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入选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的“欢乐广场·唱响汕尾”着手,揭示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提出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必须深刻认识群众文化的意义、建立文化队伍、建设文化阵地、完善保障机制等思路和建议。

  • 标签: 群众文化活动 意义 品牌 建议
  • 简介:开办免费艺术培训班是广州市文化馆根据时代需求的举措,经过近十年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培训班从面向弱势群体到面向大众,不断发展壮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很好地发挥了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功能。

  • 标签: 文化馆 公益培训 公共文化的发展
  • 简介:从鬼的文化生态分析入手,探讨了关于生命的鬼文化生态和关于社会的鬼文化生态,进而思考百年的“驯鬼年代”,并尝试在此基础上理解鬼以及相关节日于人类的文化生态学意义。从人类学的角度看,神之于宗教和鬼之于巫术,两者有着某些基本的同构之处。鬼的神化以及一些巫术隐身于宗教,已经使得鬼之破除迷信和神之宗教自由两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在某种意义上,虽历经近百年的驯鬼年代并由此引起了文化生态的某些失衡,鬼文化依然通过神文化和诸鬼节文化顽强地存续着,鬼的文化生态也在各种社会调整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形式和新的平衡。

  • 标签: 文化生态 鬼文化 鬼节 巫觋 鬼神
  • 简介:民俗文化遗产,体现出某一地区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共同心理、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地域文化的象征,极富独特精神价值。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下,不计其数的民俗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对它的保护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广大民众既是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也是它们的享有者,唤起民众的广泛参与成为实施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民俗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对于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民俗文化遗产只有植根在民众土壤里才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保护的最高境界。

  • 标签: 民俗文化遗产 民俗博物馆 公众参与 整体性保护
  • 简介:"本真性"观念建立在西方哲学有关现实、再现以及知识的认识论基础之上。从16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的文化发现,到20世纪初人类学民族志的文化表述,都以本质主义的观念宣称客观真实及全面地再现文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深入,以及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深化,民族志表述的文化被看作是现实的社会建构,民族志表述的仅仅只是"部分的真理"。由此文化本真性的观念从本质论转向了建构论。这种转向,对中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在于:由于参与者的主体性、语境的时效性等因素,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标准很可能遮蔽了文化本身的历史性,这样反而会阻碍文化的传承发展,扼杀文化的生命力。本真的文化不是那些被表述的碎片的、静止的社会事实,而是当地人感受的、体验的、实践着的、具有历史性的日常生活。我们正在保护的"本真"文化,只是一种现实的社会建构,远不同于文化本身的真实样貌。作为文化代理人,外来知识精英往往僭越本土文化持有者的主体角色,继而建构本真的文化,但外来知识精英无法回避以下伦理拷问:精英文化的优越感以及对本土文化文化殖民。面对多元、异质、流动的文化遗产现实图景,民俗学应该超越"探求本真性"的学术范式。

  • 标签: 文化本真性 本质论 建构论 文化遗产 启蒙
  • 简介:珠三角地区居于广东省经济发展中心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居领先地位,这是文化事业发展最强大的基础。广佛同城,为佛山注入了生机,并可以直接受到广州大都市文化观念的引领,同时还可以享受大都市文化资源,并受其影响,在“幸福广东”提出之后,“幸福佛山”也随着成为佛山人民关心、关注的焦点。从板块现象入手,调整思路构建有层次的文化服务及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使群众文化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 标签: 文化板块现象 层次 文化管理模式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群众文化建设,群众文化建设也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积极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群众对文化的参与,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推进全面小康进程,同时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科学文明风气的养成,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群众文化 队伍 农村 和谐
  • 简介:田野调查是诸多学科共同使用的工作和研究方法,于2009年结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效果如何,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从普查员的角度出发,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 标签: 田野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陆河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现状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奇缺、创新能力不强等。主要的对策有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重视文化队伍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等。

  • 标签: 群众文化 专业人才 重视文化 深度挖掘
  • 简介: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运动自开展以来便是一种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国家行为,而完全国家化的保护模式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端。“遗产”具有私人性和主位性,就文化遗产而言,地方性人群共同体是其原初主体。这决定了我国遗产保护理念和管理体制须向社会化方向转变,充分动员公众与民间组织介入遗产保护。厦门一个“城中村”宫庙理事会为村庙龙源宫申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实践,折射出现阶段我国社区性组织在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和作用,同时反映了遗产保护社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文化遗产 保护 社区性组织 作用
  • 简介:美国人类学家华琛针对中国民间文化提出神明"标准化"与仪式"正统行为"的概念,苏堂栋等人对华琛概念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科大卫、刘志伟提出"正统化"这一延展性概念,上述研究为思考"中国文化的一统与多元何以达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民间信仰 仪式 “标准化” “正统行为” 正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