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用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的水平。将T-B细胞共培养,检测培养体系中IgE抗体的水平。在体外,给予人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human SP-A,hSP-A)处理并设立对照组,培养5 d后检测体系中Tfh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OVA激发后小鼠BALF中和肺组织内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WT及Sp-a-/-哮喘小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其相对应对照组小鼠[(11.38±1.43)×104比(6.40±0.68)×104,(14.38±1.52)×104比(6.25±0.48)×104,t值分别为2.61和3.64,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OVA激发后,WT和Sp-a-/-哮喘小鼠BALF中IgE的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对照组小鼠[(16.85±2.50)pg/mL比(4.94±2.01)pg/mL,(25.52±3.17)pg/mL比(8.05±2.90)pg/mL,t值分别为3.63和3.58,P值均<0.05)],且Sp-a-/-哮喘小鼠BALF中IgE抗体的水平明显高于WT哮喘小鼠(t=2.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显示,Tfh亚群组成在哮喘模型的WT和Sp-a-/-小鼠中存在不同,表现为Sp-a-/-哮喘小鼠IL-4+Tfh细胞比例高于WT哮喘小鼠,IFN-γ+Tfh细胞比例降低,但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h细胞的亚群组成发生变化,其中IL-4+Tfh比例与肺泡灌洗液中IgE水平呈正相关(r=0.50,P<0.05),而IFN-γ+Tfh比例与肺泡灌洗液中IgE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5)。脾脏中IFN-γ+Tfh/IL-4+Tfh的比值在Sp-a-/-哮喘小鼠中显著低于WT小鼠(t=2.31,P<0.05),且与肺泡灌洗液中IgE呈负相关(r=-0.55,P<0.05)。T-B细胞共培养实验发现,Sp-a-/-小鼠脾脏来源Tfh细胞具有更强的辅助B细胞合成IgE抗体的能力(t=3.18,P<0.05)。后续的体外T细胞刺激实验证实,hSP-A处理可以上调培养体系中IFN-γ+Tfh细胞比例与IFN-γ+Tfh/IL-4+Tfh的比值(t值分别为6.34和3.16,P值均<0.05),但并未明显改变IL-4+Tfh细胞比例(P>0.05)。结论异常的Tfh细胞亚群分布与哮喘的发生相关,SP-A可能通过稳定Tfh细胞亚群的分布,从而缓解哮喘气炎症反应。

  • 标签: 哮喘 滤泡辅助性T细胞亚群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
  • 简介:摘要:探究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特征以及炎症的表型。方法:选择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名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炎症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在70名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之中有男性患者40名,女性患者30名,患者的的平均年龄为(42.9±2.6)岁。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2.6±2.1)年。有25名患者具有吸烟史,另外有8名患者患有鼻息肉、19名患者有过敏性鼻炎、15名患者有慢性鼻窦炎。55名患者的FEV1的值为预期的占比<80%,42名患者有持续气流受限的情况,有46名患者一年内使用过全身糖皮质激素,32名患者在持续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近乎持续服用糖皮质激素。患者的平均年治疗费用为(2.3±1.8)万元。64名接受诱导痰细胞检查的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中性粒细胞性哮喘、混合性粒细胞性哮喘的32例、18例、14例。结论:重症哮喘的患者男性较多,较多患者具有吸烟史,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较多并且医疗费用较高。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征 气道炎症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气管理模拟训练使低年资医务人员掌握基础管理的知识,熟练运用各类处理工具,拥有正确处置困难的能力。方法挑选资深医学模拟训练导师,组建管理模拟培训项目团队;开发气管理模拟医学培训课程;通过视频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模拟教学形式,对219名学员进行基于模拟教学的管理培训;并通过柯氏评估模型对采集的描述性资料进行效果分析。结果成功开发"东方模拟训练"课程,交付完整课程包,包含双语版管理学员教材、管理模拟训练导师手册、标准化教学视频等。经过模拟训练,学员较好地掌握了管理技能,超过90.86%的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上。学员对课程整体满意度达97%以上,99%的学员表示培训帮助自己提升了临床处理的信心,98%的学员表示应该在医务人员中推广该培训。结论模拟训练课程将技术训练、正确的临床决策及实境模拟三者合一,显著提升了低年资医护人员基础管理技能,增强了诊治患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患者安全。

  • 标签: 气道管理 模拟医学 课程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囊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9年8月~2020年5月接诊的人工治疗患者59例进行护理分析,总结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改进对策,对比管理前、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检测流程因素和导管型号问题等;在管理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20.34%,在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至3.39%,数据比较有差异,P

  • 标签: 人工气道气囊 风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痰检查中各类炎症指标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疗手段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患者入院后,均应在医护人员的安排下接受哮喘控制测试,然后按照测试结果,将其分为三组:完全控制组(n=18例)、部分控制组(n=55例)和未控制组(n=27例)。收集三组患者的诱导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VEGF、ICAM-1、IL-13以及IL-17等相关因子的浓度。结果:三组患者诱导痰中的VEGF、ICAM-1、IL-13、IL-17浓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控制组的各项指标浓度均显著低于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控制组的各项指标浓度均显著低于未控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诱导痰检查及时掌握各类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能够准确反映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同时还可将其作为指导支气管哮喘诊疗的可靠资料。

  • 标签: 诱导痰 气道炎症 支气管哮喘 病情进展 关系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廓清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排痰效果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位排痰技术,实验组采用廓清技术。结果:两组排痰效果、肺功能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廓清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排痰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气道廓清技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排痰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活动对提高人工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行人工治疗的1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品质管理圈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意外脱管情况、每日吸痰次数、湿化效果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呛咳、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及黏膜出血,且研究组患者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为4.00%,每日吸痰次数为(3.22±1.08)次,显著优于常规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湿化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常规组的56.00%;另外,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0.26±4.23)分,显著优于常规组的(60.61±5.28)分,且其各维度评分也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人工治疗患者采取品质管理圈活动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且该模式对提高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品质管理圈 人工气道管理 不良反应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E硬质视频喉镜用于困难清醒插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78例行困难清醒插管患者安如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使用纤支镜,观察组使用UE硬质视频喉镜,比较两组插管效果以及插管成功率、呼吸损伤率;结果:两组插管操作与声门显露时间,以及操作难易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舒适度评分、插管成功率和呼吸损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困难清醒患者插管中,纤支镜,使用UE硬质视频喉镜可提升插管效果,且可保证其成功率、舒适度以及插管安全性。

  • 标签: UE硬质 视频喉镜 困难气道 清醒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机械通气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机械通气患儿为对象,随机将患儿分成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参照组,呼吸感染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机械通气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使患儿的病情快速改善,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其呼吸感染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