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分析其治疗效果,探索该病新的保髋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20例180髋,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ESWT组,单纯干细胞移植组以及联合治疗组,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评分)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及书信随访,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统计所收集患者的股骨头塌陷情况,比较随访3年时各组股骨头塌陷率。结果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ONFH在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单纯ESWT组(P〈0.05),以及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术(P〈0.05),联合疗法3年时股骨头塌陷率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结论ESWT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在治疗ONFH上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是ONFH保髋治疗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高能量冲击波 股骨头坏死 骨髓 干细胞
  • 简介:心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的疾病之一.其中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导致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的50%以上.心肌梗死造成大量心肌细胞的死亡.导致心肌斑痕组织的形成,心肌细胞的数目减少,功能低下。这种细胞功能的丧失是不可逆的。最近的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后也有少量的心肌细胞分裂增生.不过这种增生数量非常有限.不能达到功能上的修复心肌组织。

  • 标签: 梗死心肌 移植修复 骨髓干细胞 慢性心功能不全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分别与骨髓干细胞(Bonemarrowstemcells,BMSCs)和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共培养时细胞对磁铁颗粒的摄取情况,以初步探讨其作为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去标记组织工程种子细胞而进行MRI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制备粒径为6nm的Fe3O4磁性颗粒及经聚L-乳酸(PLLA)表面修饰的Fe3O4磁性颗粒(200nm),分别在细胞接种时及接种后24小时两种方式加入。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OES)检测细胞对铁颗粒的摄取量。结果细胞对铁颗粒的摄取量受纳米磁铁颗粒的种类,加入方式和细胞类型的影响。BMSCs和ADSCs对6nm粒径磁铁颗粒的摄取量显著高于对200nm铁颗粒的摄取量,而ADSCs摄取的量又高于BMSCs。结论6nm粒径的磁性氧化铁颗粒可以较好的被BMSCs和ADSCs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标记物来进行MRI示踪。

  • 标签: 纳米磁性氧化铁颗粒 核磁共振成像术 骨髓基质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经门静脉注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治疗后第3天,观察组有15例(83.3%)患者乏力、纳差症状改善,对照组有2例(10.0%)改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周,观察组腹水消退10例(55.5%),腹胀减轻16例(88.9%),对照组分别为2例(10.0%)和6例(30.0%),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ALB水平分别为34.4±8.7g/L和26.3±7.5g/L;PTA分别为45.6±10.3%和37.4±9.3%,差异均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经门静脉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门静脉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干细胞因子动员后骨髓干细胞归巢于梗死的心肌组织中的特性.方法选择90只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三个小组.将其制成心肌梗死模型,对其中一组大鼠不采用任何干预措施,作为对比组;对一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激素联合皮下注射干细胞因子的方法进行处理,作为激素研究组;对最后一组大鼠则仅采用皮下注射干细胞因子方法进行诱导,作为无激素研究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后各组大鼠CD34阳性细胞的表达率和数量变化.结果与对比组相比,两组研究组大鼠CD34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提高,但激素研究组大鼠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激素研究组.同时,激素研究组大鼠在心肌梗死区和边缘区内CD34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无激素研究组.结论在干细胞因子动员下,骨髓干细胞能够像梗死的心肌进行迁移,但利用激素可以抑制干细胞的归巢.关键词心肌梗死;干细胞因子;骨髓细胞;归巢中图分类号R5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93-02

  • 标签:
  • 简介:一种组织中的干细胞不但可以分化为它所在组织类型的成熟细胞,比如骨髓组织中的干细胞不但可分化为各种血液细胞,一是成功建立了可以分化为人体任何组织类型的成熟细胞的人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

  • 标签: 临床应用 干细胞临床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骨髓干细胞治疗,分析案例,探讨移植前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移植前,心肌灌注缺损指数均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7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脏事件。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移植
  • 简介:摘要肝硬化是进行性肝纤维化的终末期,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细胞代替治疗新技术,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化来源的肝细胞移植来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恢复。本文就目前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的治疗机制,基础及临床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对存在的问题及展望进行相关探讨。

  • 标签: 骨髓干细胞 肝硬化 细胞移植
  • 简介:干细胞是指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分化成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组织细胞细胞。近期的研究表明,成人干细胞可以诱导产生超越自己胚层界限的其他胚层来源细胞。如:骨、软骨、肺实质、肌肉、肝脏细胞等。本文就其向肾实质细胞分化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细胞分化 肾实质 骨髓干细胞 自我更新能力 成人干细胞 组织细胞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例(28例患肢),对照组21例(28例患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血塞通注射液静脉静注,对照组仅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2组术后2周、6个月的临床疗效,麻木评分,各阶段神经传导情况。结果术后2周、术后6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麻木评分术后2周、术后6个月较本组术前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肢麻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胫神经传导速度术后2周、术后6个月较本组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6个月治疗组提高值均较对照组提高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术后2周、术后6个月较本组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6个月治疗组提高值均较对照组提高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术后2周、术后6个月较本组术前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术后6个月治疗组提高值均较对照组提高值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血塞通注射液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作为冠心病中最危重的临床类型,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认为心肌细胞为永久型细胞,没有分裂增殖的能力,心肌梗死灶只能由疤痕组织填充。虽然最近研究报道心肌梗死后有很少量心肌细胞发生分裂增殖,但不能完整修复梗死的心肌组织。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使用成纤维母细胞,骨骼肌成肌细胞,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等健康细胞注射在心肌缺血区进行实验性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定向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成为心肌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用以恢复损伤和坏死的心肌及形成新血管,亦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研究报道,粒细胞集落刺

  • 标签: 骨髓干细胞 心肌细胞 分裂增殖 成肌细胞 定向诱导 疤痕组织
  • 简介:摘要近年来骨髓干细胞在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已有快速发展。国内外的事实证明,骨髓干细胞在目前心梗的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如广泛的迁移现象、可动员的量大、细胞移植其容易与原固有心肌形成“一体化”等,尤其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简便易行、无免疫排斥反应、成本低,经冠脉注射法更为直接、创伤小,治疗效果甚优。以下通过建立完成的动物模型技术平台,探索各项技术在床应用中的可能性,骨髓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方法。

  • 标签: 骨髓干细胞 心肌梗死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研究和探讨骨髓中Gremlin1^+的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购买30只6周的巴比赛(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骨关节炎组,每组各10只小鼠。骨关节炎组按照经典的Hulth法造模,即手术切断内侧副韧带,切除内侧半月板和前后交叉韧带,假手术组不切除上述组织结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手术处理。(1)实验开始4周和8周后,测量三组小鼠的Mankin评分;(2)流式细胞术分离并鉴定三组小鼠骨髓中Gremlin1^+干细胞的含量;(3)体外诱导后,实时定量PCR检测三组小鼠软骨细胞分化标志物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分析及其两两比较的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8周时,骨关节炎组小鼠骨髓中Gremlin1^+干细胞的含量(38.50±0.57)%高于4周时的含量,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正常组小鼠和假手术组相比,4周和8周时,骨关节炎组小鼠骨髓中Gremlin1+干细胞的含量均升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kin评分结果表明,8周后,骨关节炎组小鼠的Mankin评分为(2.88±0.24)分,与正常组小鼠和假手术组小鼠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低于四周时的评分(P〈0.05);8周后,骨关节炎组小鼠骨髓中的Gremlin1^+干细胞在体外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后可生成软骨细胞,Gremlin1的表达水平为(5.24±0.36),软骨细胞的标志基因Sox9基因和胶原蛋白(Collagen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25±0.20)和(3.83±0.37),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的标志基因Runx2和Osterix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2±0.13)和(0.39±0.10),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

  • 标签: 骨髓 干细胞 软骨 修复 机制
  • 简介:近年来蓬勃开展的血运重建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病人的症状和预后.但是由于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肌坏死,正常工作细胞的数量减少,心室重构,部分已实施血运重建患者的心功能仍然进行性地减退.

  • 标签: 心肌梗死 干细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予以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内科综合治疗,予以观察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内科综合治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Child评分、MELD评分及1年后生存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安全可靠。

  • 标签: 失代偿期肝硬化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临床疗效
  • 简介:随着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疾病(arterialsclerosisocclusion,ASO)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病牢不断提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由于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闭塞造成的下肢远端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临床证候群。

  • 标签: 糖尿病下肢缺血 骨髓祖代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46例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ONFH患者采取手术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做好心理及健康宣教、备齐手术必需物品,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术后做好器械保养工作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46例ONFH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手术平均时间为(69.74±4.21)min,平均住院(12.36±2.43)d,随访3个月后,95.65%患者关节疼痛消失。结论对ONFH患者行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配合,以降低并发症,控制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髓芯减压 骨髓干细胞移植 股骨头坏死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含硅涂层镁合金体外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根据材料和培养液的不同分为硅涂层镁合金组(A组)、裸镁合金组(B组)、医用钛合金组(C组)和空白对照组(D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情况,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ALP)、矿化结节及成骨相关基因检测评价。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下见硅涂层镁合金表面呈粗糙、多孔形态;材料浸提液培养后各组细胞轮廓清晰、形态良好。在培养的第5天,各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A组(0.380)、B组(0.383)、C组(0.384)和D组(0.398),细胞毒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51,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A组材料表面细胞生长粘附形态良好。细胞培养10 d,茜素红染色结果提示A组细胞的矿化程度最高,A值为0.307,明显高于B、C、D组的0.237、0.105和0.114(t=5.538、16.032、15.330,P<0.01)。成骨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提示A组的ALP、骨钙蛋白和Ⅰ型胶原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015、6.425和6.679,明显高于B组(2.150、3.516、5.264,t=32.297、21.965、14.167,P<0.01),C组(1.043、1.025、1.063,t=51.461、40.774、56.222,P<0.01)和D组(1.162、1.004、1.005,t=49.400、40.933、56.799,P<0.01)。结论含硅涂层镁合金材料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利于细胞的生长、黏附、增殖和分化。

  • 标签: 硅涂层 镁合金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化瘀汤合用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45例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15例,共30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组(B组)15例,共28条患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与通脉化瘀汤合用治疗组(C组)15例,共29条患肢。治疗12周,观察各项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A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踝臂指数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在缓解肢体疼痛、冷感、间歇跛行、皮肤温度方面与B组治疗后比较更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因慢性下肢缺血引起糖尿病足是有效的方法,与中药通脉化瘀汤合用可以提高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疗效。

  • 标签: 骨髓干细胞移植 自体 中药 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