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0例产后出血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次、宫高、前置胎盘、产前PLT、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胎盘粘连或植入等7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并评价产后出血高危评分表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产妇在上述7项危险因素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的总分≥6或者产前评分≥4的产妇应进行产后出血重点监护;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于预测产后出血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急重症,不仅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卒中继发的以手部突然浮肿和肩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并且可出现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康复锻炼进程和生活质量。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常采用中医治疗,其中针灸疗法效果确切,且应用广泛。本文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期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系统化的参考。

  • 标签: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 艾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并对如何预防感染进行对策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6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为研究案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提出相应感染预防对策。结果经研究调查发现,泌尿系统患者经化疗治疗后出现感染了35例,感染率为9.72%。住院时长、化疗时长与化疗剂量等均为感染因素,能够引起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生感染问题。在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方面,消毒到位、营养状态与感染预防用药是重要保护因素。结论泌尿系统肿瘤患者感染因素较多,在感染预防措施制定方面必须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预防方案合理制定,以减少患者感染发生情况。

  • 标签: 预防对策 泌尿系统肿瘤患者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科消化系统疾病采取中医与西医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内科疾病患者资料150例,所选患者全部得到确诊属于消化性溃疡,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1与研究组2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1与研究组2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采取中医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显著优于西医治疗,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消化内科疾病 中医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丁苯酞治疗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46例;对照组在治疗中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丁苯酞,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入选患者均通过治疗后,评价分析组间的治疗疗效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对组间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丁苯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系统变性病 丁苯酞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呼吸系统反腐感染使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儿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治疗1年后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应用匹多莫德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匹多莫德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系统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实验,并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运用系统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SF-36、SAS与SDS的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而言,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系统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改变,并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中被大力推广。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系统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的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时间、每日硝酸甘油使用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的发作,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化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医疗事业的发展,带动了护理模式的日新月异。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面对着庞大的任务量,已经不能单靠传统手段来完成。计算机系统具有高效能,运转快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客户群反馈。将计算机系统应用于护理领域,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护理工作的信息化。本文从两个方面,就临床护理工作中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展开了探讨。旨在促进计算机系统的发展,使其更适用于临床护理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 标签: 临床护理 计算机系统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胃溃疡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6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7例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GSE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0%(26/27),高于对照组73.08%(19/26)(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可增强消化内科胃溃疡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胃溃疡 系统化护理 消化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喉癌患者手术期和术后康复护理中系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喉癌患者96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病理学检查中确诊为喉癌,同时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术后恢复期生活质量的评估中,数据显示观察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同时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康复护理 喉癌患者 围手术期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到院就诊的择期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8例,在麻醉诱导之前,先采取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穿刺桡动脉,将动脉导管置入,采取有创血压监测,同时在右侧手臂采取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在系统稳定之后,同时监测两侧的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水平。5分钟之后,对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下,患者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平均压水平做出统计。并且对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等做出统计。结果有创血压监测和无创血压监测之间,舒张压的差值是(3.23±7.14)mmHg,收缩压的差值是(0.08±8.36)mmHg,平均压的差值是(2.62±6.87)mmHg,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在全身麻醉当中,应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可在连续、无创的基础上,确保患者血压监测的准确与安全,具有良好的有效性。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 全身麻醉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2016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9例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治疗前后HAMD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伴抑郁障碍患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针灸 失眠症 抑郁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采取CT与磁共振诊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诊断与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CT诊断8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检出异常46例、正常34例,检出率为57.50%,磁共振诊断则检出异常78例、正常2例,检出率为97.50%,磁共振检出率显著高于CT诊断(P<0.05);磁共振检出病脑、结脑等也明显高于CT诊断(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单纯采取CT诊断效果不佳,而联合磁共振诊断,则能提高确诊率,而且能更好地栓出各种脑病,使得重视。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涉及的患者例数为43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4月,对以上患者实施脑脊液细胞学检查、CT检查以及磁共振检查,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为20例,结核性脑膜炎的为13例,脑囊虫病的为6例,化脓性脑膜炎的为3例,新型银球酵母菌脑膜炎的为1例,磁共振的检查结果明显比CT高,但是两种方式联合检查的效果明显高于CT和磁共振单独检查,p<0.05。结论单独的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比CT高,但是还是存在漏诊和误诊的情况,因此应将二者联合,充分利用CT和磁共振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降低漏诊和误诊的情况,保证患者健康。

  • 标签: CT 磁共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处口腔科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98例患者(100颗患牙),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急慢性牙髓炎/急慢性根尖周炎下颌第二恒磨牙,根尖孔发育完全。观察98例患者C形根管系统X线诊断、显微镜诊断情况,以及根管预备、充填效果。结果98例患者通过根管治疗,手术前X线片主要影像显示锥形融合根,根中30%存在条索状X线低密度区。根管显微镜下,98例下颌第二磨牙根管口,主要表现为C1、C2、C3。结论C形根管的形态比较多变,合理分类利于临床诊断、治疗。应联合X线、显微镜诊断,以此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参照。

  • 标签: C形根管 下颌第二磨牙 临床诊断 观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术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2016年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抑郁和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延长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系统护理干预 子宫肌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纤溶系统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脑梗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用介入支架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托伐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即在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和神经功能情况,血浆tPA与PAI-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2.22%低于观察组97.78%,对照组进行治疗后血浆tPA与PAI-1水平分别为(12.5±2.1)ng/ml,(67.2±20.2)ng/ml均高于观察组的(10.5±2.0)ng/ml,(10.5±2.0)ng/ml,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均比治疗前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介入支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可以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有效的对患者的纤溶系统进行改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支架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在胎儿结构畸形筛查方面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36例进行早孕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并与中晚孕期超声结果以及出生后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早孕期和中晚孕期在诊断情况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和中晚孕期在水肿、四肢异常胎儿畸形结构诊断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在脊柱裂、内脏反位以及室间隔缺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系统超声切面检查应用在胎儿畸形的筛查中,作用巨大,值得推广。

  • 标签: 早孕期 系统超声 切面检查 胎儿结构畸形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6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系统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3例。系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系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以及发病3d后的活动情况。结果系统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6.06%)显著低于对照组9例(27.27%),系统组发病3d后的下床活动几率30例(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22例(66.67%),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系统化护理干预,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脑梗死患者 身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