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新刑法施行原附属刑法的效力与适用问题●汪本立谢彤作为国家基本法律之一的新刑法已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订的新刑法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即将原单行刑法以及散见于民事、行政、经济法律中的附属刑法规范集中纳入刑法典中。新刑法第452条明...

  • 标签: 新刑法 附属刑法规范 刑法的效力 法律效力 单行刑法 刑事法律
  • 简介:危机对冲基金业发展迅猛,全球化活动趋势日益明显。各国不仅亟需完善本国监管制度,而且面临与其他司法管辖区监管合作的挑战,有关国际金融组织对于推动对冲基金监管及其国际协调与合作进行了有效探索。国家层面对冲基金监管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如对于对冲基金的定义,对冲基金是否为2007—2009年金融危机元凶,对冲基金是否应受到监管,对冲基金的具体监管措施等问题,学界展开了积极研究。不少学者集中比较了美国、英国和欧盟对冲基金监管制度的异同,并对未来进一步的监管立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是,在国际层面,对冲基金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成果甚为稀缺,相关法律问题亟需学界关注。

  • 标签: 对冲基金监管 国际协调 国际合作 文献综述
  • 简介:2015年《行政诉讼法》迎来了立法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次修订。围绕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两审程序、与复议的衔接、救济方式及应否设立行政法院等诸多问题,学界与实务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立法寄予厚望。立法机关吸收了部分提议,着力于解决"立案难,受理难,判决难"等突出问题,尤其在立案程序等问题上做出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此外,在探索异地管辖、跨区域法院等专门法院的问题上也预留了空间。新法实施一年以来,案件受理量大幅增长。但囿于诸多因素的局限,修法仍保守,在诸多问题上并未清晰彻底的做出回应。本期所组的四篇稿件,所涉及的多是这类悬而未决的话题: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何为"利害关系"及其构成要素亟待进一步探讨;在临时救济机制上,"先予执行"机制仍有待完善;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作为平行的两种救济制度,其制度设计的区分度与衔接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化;而复议机关作为共同被告的新规定,是否经得起理论上的拷问以及为实践所接纳,仍有待于验证。修法一年以来,我们可以感受到行政诉讼制度在整体上的向好发展,但深究之下仍留下了不少遗憾。制度的变迁与新法实施的经验,必然会引发对基本理论展开新的探讨,而对域外制度的研究则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察视角。

  • 标签: 裁判所 行政法院 原告资格 立案程序 司法性 行政复议
  • 简介:本文对入世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立法的发展、立法原因、法律依据及有关条款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纺织业应对欧盟对华纺织品特保措施的法律对策。

  • 标签: 入世后 欧盟 纺织品特保措施 立法 法律对策
  • 简介:感化教育在押人员是公安监所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是确保监所安全和从事公安监所管理工作的监管民警必须掌握和运用的基础工作。研究"80"在押人员感化教育问题,是做好转型时期监管工作的基础,是提高监管工作质量和深挖犯罪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公安监所 “80后” 在押人员 感化教育 问题研究
  • 简介:我国加入WTO,不仅仅会在经济与贸易规则方面发生很多变化,同时也会波及到方方面面.意味着我国将通过立法和司法履行自己的承诺.随着外国证券机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证券行业将会产生许多新问题,出现一些新型的证券犯罪,这就需要我们尽早研究对策,使得我国证券市场在入世后有健康、稳定的发展.

  • 标签: 证券市场 中国 加入WTO 证券机构 证券行业 贸易规则
  • 简介:新的刑诉法对刑事物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刑诉法实施的需要,刑事技术人员必须进一步增强取证意识,全面勘查取证。在勘验现场和物证鉴定中均要严格遵守侦查人员和鉴定人回避的有关法律法规,保证取证和鉴定主体符合有关法律规定。在出具鉴定结论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制作检验鉴定文书,保证鉴定质量。接到出庭通知,应作好充分准备,依法出庭作证,及时准确地揭露和证实犯罪。

  • 标签: 刑事诉讼 物证 勘验 鉴定
  • 简介:与传统报应或预防性刑事司法的单一目标不同,恢复性刑事司法以广泛的社会修复为目标,因此在其实践中必将面对各方主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所引发的冲突,从而陷入多元价值的选择困境。传统的刑罚目的观念无法解决恢复性刑事司法的价值选择,只有新报应主义刑罚目的刑罚纯粹化的观念,能够与恢复性刑事司法去刑罚化的内涵相互印证,相互衔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通过其内含的“具体正义”、“均衡”要素,完成了对传统报应性刑罚观的修正,并使恢复性刑事司法制度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成社会修复的目标。

  • 标签: 恢复性司法 价值多元 新报应主义 具体正义
  • 简介:刑事诉讼的历史就是辩护权不断扩大的历史。辩护权发展的核心在于辩护人介入刑事诉讼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辩护权的不断完善。公安机关需要正确理解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的辩护人法律地位及会见通信权、讯问在场权、调查取证权等诉讼权利。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主要是帮助犯罪嫌疑人行使辩护权并监督制约侦查机关的活动,维护犯罪嫌疑人人权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辩护律师 侦查阶段 辩护地位 诉讼权利
  • 简介:国家领土完整原则和人民自决原则在当代国际法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冷战后,自决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使之与分离权的联系日趋密切,在殖民主义之外,单方面分离权挑战国家领土完整原则。但包括分离权的自决原则并没有成为实在国际法规范。为避免这两项原则之间的对立冲突,应当使自决原则的适用受到领土完整原则的限制;而在国内,一国应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

  • 标签: 国家领土完整原则 人民自决原则 当代国际法
  • 简介:随着危机时代的来临,我国的海外并购遇到了重重阻碍。为此,需要对全球投资保护主义现象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新的阐释。同时,分析我国海外并购立法的缺失,积极倡导并践行投资自由化,积极参加和利用现存的多边条约,继续强化双边谈判,不断扩大双边投资协定覆盖的范围,并构建一个符合海外并购要求的并购法律体系。

  • 标签: 投资保护主义 海外并购 法律规制
  • 简介:“先刑民”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时,应当在侦查机关对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实查清,由法院先对刑事犯罪进行审理,再就涉及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或者由法院在审理刑事犯罪的同时,附带审理民事责任部分。在此之前不应当单独就其中的民事责任进行审理判决。在司法实践中,需要考虑“先刑民”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刑事犯罪和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交织的案件中,这类案件大量存在,对其处理是否先审刑事部分,审民事部分,在实体上和程序上都存在难以协调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法律无明文规定对刑事和民事交织的案件必须先审刑事部分,审民事部分;二是有人认为先审民事部分并不会影响对刑事犯罪追究;三是法院在收取了诉讼费,如果将案件移送给侦查机关,诉讼费也将退给当事人,一旦经侦查、审判,刑事部分不构成犯罪,案件又将进入民事审理程序,增加了讼累;四是有关部门对刑事犯罪与懂事纠纷的联系和区别在认识上混淆不清,意见不统一;五是移送机制不健全。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审判实践,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其抛砖引玉。

  • 标签: 司法实践 '先刑后民'原则 民事诉讼 刑事犯罪 '刑事优先'原则
  • 简介:企业开办的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民事责任的承担问题胡建忠1994年4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企业开办的企业被撤销或者歇业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批复》(简称《批复》),它对审理此类经济纠纷案件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经济审判适用该《批复》确定企业开...

  • 标签: 开办企业 民事责任的承担 清算组织 企业开办 注册资金 自有资金
  • 简介:新民诉法实施及级别管辖标准调整,是今年影响民事审判工作的两大事件。我国四级法院管辖案件的标准重新划定、民事审判职能出现巨大变化,现行二审终审的审级制度受到极大冲击和影响。新的形势呼唤新的审级工作格局,向多重审级过渡与渐进是较为可行和可能的道路。

  • 标签: 民事诉讼 级别管辖 审级制度 三审终审
  • 简介: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在人大立法层面上正式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深入理解其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原则和立法规定,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本文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含和意义、我国非法证据的界定、非法证据排除的诉讼阶段与排除机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与证明方式以及非法证据的证明标准等几个方面对《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阐述和分析。

  • 标签: 新刑事诉讼法 非法证据排除
  • 简介:《京都议定书》提供了三种灵活机制(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以帮助缔约方完成他们的义务和更符合成本效益的减排承诺。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所建立的三种机制之一,其目标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完整性。本文是对哥本哈根时代的一个反应,文章评估了国际层面清洁发展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分析了2012时代清洁发展机制可能的转变,特别是对清洁发展机制改善的建议。

  • 标签: 《京都议定书》 清洁发展机制 有效性 转型
  • 简介:<正>案情简介:被告人常某1993年4月5日下午下班骑车回家途中,偶遇一骑自行车人与骑摩托车人相撞,撞车二人当即昏迷。围观群众十几人。骑摩托车人(第二天死亡)在撞车时,挂在摩托车把上的手提包(内有一万元人民币)被甩出,落在被告人自行车旁,二捆人民币(一千元一捆)甩出包外,被告人顺手将二

  • 标签: 被告人 财产所有人 非法占有 定罪量刑 元人 盗窃行为
  • 简介:通过对二战以后美、英、法、日四国刑事政策发展历程的回顾,比较四国在二战以后刑事政策的特点,分别对法、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和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系的刑事政策进行评价,得出两大法系的刑事政策在理念上逐步取得共识,向轻重并举的两极发展,重罪重罚,轻罪轻罚,但是各国刑事政策是在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希望对中国刑事政策有所启示。

  • 标签: 刑事政策 重重轻轻 社会防卫 严而不厉 宽严相济
  • 简介: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刑法修正案(九)通过增设新罪和扩大原罪名的方式将某些治安违法行为予以了犯罪化,这为刑事制裁此类治安违法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体现了刑法关注人身危险性因素。但对治安违反行为犯罪化的过程中,需要兼顾保障人权和刑法谦抑性原则,对那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对公民切身利益危害比较严重的治安违法行为可以适度犯罪化,对于那些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管理秩序的治安违法行为则需审慎。劳动教养制度废除治安违法行为适度犯罪化过程中,构建轻罪制度和社区矫正制度为核心的互相配合的制度及其他相关配套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治理这些轻微违法犯罪行为。

  • 标签: 劳动教养制度 治安违法行为 犯罪化 社区矫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