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日本社会存在着寺院、神社、教会等多种形式的宗教,而这些宗教的成立及其活动都将接受日本法律的制约和保护.简言之,一所寺院如需展开正常的宗教活动,首先在法律上必须接受作为"宗教法人"的核准并获取"法人"资格,其次此寺院必须在寺院规章中注明其为受法律保护及约束的"宗教法人".以下将简述日本宗教法人现状.

  • 标签: 宗教法人 日本宗教 法人现状
  • 简介:在传统文化的儒道互补过程中,道教内丹家援入了许多儒家术语、范畴,并加以改造,这是人们的共识。但象以琴这种孔子喜爱的具体乐器作为中介,用来沟通儒家的“和”范畴与道教的炼丹术,仍算是一种独特和有趣的现象。

  • 标签: 丹学 “琴” 传统文化 道家 儒家 个人修养
  • 简介:近代以来,科学君临全球,成为举世公认的价值尺度、无上权威。宗教,尤其是被西方人作为宗教典型的基督教,因表现出与科学明显相悖的禀性,曾藉教权迫害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阻碍过科学的发展,因而随科学进展而大大贬值。“宗教与科学水火不相容”、...

  • 标签: 王季同 佛学 佛教 佛法 唯科学主义 科学方法
  • 简介:因笔者从事于辽金史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考察、抄录、研究了大量辽金尤其是北京的辽金经幢,因而爱屋及乌,深感作为古代石刻的一种,辽金经幢有着其独特、别致的美。

  • 标签: 辽金 经幢 佛教 造型美 质朴美 残缺美
  • 简介:按理说,隐逸士,自然指那些在野未仕的文化人。依照这一标准,王维肯定是个不合格的隐士。他终生为官,而且仕至尚书右丞这样相当清要的官职。然而官居清要的王右丞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诗歌表现的意境、心态全然一派隐逸诗人的风致。研究中国的隐士文学,企望绕开王维是不可想象的。他不是一个合格的隐士,但并不妨碍他与陶渊明一起是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抒写隐逸情趣的大诗人。

  • 标签: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中国 隐士文学
  • 简介:佛教史上把会昌年间唐武宗灭佛的事件称为“会昌法难”。对这一事件,大多数人是通过新旧《唐书》、《资治通鉴》这些正统史书了解的。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人们可以透过拆毁寺舍与还俗僧尼的长串数字,感到这一事件的巨大规模与声势,并通过皇帝的诏书,知道废佛与国计民生的严重关系。然而,这一事件是怎样进行的,内在

  • 标签: 佛教史 会昌 《唐书》 五台山研究 《资治通鉴》 大宋僧史略
  • 简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长期的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形成了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历史上,台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是福建的一部分,伴随着大批闽人移居台湾,闽文化也移植到了台湾,两岸人民共同铸就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闽台文化。

  • 标签: 福建 台湾省 民间信仰 地域文化 宗教研究 宗教文化
  • 简介:什么是涅槃?这是佛教徒或非佛教徒一开始就都欢喜乐闻的问题。这不是今天或昨天的问题,聪明的答案可能会有,涅槃被用各种明显的专门名词来说明。但是没有一种说明会使我们有丝毫接近涅檠本身的可能。因为涅檠是离言绝思的。比较容易和比较保险所说明的涅檠并不是涅槃,因为涅槃不可以言喻,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也是无法表达的。我们试图说明它,就要用字,而字的意义是有限制的。字与宇宙有关系,而涅槃,是通过最高的精神修养或智慧证得的,是超越任何世间体验的,是非语言所能表达的。既然如此,那又为何写它呢?那是为了防止对佛教涅槃思想的误解。

  • 标签: 南传佛教 精神修养 生起因 缘起法 爱欲 非想非非想处
  • 简介:古时有位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的时候,顺手把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个小吏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吏心里不服、大声嚷道:“只是一枚铜钱而已.为什么对我这般严厉啊?”县官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天一个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钱,这就好象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

  • 标签: “小” 铜钱 仓库 小吏 县官 水滴
  • 简介:止观原是佛教徒普遍的修行方法,在印度佛教各个流派也都是十分强调止观双修或定慧并重,早在《奥义书》中就有类似的思想,如《瑜珈真性奥义书》说“盖瑜珈而无智识,则其为解脱也无力。是故欲得解脱者,必瑜伽与智识坚定双修。”意思是说,只有将瑜伽(调整呼吸,凝神观想)修行与智识(智能)、禅定修习与理论思维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解脱。

  • 标签: 止观 述略 学说 《奥义书》 修行方法 印度佛教
  • 简介:马祖道一是洪州宗的开创者,他的禅学教化思想以"非心非佛"为理论基础.教化对象普涉社会各阶层,尤重下层民众.教化手段,灵活多样,效果显著.从而,使禅宗获得极大发展.

  • 标签: 马祖道一 禅宗 教化思想
  • 简介: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综观印光大师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崇高的声望和地位.是与其自身所具备的高尚的道德品格、精深渊博的佛学以及卓越超群的佛法修持成就密不可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对弟子们施教过程中所运用的一系列教育方法得以确立和体现出来的。

  • 标签: 印光大师 教育方法 中国近现代 道德品格 施教过程 佛教史
  • 简介:《无量义经》是一部并不流通很广的经典,然此经属于法华系统的三经之一,它对了解《法华经》的义理,悟人一乘实相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无量义经》 实相 《法华经》 义理
  • 简介:五位百法是大乘瑜伽宗的法门,其理论完备,体系精当,然研习者却少。今将此体系中的五位与百法关系加以略释,以求教于方家。一法门缘起佛陀教弟子观察诸法,分析诸法,不于境界笼统模糊而起僻执,或执无为有,或执有为无,如说有天神主宰创生人物、执有常住实我、往来...

  • 标签: 无为法 宇宙人生 宇宙本体 五蕴 善法 瑜伽
  • 简介:中世纪是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中不可略过的时期,"信仰寻求理解(FidesQuaerensintellectum)"是中世纪经院神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经院神学家努力调和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力图使基督教与异质文化能够对话、相通,为大众所能接受。本文以中世纪经院神学作为论述对象,阐释其信仰与理性、神学与哲学的神学诠释进路,期待对当下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处境中的福音诠释有所启发。

  • 标签: 经院神学 调和 诠释进路
  • 简介:有句禅语说:“识得时间的奥秘,就是大悟的人”。诚然,时间的观照是修行的缘起,所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即在有感于时间的不似己意、时间的无所重来,任何事物总有死生的天堑。但话虽如此,行者并不就落人断灭,如何超越时间原是行者的根本观照所在,对此所证也正是成就的关键。

  • 标签: 禅语 庭园 时间 观照 行者 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