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近几年多个省份开展了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从加强抗震设防到应急预案编制、志愿者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工作。但现有的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还没有统一建设和评价标准,建设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对于推进这一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本文通过系统的资料收集和调研,结合在大连市开展的具体实践,对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综合各省市实践经验和行业管理办法,参考安全社区建设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定,给出了地震安全社区的定义、建设标准应包含的要素及主要内容,讨论了应用前景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制定行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地震安全 示范社区 标准
  • 简介: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是十五期间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体系工程的一个项目,也是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该大楼主要承担全省地震监测、预报中心,通讯网络中心,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科普宣传中心等功能。为了保证大楼各系统安全,大楼设计施工采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通过设置水平柔性隔震层使结构体系柔化,以达到减少或改变结构的水平地震力作用。不仅能在强地震中有效保护建筑结构和地震值班人员的安全,而且能够保护结构的装修和仪器设备免遭破坏,从而确保人数整体功能在紧急状态下能得以正常运行,为应急指挥、抗震救灾提供良好的服务。

  • 标签: 隔震技术 防震减灾 设计施工
  • 简介:地震行业网域名服务系统采用BIND9软件,并利用该软件的最新视图功能,根据客户端源地址的不同,分别做出解析。本文简要介绍了域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规程》为依据,描述了地震行业网域名服务系统。同时以国家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例,对视图功能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配置示例,指出了运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域名系统 BIND9软件 视图功能
  • 简介:我局VAST卫星地球站2004年10月搬迁至新办公楼并投入正常运行,本文作者结合卫星小站搬迁过程的体会及学习,着重介绍了卫星通信信道的调试与应用

  • 标签: VAST卫星 调试 应用
  • 简介: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EmergencyTechniques,简称ICET)在1994年研究开发出SAVER救援方案,SAVER的全称为SystematicApproachtoVictimEntrapmentRescue,其实质就是接近被困于有限空间的人并将其救援出来的系统方法。ICET总部设在荷兰,于1993年成立,当时属于荷兰荷玛特公司;1996年从荷玛特公司分离出来;1997年改名为“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CET是世界上许多最知名的备受称赞与尊敬的与救援相关的组织成员之一。SAVER救援技术在各类灾害救援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SAVER救援技术和地震救援。

  • 标签: SAVER 地震救援
  • 简介: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是一种检验政府、各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桌面演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桌面演练的实战经验和地方地震部门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总结出桌面演练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桌面演练的关键环节,对桌面演练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分析了桌面演练的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 标签: 地震应急 桌面演练
  • 简介:为进行强震的年度预测,采取年变化率做为水位变化参量,大于或小于一定的年变化率值即为强震异常。在研究多年的强震前地下水位异常震例的基础上,在云南3个地震区分别确定了指标观测井及其强震的预测指标:丽江地震区选择丽江井,水位异常判定指标为年变化率R临≤-1.10;楚雄地震区为大姚井,指标是R临≥0.03;滇西南地震区为双江井,指标是R临≤-0.30。分区建立的预测指标对于强震的时空强三要素可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这些研究结果可在今后的预测实践中检验与修正。

  • 标签: 年度预测 地下水位 年变化率 指标观测井 强震预测指标
  • 简介:本文讨论了天然设计地震波的调整问题。通过给出的工程计算实例,研究了产生天然设计地震波所采用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文中对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杜尚别市鸟巢大厦结构隔震设计所需要的天然设计地震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提供的结果可满足设计需求。同时文中还对天然设计地震波调整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标签: 地震动 强震记录 天然设计地震波 人工地震波
  • 简介:在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基于空间分布的高精度房屋和人口数据是最重要的两组数据,其直接决定着灾情快速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现场重点救援的目标指向。然而,高精度房屋数据的获取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至今缺少好的解决途径,这也是导致当前灾情快速评估准确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构建较高精度的房屋基础信息,更好地反映房屋和人口的实际分布情况,为提高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精度和准确性奠定必要的基础。

  • 标签: 居民地 遥感 房屋 人口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福州、小陶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种定位参数,总结了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结合地震速报的规程,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报的建议。

  • 标签: 震相特征 地震速报
  • 简介:本文从构造背景、断裂构造、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北部湾双震的发震构造条件,认为北东东向的乌石凹陷边界断裂为主要发震构造,而北西向断裂仅起到应力集中和调节作用。同时本文还认为,北部湾盆地内的地震活动主要与晚新生代沉降中心相关,且次级凹陷——北东-北东东向边界断裂是重要的发震构造,而其较大弧度的转折部位或与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是重要的发震部位。

  • 标签: 北部湾盆地 双震 发震构造 乌石凹陷 海中凹陷
  • 简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域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密度增大,加剧了城镇地震灾害的风险。然而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大多对城镇地震应急的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如缺乏专门的技术平台及时对地震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等,影响了当地地震应急的成效。本文针对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在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丹棱县为例,设计并构建了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为城镇地震应急快速评估提供了技术平台,可提升县市防震减灾工作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科技含量和管理服务能力。

  • 标签: 城镇 地震应急快速评估 系统设计 丹棱县
  • 简介:针对地震发生初期地震现场情势不明朗、交通状况不清等问题,利用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及由本地化模型计算的地震影响场,在快速成图软件及辅助决策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地震应急救援专题地图快速制作,解决了新疆之前地震应急制图存在的时效性差、规范性低、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新疆地震应急决策和灾后救助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撑。

  • 标签: 地震应急 专题图 新疆
  • 简介:本文根据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的发展目标,着重研究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解决的实时数据流接收、震相自动识别、震相可靠性处理、实时地震定位、震相到时等值线实时绘制、地震震级的实时计算、地震动强度分布图的实时绘制等问题。我们编制了一套实时地震速报软件,实现了上述功能,并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0至2004年网内ML≥2.5共69个地震事件进行软件功能检测,结果表明网内地震三要素的速报能力,由目前的8分钟左右缩短至30至50秒;与月报目录相比,99%的地震震级误差小于0.2级,1%的地震震级误差在0.3至0.4级;97%的震中误差小于5公里,3%的误差在5至10公里,完全满足地震速报的要求。此外,通过实时仿真技术,系统还可给出实际观测到的PGA、PGV、PGD等值线图,这可为应急救灾确定重灾区和有感范围提供帮助。

  • 标签: 地震速报 实时仿真 地震自幼定位
  • 简介: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为抵御地震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的破坏,使得抗震防灾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从工程角度,简要介绍了我国抗震防灾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沿问题及未来发展,并且阐述了抗震防灾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地震 抗震防灾 发展 作用
  • 简介:本文根据“数字地球”的一般原理,和对福建地震工作的总体了解,对作为“数字福建”有机组成部分的“数字地震”的架构进行了研究

  • 标签: 数字地球 数字福建 数字地震
  • 简介: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是各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成以来在全国历次破坏性地震应急处置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基于现有地震应急快速评估系统,以云南为例,开展了针对评估功能构架和数据传递流程的研究,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探索能够优化现有系统评估效率的方法,提升了评估产品的产出速度,并通过模拟震例进行技术验证。

  • 标签: 评估系统 算法 速度 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