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黄芪建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27例给予规范化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黄芪建中汤原方(日一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3个月。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年为观察周期,1个周期后统计临床疗效,以体质量指数、肺功能(以FEV1为主要指标)、6min步行距离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病人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黄芪建中口服治疗对慢阻肺患者合并营养不良有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营养不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黄芪建中联合三联疗法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方法: 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6 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将 106 例参与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53 )和观察组( n=53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三联疗法,观察组加以 黄芪建中。 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胃溃疡有效率。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1.70% ,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4.34% ( P<0.05 )。对照组胃溃疡好转 40 例( 75.4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好转 49 例( 92.45% )( P<0.05 )。 结论: 黄芪建中联合三联疗法可明显提高 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有效率及胃溃疡好转率。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三联疗法 脾胃虚寒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建中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药黄芪建中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的对比情况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00%),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治疗胃溃疡来说,与常规的西药疗法相比,使用黄芪建中(中药疗法)的治疗效率明显较高。且中药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明显小于西药疗法。所以说,对于治疗胃溃疡疾病,中药黄芪建中中药疗法更为合适,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治疗效果 复发情况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芪桂枝五物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包括脑细胞营养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黄芪桂枝五物辅助治疗。早晚各温服1次,5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缺损程度评分(CNDS评分)和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情况。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情况;采用MBI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同时采用智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分析仪记录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1)治疗后2组CNDS和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2)治疗后2组Fugl-Meyer和MB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3)治疗后随着Vm明显较治疗前增加(P<0.05),PI和RI则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4)CNDS与Vm呈正相关,与PI、RI呈负相关。结论黄芪桂枝五物辅助治疗能有效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在脑血流动力学中提升评价血流量Vm,降低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脑梗死恢复期 神经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利用抽签法的原则,将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0例;参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并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黄芪桂枝五物辅助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效果,比参照组的治疗方法相比,神经功能恢复的更好,更具有优势(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讨论黄芪桂枝五物可辅助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辅助治疗 脑梗死恢复期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笔者经验方调经养肾玉容内服结合白芷黄芪霜外搽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予以调经养肾玉容内服结合白芷黄芪霜外搽治疗黄褐斑58例。结果基本治愈14例(24.13%),显效33例(56.89%),好转8例(13.79%),无效3例(5.17%)。总有效率达81.02%。结论内服调经养肾玉容结合外用白芷黄芪霜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

  • 标签: 黄褐斑 调经养肾玉容汤 白芷黄芪霜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联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腓总神经和上肢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e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下肢腓总神经和上肢正中神经的SNCV、MNCV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西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黄芪建中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间于我院胃病门诊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9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治疗用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疗法,观察组46例患者则采用黄芪建中与中药穴位贴敷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黄芪建中与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用药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修复胃黏膜,减少药物刺激,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进行推广。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中药穴位贴敷 脾胃虚寒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黄芪建中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5-72(50.5±4.5)岁,病程0.5-7(2.5±1.5)年;观察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4-72(50.0±4.5)岁,病程0.6-8(2.7±1.4)年。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脾胃虚寒 黄芪建中汤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硒元素做为黄芪质量标准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测定并分析探讨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野生、栽培、条、切片中的硒含量与黄芪等级划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统计分析其硒元素含量的差异性。结果黄芪中硒的含量为73~618ug/kg。表明不同产地、不同等级黄芪野生、栽培、条、切片中的硒含量由于地理环境不同,也由于加工方式的不同等因素造成硒含量差异较大;黄芪条中硒含量最高,黄芪切片中硒元素明显降低。甘肃黄芪条与内蒙黄芪条中硒元素含量比浑源黄芪低。结论建议黄芪质量标准中增加硒元素的含量测定从而达到对黄芪质量更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黄芪野生 栽培 黄芪条 切片 含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行加味黄芪桂枝五物与康复疗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6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31例,行康复及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治疗)、对照组(31例,行康复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积分法)、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评分(FMA积分法)。结果⑴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⑵VAS、FMA积分两组治疗前接近(P>0.05);观察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⑶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行加味黄芪桂枝五物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有效、安全,可考虑推广运用。

  • 标签: 肩手综合征 康复疗法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消肿对于治疗肿胀伴非感染性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6年进行四肢长骨干骨折术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的患者静滴七叶皂苷钠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使用黄芪消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改善情况以及非感染性发热持续的时间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治疗结束之后,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且结果主要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明显地疗效,且在非感染性发热持续的时间上也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要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长骨干骨折术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采用黄芪消肿,能够明显消除患者的肿胀程度,更加有效地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黄芪消肿汤 骨折术 非感染性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防己黄芪合胃苓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所研究的6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在2013年7月~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对象,将68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实施防己黄芪合胃苓汤加减治疗的34例实验组与实施西药治疗的34例参照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指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治疗疗效指标数据与参照组患者相比P<0.05,具备两组患者指标数据对比意义。结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防己黄芪合胃苓汤加减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缓解临床症状及疾病进展。

  • 标签: 防己黄芪汤 胃苓汤加减 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疗效进行观察来判断加味黄芪桂枝五物联合麝香保心丸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83名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这83名患者随机分配到应用西医治疗配合麝香保心丸结合治疗的常规组41人和应用常规治疗与加味黄芪桂枝五物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的研究组中42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在心率和中药证候评分以及血压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发现组患者在心率和血压等方面的改善情况都高于常规组患者。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联合麝香保心丸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患者的时候能够取得极为明显的效果且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86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给予穴位贴敷+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和对照组(43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胃脘痛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黄芪建中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穴位贴敷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所接受的治疗措施分别为加减黄芪桂枝五物及甲钴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密歇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的比较结果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黄芪桂枝五物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患者神经病变恢复更好。

  • 标签: 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血虚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治的7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半夏内服,1周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4%,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痰湿蕴肺型)的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黄芪半夏汤 咳嗽 痰湿蕴肺型
  • 简介:黄芪桂枝五物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气虚血瘀、营卫不和之血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消渴”范畴,气虚血瘀为其病机关键。王凡教授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每获良效。对王凡教授活用黄芪桂枝五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证经验进行了介绍。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渴痹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虚血瘀 王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