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 应 激 推拿 + 针刺 治疗 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临床 2018.1 ~2019.12 期间 86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 43 例,实施牵引治疗)、研究组( 43 例,实施牵引 + 应 激 推拿 + 针刺治疗),比较组间疗效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 CASCS 评分较对照组高,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 P < 0.05 ) 。结论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基础治疗中,行 应 激 推拿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 激 点推拿 针刺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护理流程在综合救治百草中毒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综合救治的 百草中毒患者 82 例(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随机分为护理流程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救治情况及抢救成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治疗时间少,抢救成功率高, P < 0.05 。 结论: 在综合救治百草中毒中应用护理流程,能为患者赢得关键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流程 综合救治 百草枯中毒中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 护理流程在综合救治百草中毒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综合救治的 百草中毒患者 82 例(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6 月),随机分为护理流程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救治情况及抢救成功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治疗时间少,抢救成功率高, P < 0.05 。 结论: 在综合救治百草中毒中应用护理流程,能为患者赢得关键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护理流程 综合救治 百草枯中毒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科收治的146例百草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百草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OR=2.013)、肺间质纤维化(OR=3.779)、纵膈气肿(OR=33.118)是百草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 标签: 百草枯 肺损伤 CT影像 预后
  • 简介:摘要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13例口服百草(paraquat,PQ)致食管黏膜表层剥脱(esophagitis dissecans superficialis,ED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EDS一般发生于服毒后的第3~9天,且脱出的食管黏膜大小、颜色、性状不同;13病例经治疗,存活3例、死亡10例,10例死亡患者中有1例咽部疼痛症状于EDS发生后第19天基本消失,但于服毒后第27天死亡,其余9例死亡患者存活时间于服毒后5~19 d,总体治愈率偏低;3例存活患者咽部疼痛症状分别于EDS的第15、16、17天基本消失,进食后均无不适,并逐渐治愈出院。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食管黏膜表层剥脱症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千金苇汤加减辨治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者。结果:实验组治疗中有效率较高(x2=4.2000,p=0.0404<0.05);实验组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均较高,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千金苇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千金苇茎汤 加减治疗 重症肺炎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骨锚钉固定法三种方法治疗Hauck Ⅱ型尺骨突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该类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循证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共收治24例Hauck Ⅱ型尺骨突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克氏针固定组(A组)8例,双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组(B组)5例,骨锚钉固定组(C组)1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康复介入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均优于A、B组。结论Hauck Ⅱ型尺骨突骨折采用骨锚钉固定优于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和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疗效比较研究 尺骨茎突 骨锚钉
  • 简介:1:增加临床疗效评价的评价项目, 加上瘙痒评分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皮肤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比较(比较结果已在摘要给出,请在正文中添加相应表和数据、结果记录即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影响急性百草中毒患者的不同预后院前急救因素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 月 ~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66 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预后表现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两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比较, 死亡组 22 例因家庭矛盾服毒, 27 例为误服。存活组 8 例因家庭矛盾服毒, 9 例为误服。两组在服毒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百革摄入量、血浆百草浓度、首次呕吐时 间 、呕吐次数、配合救治及是 否 催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急性百草枯 中毒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急性百草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54例),并比较中毒早期SIG、阴离子隙(anion gap,AG)、pH、HCO3-、乳酸等酸碱指标水平,并建立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百草中毒患者死亡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间SIG、AG、HCO3-、乳酸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SIG(0.956)>AG(0.917)>乳酸(0.778)>HCO3-(0.635)>pH(0.437);SIG的Youden指数最高(0.60),大于AG(0.321)、乳酸(0.113)) 。结论与其他酸碱失衡指标相比SIG对急性百草中毒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强离子隙 酸碱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乳孔射频治疗面肌痉挛的操作技巧与疗效。方法前瞻性观察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嘉兴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确诊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42例,年龄、性别不限,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乳孔射频热凝治疗:患侧卧位,以CT对乳孔区进行层厚3 mm扫描,选取最佳穿刺层面并设计穿刺路径,然后沿所设计穿刺路径将射频穿刺针穿刺至患侧乳孔,用2 Hz低频电流(0.1~0.8 mA)测试出面部抽动后行标准射频治疗。期间连续观察患者鼓腮、闭眼情况,一旦患者患侧鼓腮稍漏气、闭眼时下睑稍费力即结束治疗。随访观察近、远期疗效与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CT定位引导下将射频穿刺针精准地穿刺至乳孔,其中33例患者用0.1~0.8 mA电流可测试出面肌抽动,9例患者经调整针尖位置也于0.8 mA以下电流测试出阳性结果。经标准射频治疗,平均(81.2±6.4)℃,终止于该周期的第(24.4±4.7)s。治疗后患者面肌痉挛均完全消失,但均遗留Ⅱ~Ⅲ级面瘫;未见面部血肿,无颅内出血、感染、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1~15个月,有3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第9、11、12个月时出现面肌痉挛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乳孔射频法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但会出现不同程度面瘫,熟悉乳孔解剖,掌握操作技巧可避免严重面瘫发生。

  • 标签: 面肌痉挛 射频消融 茎乳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值对急性百草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值,包括白细胞计数(Δ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ΔNE)、淋巴细胞绝对值(ΔLY)、单核细胞绝对值(ΔMO)、动脉血氧分压(Δ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ΔPaCO2)、动脉血pH值(ΔpH)、HCO3-(ΔHCO3-)、剩余碱(ΔBE)、血乳酸(ΔLac)、总蛋白(ΔTP)、白蛋白(ΔALB)、丙氨酸转氨酶(ΔALT)、天冬氨酸转氨酶(ΔAST)、总胆红素(ΔTBil)、直接胆红素(ΔDBil)、血尿素氮(ΔBUN)、血清肌酐(ΔSCr)、血清钙离子(ΔCa2+)、血清钾离子(ΔK+);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百草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百草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51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死亡99例,病死率为39.4%。死亡组入院24 h内ΔWBC、ΔLac、ΔALT、ΔAST、ΔTBil、ΔDBil、ΔBUN、ΔSCr及ΔK+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存活组,而ΔPaCO2、ΔHCO3-、ΔBE、ΔTP及ΔALB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存活组。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Lac、ΔSCr及ΔK+是影响急性百草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62(0.997~2.772)、1.045(1.010~1.083)和4.555(1.190~17.42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ΔLac、ΔSCr及ΔK+预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95%CI为0.505~0773)、0.811(95%CI为0.704~0.917)和0.649(95%CI为0.519~0.779)。当ΔLac最佳临界值为1.85 mmol/L时,敏感度为87.9%,特异度为47.7%,诊断准确率为70.2%;当ΔSCr最佳临界值为37.75 μmol/L时,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77.9%,诊断准确率为80.5%;当ΔK+最佳临界值为0.42 mmol/L时,敏感度为36.6%,特异度为90.7%,诊断准确率为68.3%。将ΔLac、ΔSCr、ΔK+三者联合预测急性百草中毒患者死亡的效能大于单一指标,AUC为0.911,95%CI为0.834~0.989。结论入院24 h内ΔLac、ΔK+、ΔSCr均是急性百草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入院24 h内ΔSCr>37.75 μmol/L时,提示患者预后不佳;联合分析ΔLac、ΔSCr和ΔK+比单一指标能更准确预测百草中毒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中毒 百草枯 血清肌酐 钾离子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痔钉疗法是中医治痔传统疗法,历史悠久,据古今医典记载 ,治疗内痔疗效尤为显著。但时至今日痔钉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出现断层与难觅状态。目前,依旧传承该传统疗法,并且可以治愈各种类型痔疮的疗法仅有凤书痔科。本文主要阐述凤书痔科的药钉对痔疮的药理作用和功效。为不引起混淆,凤书痔科的药钉制剂称为剥痔钉,以有别于痔钉。

  • 标签: 剥痔钉,枯痔钉,中医治痔,凤书痔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电针疗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骨跟腱止末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 68例跟骨跟腱止末端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为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 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电针疗法治疗,观察组则再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跟骨跟腱止末端病患者给予传统电针疗法加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传统电针 体外冲击波 跟骨跟腱止点末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CysC)、血红素氧合酶-1(HO-1)联合检测在老年急性百草中毒(APP)所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将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入住我院急救医学部的老年APP患者102例设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按入院72 h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59例和非AKI组43例。所有APP患者分别于入院即刻(0 h)、12 h、24 h、48 h、72 h检测血NGAL、CysC、HO-1、血肌酐(Scr);对照组患者体检当日检测上述指标。分析血NGAL、CysC及HO-1水平和发生AKI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GAL、CysC、HO-1及三者联合对APP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0 h NGAL、CysC、HO-1及Scr水平AKI组、非AKI组、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12 h后AKI组与非AKI组NGAL、CysC、HO-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2 h后AKI组与非AKI组S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2、24、48、72 h NGAL、CysC、HO-1水平与APP患者AKI的发生均呈正相关,48 h相关性最强(NGAL:r=0.203、0.545、0.707、0.560,均P<0.05;CysC:r=0.242、0.340、0.754、0.467,均P<0.05;HO-1:r=0.249、0.536、0.677、0.509,均P<0.05)。绘制48 h时NGAL、CysC、HO-1、Scr及NGAL+CysC+HO-1对AKI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0.718、0.888、0.602、0.969。结论老年患者APP后12 h血NGAL、CysC、HO-1水平即可明显升高,48 h达高峰,其诊断AKI的时间明显早于Scr,三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百草枯 肾功能衰竭 氧合酶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百草(paraquat, PQ)中毒早期存在呼吸困难的患者应用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HFNC),评估此治疗措施对急性PQ中毒患者早期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的患者。纳入标准:急性PQ中毒伴呼吸困难的患者,并符合以下条件:呼吸困难伴呼吸频率(respiration rate, RR) >25次/min或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O2, PCO2)<32 mmHg(1 mmHg=0.133 kPa)。记录HFNC应用前及应用后15 min、30 min及1、2、4、6、12、24 h的RR、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记录应用前、应用后6 h、24 h的血气结果。比较患者应用HFNC前后的RR、SPO2、HR、MAP、P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2, PO2)、pH以及动脉血乳酸(lactic acid, Lac)的改善情况。组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有5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经随访28 d,存活26例,死亡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诉服毒量、入院首次尿PQ浓度定量、Lac、PaCO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生化检查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HFNC可以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各时间的RR和HR,应用后6 h的PaCO2明显升高,36 mmHg(34,38)mmHg vs 30 mmHg(27,32)mmHg,P<0.05。而MAP、SPO2、PO2、pH以及Lac在应用HFNC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应用HFNC前后的RR及HR变化,发现生存组在应用HFNC后RR和HR比死亡组降低的更为明显,生存组患者应用HFNC的最大流速明显低于死亡组,35 L/min(25,40) L/min vs 55 L/min(50,60) L/min,P<0.01。结论HFNC可以明显降低急性PQ中毒伴呼吸困难患者早期的RR和HR,通过降低患者自身耗氧量对中毒后患者的相对或绝对低氧状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呼吸窘迫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 作者: 柒春芳 陈祖姣 王文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肾内科,广州 510080;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是迫切需要关注的慢性流行。早期DKD损伤机制和治疗靶的研究已由以肾小球损伤为中心转移到"糖尿肾小管(diabetic tubulopathy,DT)"研究。本文就DT的概念及其在DKD启动、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靶进行归纳,以期为早期DK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 糖尿病肾小管病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百草(paraquat,PQ)中毒后不同时期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治疗肺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于2018年10至12月,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提纯SPF级SD大鼠的BMSC培养至第三代(P3)。对P3 BMSC进行表面抗原CD29、CD90、CD45、CD34检测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培养,分别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ALP、钙结节和脂肪滴形成情况。随机选择3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N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百草模型组(PQ组,腹腔注射20%PQ溶液18 mg/kg),BMSC-A组、BMSC-B组、BMSC-C组和BMSC-D组(分别于PQ染毒后3 h、3 d、7 d和14 d注射BMSC悬浮液1×106 cells/只)。28 d后处死,计算各组大鼠的肺脏器系数,碱水解法计算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肺损伤及肺纤维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成功分离并获得高纯度BMSC,P3 BMSC阳性表达CD29、CD90,阴性表达CD34、CD45,并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NC组大鼠肺泡结构完整,均匀;PQ组肺泡结构严重破坏,大量的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沉积;与PQ组比较,各BMSC组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以BMSC-A组和BMSC-B组减轻程度明显。与NC组比较,PQ组大鼠的肺脏器系数、肺组织中HYP含量及血清中的TGF-β1及TIMP-1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MMP-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BMSCA、B组的肺脏器系数、血清中TGF-β1、TIMP-1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BMSC-C、BMSC-D组的肺脏各系数血清中TGF-β1、TIMP-1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注射BMSC对于减缓百草导致的肺纤维化效果更好,其机制可能是BMSC通过降低体内TGF-β1水平,调节TIMP-1/MMP-9的平衡,进而减轻炎症损伤、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减轻肺纤维化。

  • 标签: 百草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