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兵哲一炉水乳交融李学勇中国有句古语:"道不同,不相问。"以此说明作学须专一,不无道理。然而至道相通,人类各方面的智慧从根本上是同出一源的。读罢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出版)一书,我们得到的正是这样的收获和体会。兵学,是关于研究战争指导...

  • 标签: 中国哲学传统 兵学 哲学本体论 中国传统哲学 思维特征 辩证法
  • 简介:<正>古齐临淄,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其地理山川,不论大小古已定名,有案可稽、史册昭然。有的在历史长河中虽有引申变化,却也必有所依,合于情理。这些地理名称与齐文化息息相关,是不可随意变更的。近几年来,有些青年作者著书作文中误将水称为“淮阳河”,而且据我所知已多次见诸报端和文

  • 标签: 齐文化 淮阳 地理名称 青年作者 水经注 历史
  • 简介:中国古代美学属于古典主义美学,在美的形态上主张和谐美.这同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和美学思想的互相离异和互相吸收密切相关.从儒家早期的经典文本和先秦儒家各大流派的相关论述中可以看到,儒家偏重人的哲学,突出人的主动性,着眼于人对社会的认识,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而从老子到庄子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的相关言论中则可以看出,道家则偏重于自然哲学,突出自然的合规律性,着眼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强调真与美的统一.儒道两家各有偏重又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融合为共同的和谐美的思想.

  • 标签: 周易 儒家 道家 和谐 古典主义美学
  • 简介:和中有'哲'观念,旧释或为'智慧',或为'智慧之人'.仔细考察则会发现,'哲'在上述文献的不同篇章中分别表示神圣意志、帝王的聪明才智、社会人群的聪明才智.其内涵的扩大,可能意味着上述不同篇章文献完成于不同时代;其内涵的变迁,则反映了'哲'观念在西周早期、中晚期、春秋时期的变化.

  • 标签: 《尚书》《诗经》 “哲” 古代思想
  • 简介:<正>《论语·阳货篇》记载孔子谈(指《诗经》,下同)的一段话说:“小子何莫学夫?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泰伯篇》云:“兴于,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关于“可以兴”“兴于”的“兴”义,古今学者多有分歧。“可以兴”的“兴”,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朱熹《四书集注》曰:“感发志气。”“兴于”一句的“兴”,《集解》引包咸注:“兴,起也,言修身当先学。”现代学者对“兴”的解释也不尽一致。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对“可以兴”的“兴”义,采取朱熹的解

  • 标签: 孔子 朱熹 论语 社会作用 道德修养 政教
  • 简介:<正>在春秋诸国争势的时代,齐国在较短时间内力挫群雄,最早成为东方强国,这不仅有其社会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且因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统治阶级的尚武精神密不可分。不少学者也注意到了齐俗尚武的问题,我们结合对有关文献的考察,研读《诗经》,愿为续貂。

  • 标签: 狩猎诗 地理环境 尚武精神 统治阶级 齐风 社会经济
  • 简介:比较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的内容,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孔子的《》学思想。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予以“情志”论《》,对《》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

  • 标签: 孔子 情志 上博简 孔子诗论
  • 简介:两汉《》学,主要有今文的《鲁》、《韩》、《齐》三家和古文的《毛诗》一家。《毛诗》曾先后被河问献王和王莽短时间地立为博士,今文三家则自开创者起就被朝廷立为博士,宣帝时进而一道列为朝廷官学。一经数家而非出同门,这在西汉是绝无仅有的。西汉的皇帝为刻意维持这种历史的传统和争鸣的局面,大都兼而习之,或至少学习三家中的两家,如昭帝习《韩》、《鲁》,元帝习《鲁》、《齐》,成帝习《齐》,哀帝习《鲁》、《齐》。从其取舍不难看出,三家《》的地位在西汉并没有高低之别。这一长达二百年的学术平衡。

  • 标签: 朝廷 王莽 西汉 今文 两汉 东汉
  • 简介:当代学人尊之“文化昆仑”的钱钟书先生,对汉代焦延寿《易林》给予诗学意义上的极高评价:称与《诗经》“并为四言之矩矱”。《管锥编》立《焦氏易林》专题,论述《乾》、《坤》……《未济》等三十林,涉及林辞数百篇。先生慧眼独具,对所论及篇、句的文学价值,从“造境寓意”、“拟象变象”、“词令之妙”等方面作细致分析,纵横比较、中外沟通,使《易林》的文学意义凸显于两汉文学背景之上,亦为中国文学史之奇葩。但钱先生以“文本自足”观认为不必为《易林》姓焦姓崔“判儿猫之是非”,本文对此提出异议。

  • 标签: 焦延寿 易林 诗经 钱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