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对于“宋高宗与《春秋》学”这个话题,人们在研究胡安国的《春秋传》时有所涉及,但其只是宋高宗与《春秋》学关系的一个典型事例的讨论,不全面也不系统。高纪春先生也曾指出宋高宗重视《春秋》学是对王安石批判的一种手段,并简单列举了其经筵重《春秋》的情况(高纪春《宋高宗初年的王安石批判与洛学之兴》,载《中州学刊》1996年第1期),扩大了讨论的范围,但由于文章主旨不在此,亦不深入。鉴于此,本文拟分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表现、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原因与宋高宗重视《春秋》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更为全面深入的探讨。

  • 标签: 《春秋》学 宋高宗 《中州学刊》 《春秋传》 典型事例 文章主旨
  • 简介:《旧唐书·,狄仁杰传》载:“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高宗闻之,叹曰:‘真大丈夫也!”’(中华书局1975年,页2887)《新唐书》所载同。

  • 标签: 唐高宗 汾阳 1975年 《新唐书》 狄仁杰 中华书局
  • 简介:高宗时代,高宗与武则天并称“二圣”,传世史书都如是记载。笔者曾经撰文认为,“二圣”之称是宫内之称,属於家礼范围,所谓上奏公文皆如是的记载没有直接证据,而石刻史料提供的皆是皇帝、皇后或者天皇、天后之称。但依然有人不同意。所以本文再次申论,解释新的资料,并提供武则天上表高宗的事证,以明并称之说与所行制度的矛盾,是不能成立的。

  • 标签: 二圣 武则天 唐高宗 表奏
  • 简介:近日路过潮鸣寺巷,见巷口北侧墙上新嵌了一组有关该巷历史的刻石——这是背街小巷整治后的成果,潮鸣寺巷也由此更具文化味了。然而,三方刻石中一方所镌“野水”诗的作者却误为宋高宗赵构,白璧微瑕,可惜了上好的石材。

  • 标签: 宋高宗 赵构 作者 刻石
  • 简介:孟先生所举《西明寺钟铭》中使用“二圣”一词.值得注意。此文是镌钟而作,最早收入道宣所编的《广弘明集》。道宣於显庆三年{658)任西明寺上座,并参与玄奘译经,後又於乾封二年(667)再次参加译经工作。《西明寺钟铭》作於麟德二年(665),为道宣所见收入集中。

  • 标签: 武则天 高宗 收入 译经 玄奘 为道
  • 简介:在南宋高宗朝"江西诗派"雕琢文风大行其道的情形下,其时的贬谪爱国诗人们,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独立的头脑,倾倒于苏轼的文采风流。苏轼诗风与人格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坛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笑对厄运的旷达、性格中的豪放之气和行事行文时的自然从容等三方面。这也使他与后世的读者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苏轼 南宋高宗朝 贬谪诗坛
  • 简介:《中华文史论丛》2011年第2期刊出孟宪实先生的《论高宗、武则天并称“二圣”事》一文,推定高宗、武则天时两例使用“二圣”一词均属於宫中范围,并以龙门石窟题记未见“二圣”为旁证,认定史籍所载“二圣”乃是由宫中推至天下的扩大化之辞。

  • 标签: 武则天 高宗 龙门石窟 史籍
  • 简介:宗教对於汉唐之间中国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巨大作用,虽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还有进一步具体分析的必要。事实上,宗教的影响已经非常深刻地渗透到中古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反映在正史中则是《魏书.释老志》的出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封建王朝的礼仪制度也曾与之发生了某种互动关系,而以道教更为突出。这一课题近年来颇受学界瞩目,例如劳格文(JohnLagerwey)先生曾揭示了道教的醮坛与汉代郊祀坛的渊源关

  • 标签: 唐代 道教 国家礼仪 唐高宗 封禅活动 历史研究
  • 简介:本文对唐高宗朝《显庆礼》及龙朔至仪凤时期两次格的撰作及其与朝政的关系作了重新探讨和解读,对格的撰作目的和方向进行了论证和推测。指出《显庆礼》在推翻和批判《贞观礼》与永徽律令格式相关法条的同时,是一批贞观顾命大臣的贬逐和覆灭。而龙朔修格也以官名官号的革新作为开始,所修成的格“中本”完成於封禅前夕,是贯彻武则天意志和扩张其权力的产物。但仪凤修成的格“後本”不但以官名官号的全面复旧为标榜,也以对《显庆礼》的明堂祭祀和郊礼批判,明确表达了与此前观念的截然对立,证明了宰相领导的传统派朝臣对武则天参政的反对和抵制。其行动获得皇帝的支持,说明高宗在朝政中维持平衡以及利用宰臣制约武则天的意图。不同时期政治取向的摇摆使礼法的编纂成为朝廷政治运作的工具,而武则天通过礼仪活动不断扩展皇后权威,也演为武周革命的先声。

  • 标签: 《显庆礼》 《永徽格》中本 《永徽格》后本 礼法编纂 武周革命
  • 简介:福建莆田地区有个流传甚广的南宋“四异同科”科举故事。也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格言的出处故事。据传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当年的进士榜上,黄公度中状元,陈俊卿中榜眼,年纪最大的是73岁的林邓,被称为“榜尊”,

  • 标签: 陈俊 宋高宗 考辨 莆田地区 故事 南宋
  • 简介: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刘华清同志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他出生在内陆,却与大海缘分很深。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大连海军学校、旅顺基地、北海舰队、第七研究院、六机部、海军等涉海单位担任过领导,并且在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过四年,对大海有深刻的了解。因此,担任海军司令员期间,他创见性地提出了“海军战略”问题,为我国海军的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海洋权益 刘华清 国家 维护 海军学院 新中国成立
  • 简介:古今学者围绕《高宗肜日》篇争论的问题颇多,殷墟甲骨文的相关记载,证明了《高宗肜日》所载之事在商代有其史料来源。此文在解读上博简《竞建内之》与《高宗肜日》相关的内容之后,比较两者异同,认为上博简《竞建内之》是《高宗肜日》文本内容的流变。本文由此又探讨了《高宗肜日》及甲骨文材料中反映的商人灾异观及对灾异的救助方法。

  • 标签: 《高宗肜日》 甲骨文 《竞建内之》 史源学 灾异观
  • 简介:典当和高利贷是中国历史上既古老又常见的经济现象,而以之为对象的学术研究起步却甚晚,真正蔚成规模则是近二十年间的事情.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刘秋根教授,正是这二十年间涌现出来的众多学者中极富成就的一位.

  • 标签: 高利贷 资本 典当 中国历史 经济现象 同行
  • 简介:陈炯明与孙中山1922年6月之分裂,是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一桩公案。海峡两岸对这桩公案,似乎早已下了共同的结论:孙是而陈非。陈炯明'背叛革命',谋害孙中山,炮轰总统府,以致孙中山避难海上,痛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党军。而蒋介石得以因缘际会,由此踏上中国军政权力的高峰。对于以上结论,虽然有人提出过不同见解,但是在海峡两岸特定

  • 标签: 发出有力 史实翻案 史观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