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为动态监测和评估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客观及可量化的依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小组讨论法初步拟定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于2019年7—9月采用德尔菲法开展2轮专家函询,确立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敏感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构建了包含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4项结果指标的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Cr)为0.87;2轮函询结果专家协调系数(W)分别为0.27、0.32(P<0.01)。结论构建的成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科学实用,有利于术后疼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疼痛,术后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疼痛管理
  • 作者: 陈佳佳 童莺歌 刘苗苗 黎晓艳 成燕 柴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14期
  • 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310036;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杭州 310006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310036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312000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323000 ,浙江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杭州 310014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201508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医院评价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以Donabedian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研究法构建原始指标,通过小组讨论法构建初级指标,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15名术后疼痛管理专家展开2轮咨询,构建最终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构建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32项三级指标。结构、过程和结果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0.4、0.4;二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占前3位的分别为镇痛效果(0.266 7)、疼痛评估与再评估(0.160 0)、镇痛治疗(0.160 0);三级指标中组合权重占前3位的是中重度活动性疼痛发生率(0.143 9)、中重度静息痛发生率(0.079 2)、镇痛健康教育充分率(0.073 0)。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积极系数为100%,权威系数为0.915,2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0.25(P<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科学合理,能体现术后疼痛管理多环节及多学科合作的特点,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疼痛,手术后 疼痛管理 质量指标 德尔菲方法 Donabedian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旨在为评价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相关文献,构建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34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第1轮发放问卷34份,回收31份,回收率为91.17%;第2轮发放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10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2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39、0.214(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及6项结果指标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代表性,且可信度高,能够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液肿瘤 恶性血液病 德尔菲法 护理质量 指标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筛查儿童铁缺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 443名6月龄~18岁健康体检儿童(男862名、女581名)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SF<20 μg/L为铁缺乏判断依据,同时伴有贫血(6月龄~5岁血红蛋白<110 g/L,6~18岁血红蛋白<120 g/L)为缺铁性贫血(IDA)组:SF<20 μg/L同时排除贫血为无贫血铁缺乏组,SF≥20 μg/L合并贫血者为铁状态不明贫血组,SF≥20 μg/L无贫血者为健康对照组。定量资料以±s或M(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常规指标及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LHD)对IDA及铁缺乏的预测价值。结果1 443名儿童年龄2.1(3.3)岁,健康对照组1 061例,无贫血铁缺乏组292例,铁状态不明贫血组43例,IDA组47例。铁缺乏发生率高于贫血发生率[23.5%(339/1 443)比6.2%(90/1 443),χ2=169.76, P<0.01]。无贫血铁缺乏组LH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88(0.093)比0.073(0.068),0.131±0.013比0.126±0.008,P均<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0±4)比(83±4)fl,(326±9)比(329±8)g/L,P均<0.01];IDA组LHD[0.322(0.544)]、RDW(0.151±0.018)均高于无贫血铁缺乏组,MCV[(73±6)fl]、MCHC[(309±14)g/L]均低于无贫血铁缺乏组(P均<0.01)。MCHC、LHD、RDW、MCV预测铁缺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5%CI:0.60~0.67)、0.63(95%CI:0.60~0.67)、0.67(95%CI:0.63~0.70)和0.73(95%CI:0.69~0.76)。以MCV<80.2 fl、RDW>0.131或MCHC<322 g/L为界值,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0、0.469和0.336,均高于血红蛋白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0.139,χ2=121.70、87.47、35.56,P均<0.01)。结论血常规中MCV、RDW、MCHC均可作为铁缺乏的筛查指标,简便易于基层推广。

  • 标签: 贫血,缺铁性 儿童 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专业评估对推动高职专业规范建设、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保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专业评估的由来、发展现状、对高职专业建设的意义,结合医药卫生类专业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医药卫生类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 标签: 专业评估 高职教育 评估指标体系 医药卫生类专业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虾青素油 对正常 小鼠免疫指标 的影响。方法:将 SPF级昆明种雌性小鼠 200只随机分为 5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虾青素油低、中、高剂量组和 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虾青素油 10mg/kg 、 20mg/kg 、 60mg/kg · BW ,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玉米油, 连续给药 30天后。 分别进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单核 - 巨噬吞噬功能及 NK细胞活性实验。结果:中、高剂量组小鼠 足趾厚度差、小鼠 碳廓清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各剂量组 小鼠 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值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显著增加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虾青素油对小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单核 -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具有一定的增强小鼠免疫功能。

  • 标签: [ ]虾青素油 免疫 小鼠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患者血常规、凝血部分指标的 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 2018 年 1 月 - 2019 年 10 月我 院收治的孕妇 8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有无高危因素分为两组:正常组和高危组,每组各 40 例。 检测所有观察对象血 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危组孕妇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均存在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高危孕妇凝血象及血常规指标存在异常,早期检测对于及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 标签: 高危妊娠 纤维蛋白原 D- 二聚体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142例肿瘤患者, 均给予大量输血, 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 输血前, 血小板( PLT)计数为( 189.22±96.42) ×109/L, 凝血酶原时间( PT)为( 15.07±2.67) s,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为( 1.44±0.46),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为( 37.61±6.13) s, 纤维蛋白原( FIB)为( 2.64±1.13) g/L, 凝血酶时间( TT)为( 16.11±2.38) s;输血后, PLT计数为( 115.01±53.87) ×109/L, PT为( 16.67±5.21) s, INR为( 1.26±0.28), APTT为( 39.54±7.41) s, FIB为( 2.21±0.88) g/L, TT为( 18.33±4.57) s。输血后, 患者 PLT计数、 INR、 FIB均低于输血前, PT、 APTT、 TT均长于输血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 及时对患者的 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 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 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 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关键词】 肿瘤;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test indexes of tumor patient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142 tumor patients were given a lot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clinical test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ansfusion, PLT was (189.22 ± 96.42) × 109 / L, Pt was (15.07 ± 2.67) s, INR was (1.44 ± 0.46), APTT was (37.61 ± 6.13) s, FIB was (2.64 ± 1.13) g / L, TT was (16.11 ± 2.38) s, and after transfusion PLT was (115.01 ± 53.87) × 109 / L, Pt was (16.67 ± 5.21) s, INR was (1.26 ± 0.28), APTT was (39.54 ± 7.41) s, FIB was (2.21 ± 0.88) g / L, TT was (18.33 ± 4.57) s. After transfusion, PLT count, INR, FIB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Pt, APTT, TT were long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owever, clinicians should be highly alert to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imely detect PLT transfusion,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complications. When the bleeding of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as stopped, we can consider the way of limited blood transfusion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国情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应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及可行性进行评价,以确立最终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结果显示具有较好的权威性及协调一致性;2轮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与0.875,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分别为4.36~4.71、4.57~4.93和4.00~4.86,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12~0.19、0.10~0.19和0.08~0.19。最终构建出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预警指标。结论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科学、结果可靠,具有较好代表性,可为建立相应的急救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诊 危重症患者 护理风险 预警 指标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成效进行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本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心内科患者共计 260 例,依据时间顺序将两组患者分为甲组(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及乙组(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两组患者人数一致,以 130 例患者为一组。在 2019 年 1 月初建立和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死亡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死亡几率较低,两组患者死亡几率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数据呈现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建立与实施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减少患者的死亡。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满意度 死亡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规范、科学、有针对性的适合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医院神经外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多纳伯迪安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研究小组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初步筛选指标进行了讨论。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指标。结果;专家在两轮函询中的正系数分别为91.43%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157和0.8331,变异系数在0.00 ~ 0.20之间。建立的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括三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9项。结论;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的护理质量敏感性特征,符合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护理 安全质量 敏感性指标体系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对癌痛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框架、指标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以Donabedian质量管理理论为依据,从结构、过程、结果3个维度进行阐述,旨在为今后构建统一、规范的癌痛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综述 癌痛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 2017年 3月 ~2019年 3月接诊的 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施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估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比较事情前后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等。结果 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施行前比较,护理质量总分增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助于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水平,减少不良事件。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性卒中预防和治疗的个性化管理依然是神经病学领域的重中之重。文章旨在阐述非传统脂质谱与传统脂质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以及复发中的作用,以期为卒中预防、风险分级和高危人群筛查提供全新指标,并试图探讨非传统脂质指标的潜在预测价值。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脂障碍 胆固醇 脂类 脂蛋白类 生物标志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炉工人尿酚水平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4至5月,选取某焦化厂771名在岗工人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从事苯及苯系物作业,分为苯接触组(402例)和对照组(36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习惯、职业史、个人疾病及家族遗传史等信息。用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法检测尿酚浓度;用罗氏全自动血生化仪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协方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尿酚与血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771名研究对象中,男性719名(93.3%),平均年龄(42.3±8.2)岁,平均工龄(20.6±8.2)年。与对照组比较,苯接触组的年龄、工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习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接触组工人尿酚浓度为6.00(0.00,33.00)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苯接触组工人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明显降低,血清肌酐、血清尿酸和甘油三酯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对数转化后的尿酚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血尿酸和胆固醇水平分别增加9.82(96%CI:2.18~17.47)μmol/L、0.10(95%CI:0.00~0.20)mmol/L。对数转换后的苯累积暴露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总胆固醇水平增加0.09(95%CI:0.01~0.17)mmol/L。结论职业性苯暴露可能与焦炉工人体内的嘌呤和总胆固醇代谢改变有关。

  • 标签: 尿酚 血生化 尿酸 胆固醇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 19)患者的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南院区收治的 98例确诊为 COVID‐19 患者的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按其诊断标准分为两组:其中 53例为普通型、 45例为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 C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 PCT)、乳酸脱氢酶( LDH)、白介素 -6( IL-6)的差异性。结果: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 /危重型患者年龄大,起病到入院时间更长,既往有基础疾病比例高,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CRP、 LDH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型 /危重型 PCT、 IL-6患者升高比例均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型、危重型患者多有年龄大、起病到入院时间更长、既往慢性基础疾病更多等特征,其淋巴细胞减少,炎症反应指标升高,在临床救治 COVID- 19 患者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相关指标水平,尤其是 IL-6水平监测,以实现对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识别。

  • 标签: 病毒肺炎 SARS- CoV- 2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