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汉族的形成和稳定后的发展进行论述。认为,秦朝的统一,使过去的华夏族与吴、越、巴、蜀、楚人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并在两汉期间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它就是汉族。东汉以来从东北、北方和西北进入中原黄河流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族的人口至北周时期,已经全部汉化而加入了汉族,就使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较之秦汉时期大为增长、分布面更为扩大。

  • 标签: 汉族 民族 人口 民族融合 古代史
  • 简介:<正>壮族古代人口发展情况,目前已难以确知。因为壮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是近现代的事,而史籍上有关人口的统计,是以地区计,而非以民族计(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壮族先民分布区域内并非纯为壮族,其间杂有其他民族。其次是壮族地区开发比较晚,又地处边疆,中央王朝鞭长莫及,长期由当地土官自治其民,中央王朝只有治辖之名,并未真正深入壮族分布区域内的每一片地区。所以,在统计这些地区的人口时,错漏自难避免。更有甚者,羁縻地区的壮族先民并不向中央王朝申报户口数。唐代时期,壮族先民有诸多名称,如俚、僚、西原蛮(黄洞蛮)、乌浒等,今日的壮族即

  • 标签: 壮族先民 西原蛮 《新唐书》 分布区域 《旧唐书》 人口数
  • 简介:人口分布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分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人口分布的合理与否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在这里,本文就广西的经济与人口分布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人口分布的地理适应律认为:人口分布基本上与经济职业的地理分布一致。而各种经济职业的地理分布又随经济地理类型而异。其中,地理经济类型就是直接由生产力布局决定的经济类型(包括:原始采猎型、

  • 标签: 人口分布 地理分布 生产力布局 区域开发 生产结构 农业经济
  • 简介: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关联关系。结果表明,陕西省人口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西安市附近存在几个非常明显的“高-高”集聚;同时,延安市和安康市分别出现“低-低”集聚、陕西省人口重心从2002年的礼泉县移动至2009年的泾阳县。向东北移动约3.3km。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 空间分布
  • 简介:近年来,上海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比重显著增大,工业分布的重心已完成了由市区至郊区的大转移.这一切对城市人口分布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表现为中心市区人口绝对数量持续减少,边缘市区和近郊区人口大量导入,城市人口分布出现明显的均衡化和郊区化特点.这些趋势有利于改善城市功能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计未来一二十年内,上述过程仍将继续,其力度还可望进一步增大.

  • 标签: 产业结构调整 人口再分布 上海 城市 产业布局
  • 简介:东乡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乡族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从人口绝对数来看,仍是一个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民族.本文以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为基础,根据历次人口普查统计资料,对东乡族人口规模与分布状况作了分析,试图探索其发展特征和分布特点.

  • 标签: 人口普查 东乡族 人口规模 人口分布
  • 简介:摘要利用了2010年和2014年在四川省的人口普查数据,借助GIS技术,对四川省21个市的人口模式进行分析。2010年和2014年总体的分布情况总体主要是划分高密度,较高密度和低密度三个空间区域,四川省的21个市区呈正的空间自相关,并没有出现高值和低值异常的空间情况。空间分布并非出现完全随机状态,表现出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西北部的阿坝和甘孜人口较少。这两个地区主要是分布了少数民族,而且甘孜阿坝地处四川西北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两个地方的居住人口较少。成都市作为四川省会,是高密度人群的聚集地。其他地区密度值趋于中间。整体来说四川省的人口是呈现一个低-高-中的分布

  • 标签: 空间统计 空间模式 人口密度 四川省
  • 简介:<正>海南是黎族的主要聚居地,据190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海南黎族人口达101950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55%.是当地第一大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社会发展水平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其人口发展与分布的状况和趋势有独特的特点。一、海南黎族人口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史学界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他们多以聚居为主。由于居住地的自然环境、语言、习俗等存在某些差异,因而形成了五大支系,即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和加茂黎。解放前,黎族人民连遭天灾人祸,处于经济凋蔽、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除了封建主义和反对官吏的压迫外,还历经了民族压迫政策的摧残,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再生产长期处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状态。如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黎族人口为25万人,到1953年才达到35.8万人,118年间仅净增10.8万人.

  • 标签: 海南黎族 人口发展 人口普查 人口分布 海南岛 聚居地
  • 简介:摘要:本文以县域为尺度,通过分析四川省各县区2013-2019年人口和GDP数据,计算各县区的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不一致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综合运用SPSS和Arc GIS软件,对四川省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省县域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成都市为中心,东部集聚西部分散的格局,但经济分布不均衡程度大于人口分布不均衡程度;(2)四川省县域人口和经济空间分布关系以人口与经济集聚基本一致型地区为主;(3)四川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在空间上存在显著、正向的自相关性。

  • 标签: 人口 经济 空间分布 四川省
  • 简介:为寻找云南省人口密度函数最优拟合模型,了解人口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衡性规律,且为相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区域人口的合理化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文章利用2013年云南省各县级行政单元人口及面积数据,借助GIS技术提取各县级行政中心的几何中心,基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人口密度数据作探索性数据分析和数据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相关与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2013年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为高狭峰型正偏态分布;在东西向,人口密度自东向西呈减少趋势,在南北向,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利用交叉验证得到的指数模型为云南省2013年人口密度变异函数的最优拟合曲线模型;人口密度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上形成了滇中(昆明坝子)人口聚集区、滇西北和滇西南人口稀疏区三大地域单元的人口分布格局。

  • 标签: 云南省 地统计 克里格法 人口密度
  • 简介:根据乌蒙山区基础地理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乌蒙山区人口和耕地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乌蒙山区人口与耕地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区耕地面积较多中高海拔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增大,中高海拔地区人口耕地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逐渐向低海拔地区扩展;影响山区人口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耕地,海拔高程通过影响耕地面积来影响人口分布,随着海拔升高,人均耕地减少程度呈递减状态。

  • 标签: 人口垂直分布 耕地垂直分布 相关关系 乌蒙山区
  • 简介:本文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北京市1995-2000年户籍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进行了人口学特征以及区域、产业、行业结构特征分析,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新思路.探讨首都未来迁移流动人口的流向与分布趋势,阐述了城市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新格局必将影响首都人口的规模及再分布

  • 标签: 流动人口 北京市 结构特征 区域分布 1995-2000年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简介:众所周知,东干人迁居吉尔吉斯斯坦是在19世纪末。当时中国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为躲避清军追杀,起义军将士带着自己的家属和微薄的财产退至新疆,然后分三路逃到当时的俄国境内。第一路人马是甘肃籍起义军,其首领是尤素甫·哈孜列特。他们冒着大雪越过了别捷尔和吉沙苏山口,于1877年11月到达今卡拉科尔市,当时人数是1116人。后来他们建成了伊尔德克东干乡。第二路人马是由回民起义军首领白彦虎所率领的陕西回民义军.人数最多。他们于1877年12月初越过俄国边境,12月6日进入纳

  • 标签: 吉尔吉斯坦 东干族居民 人口 分布 统计分析 起源
  • 简介:本文从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差别、距离、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构成特点,叉从人口流出地分布、行业分布等层次论述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分布特点,最后从个人和社会多重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动因。

  • 标签: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构成 特点 动因
  • 简介:人口统计是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传统人口数据是以行政区为单元,通过普查、抽样调查等方式逐级汇总获得典型统计型数据。

  • 标签: 人口数据 空间分布 普查 数字化 建筑物 意义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管理效能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的不断增强,人口分布数据的作用不断被凸显,其对社会各部门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空大数据的出现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涌现了大量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公交刷卡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时效高、覆盖广的位置大数据的研究,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针对城市人口时空分布研究中缺乏以精细地图数据为支撑的地理分析方法、不能真实反映人类活动目的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细地图融合手机信令的方法。

  • 标签: 精细地图 手机信令 城市人口 时空分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