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研究的前瞻性原则,采用双盲随机法,将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当、患者投诉比率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及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 2016年 7月到 2018年 6月的 80例急诊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 PDCA循环管理模式组采取 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评分;急诊临床护理质量;护理前后动脉血相关监测指标;死亡率。结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组满意评分、动脉血相关监测指标、急诊临床护理质量、死亡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急诊科患者实施 PDCA循环管理模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降低死亡率。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4 年 1 月到 2016 年 1 月期间,选择我院 72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人员职称将患者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 36 例、观察组 36 例。对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分层次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等评分 。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将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水平,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分层次管理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 -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创伤骨折疾病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组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前提下,增加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满足统计学价值(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9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6.7% ,组间比较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满足统计学价值( P < 0.05 )。结论 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给予患者疼痛管理,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创伤术后疼痛,提高服务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创伤骨科 疼痛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4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49%(55/57),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51%(2/5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70%(46/57),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53%(6/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2.022、13.711)。结论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程度,也能规避各类风险和纠纷。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脑外科 护理管理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在医院选取10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对其实施普通护理模式,50例研究组患者则在普通护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统计整合两组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所反映的痛感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并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比参照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96.41%VS78.01%,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感,同时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

  • 标签: 疼痛管理 创伤骨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模式的影响效果。方法自2018年6月起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开始实施细节管理模式,随机选取80例临床科室人员进行实施前后的满意率调查;随机抽取器械物品100件进行质量合格率的调查。结果经调查评定实施前临床科室的总满意率为97.5%,显著高于实施之前的满意率80.0%,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前的器械物品的质量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临床科室满意率及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模式 消供应中心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药房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案,分析精细化管理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实施精细化管理前作比较。结果相较于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医院门诊药房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后的平均侯药时间、单方调剂时间均较短,而单人调剂量明显较多(P<0.05);研究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对门诊药房工作的满意度是98.33%,高于对照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后)的93.67%(P<0.05)。结论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结果确切,可提升工作效率,优化门诊药房中的人力资源,值得借鉴。

  • 标签: 医院门诊药房管理 侯药时间 精细化管理 单方调剂时间
  • 简介:摘要目前,大部分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要求相对较高,临床上为了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对于外科患者而言,需要结合患者的患病情况以及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护理风险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具体研究如下。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呼吸内科的管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索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责任差错事件发生率、护理技术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病房管理评分、对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效果明显,可提升管理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几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50例为观察组,采取细节管理,另外选择2018年之后的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5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差异很明显;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结论细节管理再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当中的应该效果较佳,从而提升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护理管理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体检护理管理当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医院2011月~2018年12月体检中心的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体检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层级管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层级管理模式的对照组,体检者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体检中心,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护理管理工作的出错率,提高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体检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38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9例,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作要求,对护理组的护理工作制订规范的交接班流程、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班流程执行情况。结果护理组护理人员明确了正确实施交接班制度的意义,培养了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交班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 标签: 交接班流程管理 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规范的交接班流程,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安全。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 38人,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 19例,对常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不作要求,对护理组的护理工作制订规范的交接班流程、考核标准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班流程执行情况。结果:护理组护理人员明确了正确实施交接班制度的意义,培养了观察判断病情的能力,自觉深入病房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交班质量及护理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

  • 标签: 交接班流程管理 护理安全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2月 152名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数的方式将护理人员分为 A组(双数, n= 76,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与 B 组(单数, n= 76,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评分。结果: B组患者的操作能力( 91.7±3.1)分高于 A组( 83.7±2.5)分,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t= 17.512, P<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次护理管理方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

  • 标签: 临床护理管理 分层次管理 操作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114例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额外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6.49%( 55/57),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3.51%( 2/5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 80.70%( 46/57),护理风险发生率为 10.53%( 6/5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X2=12.022、 13.711)。结论:在脑外科护理管理中,行护理风险管理可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同程度,也能规避各类风险和纠纷。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脑外科 护理管理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中的使用效果。方法任意抽选60名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接收的相关科室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看护模式划分为考察组、对照组。对考察组病人施加看护风险管理。对对照组病人施加基本看护。对二组病人的住院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看护满意程度进行考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接受看护风险管理的考察组病人在所考察项目中表现更优。相关指标的组间比较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风险管理看护对病人恢复产生积极效果。因而,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看护模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ICU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试探究在外科护理管理中情绪调节管理理论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自 2017年 6月至 2018年 5月在职的所有护理人员中选取 34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人数相等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7人。实验组的护理人员使用情绪调节管理,而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仍然使用医院传统的管理方法,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压力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并进一步对护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打分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求助、自责、解决问题以及退避等方面的数据明显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在关于幸福感的各项指数比较上,实验组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将情绪调节管理理论用在外科护理的管理过程中,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幸福感得到提升,非常值得我们进行推广。

  • 标签: 外科护理情绪调节管理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