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正>自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以来,仅40年左右的时间,日本就从一个战败国被占领地位迅速崛起,不仅成为亚洲唯一发达国家、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而且正在向“政治大国”发展。日本这种国际地位的巨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日本始终把东南亚作为日本经济发展和对外战略的重点之一。

  • 标签: 东南亚国家 对外战略 日本外交 日本经济发展 政治大国 东盟国家
  • 简介:<正>20世纪的世界,人类经历了殖民掠夺和两次世界战争的摧残,饱受国家沦亡、民族分裂之苦难,其中虽经长期的艰苦战争出现过独立与民主的潮流,但世界很快又陷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的夹缝之中,争霸升级、意识形态对峙加剧、动乱遍及全球,战争的阴魂始终未散。

  • 标签: 反对霸权主义 国家主权利益 和平与发展 五项原则 中国外交战略 国家利益
  • 简介:德意志第二帝国由盛而衰的外交深深地打下了俾斯麦和威廉二世个人性格的烙印。俾斯麦深谙德国地缘政治困境,以个人外交天才成就了帝国欧洲中心地位的辉煌;威廉二世及其近臣没有了俾斯麦那样的自足和自制,在建立世界帝国的道路上一步步走进自己造成的包围圈,最终竟只有求助于武力突围之一途。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除了决策者个人因素以外,俾斯麦造就的帝国政制是其最大的制度根源。

  • 标签: 帝国 俾斯麦 外交 对外战略 武力 地缘政治
  • 简介:<正>对外经贸体制的改革是苏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戈尔巴乔夫上任以来,苏联对外经贸体制作了改革,对外经济战略也有了变化。苏联认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发展,对苏联加速科技进步、对实现其到本世纪末的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本文作者有机会去苏联各地就此问题进行了考察和调查研

  • 标签: 对外经济联系 外经贸体制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对外经济战略 经济体制改革 科技进步
  • 简介:<正>苏联新领导戈尔巴乔夫上任以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去年的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今年二月二十五日至三月六日,苏共召开了例行的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批准了戈尔巴乔夫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苏联把这一次党代表大会说成是“具有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事件”,是“党和人民生活中的历史里程碑。”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有近期的和远景的,经济的和社会的,还有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内部的和外部的。现就提出这一战略方针的背景、主要内容,实现这一战略的主要手段以及对此战略的初步看法分析如下:

  • 标签: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戈尔巴乔夫 苏联 科技进步 经济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
  • 简介:自立国之日起,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行为模式就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影响俄罗斯对外战略与行为模式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源自东正教的救世或曰使命意识,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西方化思潮与情结在19世纪以后也时隐时现.意识形态制约和影响对外政策给俄罗斯带来了严重后果.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开始确立国家利益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渐趋消褪,作者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外战略观念的一次深刻的转型.

  • 标签: 俄罗斯 意识形态 国家利益 对外战略 观念转型
  • 简介:<正>1989年后,国际风云急剧变幻: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在动荡分裂中崩溃解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还有没有希望?中国怎么办?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家和战略思想家的邓小平,自然要作出自己的回答和战略选择。邓小平根据“西吃东”、“北压南”这一总的国际战略态势和世界剧烈震荡的情况,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

  • 标签: 邓小平 韬光养晦 外交战略 国际形势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国际环境
  • 简介: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名列第二的人口大省的河南,在未来的10年间将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呢?中共河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从本省实际出发,提出了“一高一低”的战略目标,即把经济搞上去,发展速度和效益要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率降下来,要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标签: 发展战略 侯宗宾 人口大省 战略目标 人口增长率 李长
  • 简介:200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暨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常务副院长潘国华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 标签: 外交学 学科建设 21世纪 中国 外交战略 国家安全
  • 简介:<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所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对指导我国在本世纪未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来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的实体性要素;分工、协作、管理、劳动组织等是组合性要素;而科学技术则为渗透

  • 标签: 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 战略目标 实体性要素 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