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使原本隶属于哲学领域的自由意志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的资料显示,我们的大脑中存在着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这一研究结果给哲学带来了挑战,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是否拥有自由意志的问题。

  • 标签: 自由意志 神经基础 认知神经科学 科学研究 临床观察 重新思考
  • 简介: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是哲学探讨的基本难题之一,它贯穿于整个哲学史、科学史、宗教史、伦理史等领域。在对这个难题的探讨中存在着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决定论,即从因果性、必然性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二是非决定论或自由意志论,即从偶然性或自由意志的角度出发去解释宇宙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三是相容论,即肯定自由不是别的,恰恰是对必然的认识。我们提出的第四种观点是:这个难题之所以悬而未决,是因为自由意志的部分内容超出了与决定论相关的问题域。而在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超出部分的内容,即自由意志与共同体内的道德、法律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的难题已被自由意志的限度问题所取代。

  • 标签: 自由意志论 非决定论 当代科学技术 哲学史 科学史 宗教史
  • 简介: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实验技术的精细化,意志自由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界的重视,认可意志自由的现实存在的哲学家与持质疑态度的神经科学家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立足于这一背景,从对李贝特实验的解析出发,我们试图批驳将包括自主决断等复杂的精神活动在内的人的所有行为均可还原为大脑的物理化学反应机制的“神经过程决定论”及“生物主义的还原论”;基于“精神活动依赖于生理学意义上的物质基础,但并不等同于这一物质基础”以及“行为的原因不同于行为的理由”等鲜明理据,有力地论证人的意志自由、人的自主决断之客观真实的存在,并揭示这种开放性的决断并非取决于因果先定的大脑活动,而是具有不受自然界因果必然性支配的特征。

  • 标签: 神经科学 意志自由 因果必然性 实验技术 精神活动 物质基础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的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和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的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的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的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的,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和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的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的过程称为“民主的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的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的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的。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晚近共和主义学者所着力阐发的“第三种自由概念”可以恰当地被理解为第二种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的恰切含义被阐释为“无支配”或“依赖之缺位”,从而在某些重要方面根本地不同于自由主义式的以退守至私人领域为特征的那种被阐释为“无干涉”的消极自由观。它最初源于罗马式传统在自权人与从权人之间所做的根本性区分,从而体现为一种基于主体而得以界定的自由理论,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受启发于运动者不受外在障碍地持续其运动状态的那种基于行动自身而界定的自由理论之间不可公度。尽管共和主义式消极自由概念的独特性常常遭受来自各种学

  • 标签: 消极自由 共和主义 无支配 依赖之缺位
  • 简介:11月16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研究室共同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余名学者与会。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卢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谢地坤研究员在会上致辞,叶秀山先生也作了精彩发言。《启蒙与自由》是叶秀山先生讨论康德的一部最新的代表性著作,体现了中国老一辈学者在该领域的最新建树,集中阐述了叶秀山先生对启蒙等重要问题的理解和反思。

  • 标签: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学术研讨会 康德 自由 清华大学
  • 简介:现代政治的一个标志就体现在政治权力对公民的尊重上。但对于尊重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不同的自由主义流派存在分歧。在完善论的自由主义理论家看来,必须被尊重的是每个人对善观念的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基于这种能力的选择的结果。而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政治性的自由主义,将尊重的对象界定为公民的两种道德能力,以及作为这种能力运用的结果而出现的合理多元论的事实。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政治性自由主义所持有的尊重观念,在保有必须的道德内涵的同时,又在多元社会里对公民的合理善观念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宽容,因此它更适合作为自由社会根本政治原则的奠基性规范观念。

  • 标签: 尊重公民 政治自由主义 完善论自由主义 自主性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
  • 简介:梁志学先生的近著《自由之路——梁志学文选》所收录的34篇文章有10篇是涉及费希特哲学的,梁先生作为费希特哲学的最著名的翻译者,在翻译和研究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他对费希特“知识学”的基本原理有精确的阐发,强调对费希特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不能脱离其世界主义和世界公民的思想来理解,学者的使命在于立足于全人类的高度贯彻自由的理念和阐明永恒的真理,充当社会和历史的良心,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当代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标签: 梁志学 费希特 自由 世界公民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开篇到结束,在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都体现了继承与发展、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如何把握这种辩证关系,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理论依据。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其具体环节、具体制度区别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给我国改革开放哪些是应该改的,哪些是不能改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改革开放30多年,两种改革观的争论从未停息过,争论始终离不开对国有经济针锋相对的不同认识。这说明国有经济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废。否定国有经济也就不可能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丧失了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将不复存在,更谈不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 改革方向 国有经济 两种改革开放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简介:11月24日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召开,主题为“信仰的力量”。会议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院长马永真主持,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侯晨曦到会致辞,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书记席锁柱教授介绍承办单位概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政治学与法学研究所所长贾喜喜研究员、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列学院李晶教授、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斯琴博士后、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景剑锋博士、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团英等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发言。

  • 标签: 内蒙古自治区 大学哲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座谈会 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