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YeetFu,1983年)是一种优良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标签: 模式生物 稀有鮈鲫 斑马鱼 青鳉
  • 简介:为探索甘蔗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肥效,设置不施肥、复合肥(15-15-15)、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12-7-10)共3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肥处理相比,施用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1.84%、14.17%、42.48%和17.54%;显著提高了甘蔗有效茎数,并极显著提高了甘蔗产量、销售收入和纯收入,增幅分别达25.61%、25.61%和30.82%.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性基施与施用复合肥相比,提高了土壤肥力,显著促进了甘蔗生长和产量、效益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甘蔗滤泥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施肥
  • 简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技术指导作用。

  • 标签: 重金属铜 来源 平衡 农作物 安全阈值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高速发展,大量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

  • 标签: 纳米材料 模式生物 生物毒性 秀丽线虫 蚯蚓
  • 简介:转基因作物潜在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 简介:环境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低氧微环境主要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近年研究表明,低氧微环境HIF-1α可在癌症中高表达,参与癌细胞生长繁殖、侵袭/迁移、新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过程.研究主要围绕肝癌、乳腺癌和胃癌等与HIF-1α关系进行讨论.参32.

  • 标签: 低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肝癌 乳腺癌 胃癌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绿色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立法指导思想.我国《宪法》还存在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规定缺失,现有生态文明立法理念有所错位,生态文明立法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缺陷.因此,生态文明立法应树立'绿色发展'指导思想,适时修改宪法关于生态文明法治相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文明促进法》,逐步建立科学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健全生态法律责任.参5.

  • 标签: 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文明立法 完善路径
  • 简介: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高效环境修复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环境领域。但研究发现,大量进入环境中nZVI可能会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危害,如和nZVI接触后,会造成小鼠器官受到损伤,杨树幼苗生长减缓,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破裂等不利作用出现。此外,nZVI还会改变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和溶解氧等指标,而且毒性效应容易受到外界条件干扰。虽然目前对nZVI致毒机制还不完全明确,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可能假设,主流观点是铁离子释放、氧化损伤和基因损伤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nZVI毒性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nZVI使用和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态毒性 氧化损伤 铁离子 影响因素
  • 简介:随着纳米技术迅速发展及纳米材料大量增多,纳米技术安全性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重点关注.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自然环境而产生多种环境行为。可能引起生物体毒性效应,其生态学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国际上对纳米材料生态学影响特别是环境行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价值研究结果非常少,仍有众多不确定生态安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就纳米材料来源、进入环境途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 标签: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 生态毒理学 环境 安全性
  • 简介: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因其优良电性能、机械性能,而成为新兴碳纳米应用材料,但是其制造或应用后排放进入环境水体潜在生态风险缺少足够研究,尤其是关于GO生态毒性基础数据。研究以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溞(Daphniamagna,D.magna)为受试生物,从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方面考察了GO生物毒性效应,并结合溞类光学显微镜观察和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对GO对大型溞致毒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GO对大型溞急性毒性48h半数致死浓度(48h-LC50)为84.2mg·L^-1;慢性毒性21d半数致死浓度(21d-LC50)为3.3mg·L^-1。关于GO对大型溞繁殖毒性,当GO浓度达到1mg·L^-1时能够显著推迟母溞头胎出生时间,抑制母溞头胎幼溞数、单胎最高产溞数和总产溞数。关于GO对大型溞致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消化道堵塞和氧化损伤可能是GO对大型溞主要致毒途径。上述研究结果为GO在水环境中毒性效应研究奠定了基础,为GO工业应用前景提供了基础生态毒性数据。

  • 标签: 氧化石墨烯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氧化损伤
  • 简介:作为一种曾经广泛使用氯化烃杀虫剂,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和DDD(合称为DDTs)是一类典型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有毒污染物.亲脂性和持久性使得DDTs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从而对处于高营养级水生哺乳动物造成严重毒害作用.在综述DDTs对哺乳动物毒性研究基础上,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percentilerankmethod,TPRM)推导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组织残留基准(TissueResidueGuideline,TRG).使用SSD和TPRM得到TRG分别为239和22.7ng·g-1食物(湿重).相应,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水质基准分别为188.2和178.7pg·L-1.依据研究得到DDTs组织残留基准及其在鱼类体内含量评估对水生哺乳动物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DDTs对水生哺乳动物生态风险,并为DDTs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华白海豚 江豚 水生哺乳动物 组织残留基准 生物累积因子 风险评估
  • 简介:微囊藻毒素对生物机体具有强烈毒性.近几年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能够诱导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这可能是微囊藻毒素致毒机理一个重要方面.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论文从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氧化损伤以及影响其抗氧化防御系统两个方面综述了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氧化胁迫 致毒机理 抗氧化防御系 细胞氧化损伤
  • 简介: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四种绣球属植物柔毛绣球、腊莲绣球、圆锥绣球和八仙花叶表面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为:四种绣球属植物气孔密度和性状均不相同,圆锥绣球、腊莲绣球和八仙花气孔为长椭圆形,而柔毛绣球气孔为卵圆形;柔毛绣球气孔密度最大,达到819.43个/mm2,圆锥绣球气孔密度最小,仅为286.05个/mm2;表皮毛长度、宽度、密度、形状和附属部件特征也各不相同,腊莲绣球表皮毛为线状,表面有许多丘状突起,柔毛绣球表皮毛呈薄片状,表面密布乳突状突起,圆锥绣球圆锥状表皮毛上有很多星状附件,八仙花没有明显表皮毛,但是其表面有颗粒状附属物.由以上四种绣球属植物表皮微观形态比较结果可知,表皮特征可作为植物分类一个依据.

  • 标签: 绣球属 扫描电镜 气孔 表皮毛
  • 简介:随着现代农业飞速发展,农药使用越来越广泛。草甘膦作为全球销量最大农药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文中从水生/两栖动物、土壤生物、哺乳动物以及人群等4个方面对除草剂草甘膦对非靶标生物毒性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草甘膦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资料,为其合理使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草甘膦 生物毒性 研究进展
  • 简介:研究生根粉、枝条、基质、扦插时间等不同因子对山苍子扦插繁殖影响,结果表明:在山苍子扦插繁殖中,以黄心土为基质+基部半木质萌条为插条+浓度为100mg/L萘乙酸浸泡0.5h+春末夏初(5月)扦插等扦插组合技术为最好,扦插成活率最高,达76%.

  • 标签: 山苍子 无性繁殖 扦插繁殖技术
  • 简介:硫酸酯是一类含有-OSO_3H基团有机化合物。它在大气中普遍存在。异戊二烯、单萜、倍半萜、芳烃、醛等均可通过大气自由基反应或非均相反应生成硫酸酯。本文在充分研读已有文献基础上,总结探讨硫酸酯分子结构、形成机制、分析方法以及硫酸酯对气溶胶有机物贡献。最后,对未来研究热点方向加以展望。

  • 标签: 硫酸酯 形成机制 大气 异戊二烯 单萜 芳烃
  • 简介:微量元素硒不仅是人和动物必需营养元素,也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元素。硒酸盐在水体中溶解度高于其他环境介质,导致水生生物对无机硒(硒酸盐)有更高利用率。藻类能吸收无机硒,可将无机硒有效地转化为有机形态。藻体内硒主要以硒蛋白、硒核酸、硒多糖等生物大分子以及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等生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存在。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是硒主要吸收者。富硒藻类通过食物链将硒传递至浮游动物、贝和鱼等动物体内,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导致其对重金属耐受性增强。本文综述了藻类在自然界硒生物有机化中地位和作用,藻类对硒富集方式及代谢途径,硒在藻类中生物学效应,富硒藻类开发利用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较全面地综述了富硒藻类研究进展。

  • 标签: 藻类 富硒
  • 简介:水质基准研究主要是基于物种实验室测试毒性数据开展.对于一些毒性数据相对缺乏化学品,水质基准研究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从水质基准研究方法角度,阐述了种间关系预测(ICE)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系统介绍了ICE模型毒性预测方法在水质基准研究应用,并通过锌ICE案例研究证明了模型在中国可利用性.同时,对ICE模型不确定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ICE模型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 标签: 水生生物 种间关系预测(ICE)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预测
  • 简介:纳米零价铁(nanoscalezero-valentiron,NZVI)是一种新型地下水修复材料,NZVI生物安全性研究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NZVI微生物毒性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ZVI对微生物毒性效应及致毒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NZVI颗粒毒性效应各种因素,并对未来NZVI材料毒性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NZVI生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纳米零价铁 生物安全性 毒性效应 致毒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