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特点及评估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自2014年7月—2018年1月住院行血管内治疗的98例颅内床突旁动脉瘤(共104个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98例患者(共104个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失败2例(2个动脉瘤),余下96例(102个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成功后即时造影示:9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4个动脉瘤有瘤颈残余,动脉瘤体残余3个。术中9例患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患者有支架内血栓,6例患者有弹簧圈脱逸现象。术后2例患者视物模糊,难治性头痛1例,难治性眼球后疼痛1例。术后临床随访所有患者的Rankin评分为0~5分,2例患者死亡。92例患者(98个动脉瘤)术后获影像学随访,11例动脉瘤复发患者(11个动脉瘤)接受再治疗。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破裂和未破裂的床突旁动脉瘤,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存在某些局限性,且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进一步证实,传统的血管内治疗方法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由于高分流率的存在,大部分动脉瘤需要支架辅助技术,术中尽量做到致密栓塞。

  • 标签: 床突旁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方法选择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的56名实习生作为该次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分组依据,常规组(n=28)采用传统教学法,PBL组(n=28)采用PBL教学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结果PBL组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能力成绩均高于常规组的考核结果,且PBL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92.86%,常规组对临床带教的总满意率为60.71%,PBL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的能力,还能提升实习同学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临床教学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以问题为中心式学习 神经内科 实施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手段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各个医院的检查程序和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因此,国际专家组织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开始规范TCD的操作方法,统一诊断标准,确定使用范围.第一部分介绍脑血管疾病的频谱TCD检查.颞窗常用于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C1段(ICA)及前交通动脉(AComA)、后交通动脉(PComA)的侧支循环;眼窗用于观察眼动脉(OA)和ICA虹吸部;枕窗用于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尽管Willis环的构成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但完整的诊断性TCD检查还是应该评价双侧的脑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M2段(深度范围30~40mm),M1段(深度范围40~65mm)[大脑中动脉M1段中点的深度位于50mm处(范围45~55mm),平均长度约16mm(范围5~24mm)],大脑前动脉A1段(深度范围60~75mm),颈内动脉C1段(60~70mm),大脑后动脉P1~P2段(平均深度63mm,范围55~75mm),前交通动脉(70~80mm),后交通动脉(58~65mm),眼动脉(40~50mm),颈内动脉虹吸部(55~65mm),椎动脉(40~75mm),以及基底动脉近端(75~80mm)、中段(80~90mm)、远段(90~110mm).经下颌下窗检测颈段ICA远端(40~60mm)可以计算VMCR/VICA比值或Lindegaard指数,用于评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的程度.诊断性TCD检查的目的是探查上述动脉节段的特征性频谱,确定动脉血液流动方向,计算脑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对于频谱多普勒和具有M-模的超声装置来说,建立标准化的检查程序,诸如选择探头的位置、角度和深度及血管的区分等,将有助于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血管疾病 操作指南
  • 简介: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在研究设计初始,样本含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获得最可靠的研究结果或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不同的研完方法,对样本含量的要求也就不同。但在估算样本含量时,均需要参考的5个标准是:研究个体的变异度、研究结果的精确度(抽样误差)和把握度。此外,对常用的样本含量估算方法(公式计算法、查表法和文献法或专家咨询)进行归纳,并提出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考虑研究成本、可行性与伦理学要求对样本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主要以脑血管病研究为针,介绍样本含量的计算方法

  • 标签: 样本大小 研究方法 成本及成本分析 伦理学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机参数。撤机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机失败。撤机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机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机结局。

  • 标签: 超声膈肌 撤机 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建设基础护理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并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提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法: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慕课式课程设计为支点,通过申请开课、创建课程门户、建设教学资源库、完善移动学习终端建设等步骤完成课程建设,并通过发布视频任务、发起网上讨论、布置课后测验、计算机随机组卷考试等方式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结果: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完成教师发布的单元测验和视频任务点43个,平台访问次数达39528人次,师生共参与讨论话题672个。结论: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仅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学习的瓶颈,实现了网络大数据监督下学生的自主课外学习管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但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引导学生诚信学习,实现课堂和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是慕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慕课 网络教学 基础护理
  • 简介:英语在医学领域内的应用日趋普遍。本文主要介绍双语教学模式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专业的实践现状,探讨如何提高脑血管病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医学的进步和当前的国际医疗环境。

  • 标签: 教育 双语 脑血管病
  • 简介: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在生命科学各个领域中,神经护理学作为神经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是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然而,此课程具有专科性强,内容复杂、抽象等特点,课时学习周期短,

  • 标签: 神经科学 四步教学法 护理教学 应用 必修课程 科学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翻转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思考及成功翻转所需的必要条件.结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药理学教学改革,而实现药理学课堂翻转的关键在于成功的教学设计和坚实的环境支持.结论药理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入探索,有利于全面提升医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

  • 标签: 药理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帕金森病 冻结步态 功率谱分析 步态周期
  • 简介:精神分裂症为一种高致残、慢性、难治性疾病,是引发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精神残疾评估的工具及影响精神残疾的危险因素,以期为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完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干预的实践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残疾 测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从学生的角度评价抛锚式教学法在本科生《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4名护理本科生在《护理研究》部分章节中实施抛锚式教学法,选取17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法的评价。结果:学生反映抛锚式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扎实掌握科研知识,开拓思维形成科研思路,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实施中也存在小组学习时间难以保障,学习交流不够充分,知识运用不够熟练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结论: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抛锚式教学法在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优化抛锚式教学法的实施,改善其应用效果。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教学方法 抛锚式教学法
  • 简介: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既定项目的教学法,在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的设计、布置、汇报和评价来达到知识点传授的目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脑血管和脑神经解剖的教学效果。

  • 标签: 项目教学 解剖 教学
  • 简介: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寄养子研究等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迄今为止,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学特性仍知之甚少,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在精神分裂症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和遗传流行病学方法学的进步,人们在精神分裂症的早现遗传,相关基因多态性,候选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

  • 标签: 遗传学 研究方法 精神分裂症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分析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与传统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和外科治疗的有效性。方法1、临床研究:选择36例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脑内血肿后行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2、回顾性研究:对281例高血压脑出血后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用传统的内科和外科方法治疗后的血压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临床研究:迷走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36例中除7例(19%)死亡外,在29例存活的患者中10例(34%)血压正常,12例(41%)血压接近正常,7例(24%)与手术前无明显变化。2、回顾性研究:在出血后采用传统的内、外科方法治疗的281例患者中,85%的血压无明显变化,而后期血压基本正常者(15%)均为出血前无明确高血压病史者。结论左侧颅内迷走神经血管减压确能降低顽固性高血压.其有效率>75%。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患者中有15%血压能够自然恢复到基本正常的水平。但是在出血前有明确高血压的患者无一例血压能够自然恢复正常。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传统方法治疗 迷走神经血管减压 降压的有效性 比较性研究
  • 简介: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医学生的要求。北京天坛医院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引入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结合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与转换,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多元化教学模式在血管神经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 标签: 多元化教学模式 血管神经病学 临床教学
  • 简介:在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设计了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病案导学式教学法(casebasedstudy,CBS)。CBS包括展示病案、提出问题、自学思考、讨论置疑、评价精讲等步骤。通过病例的引导和深入,学生巩固了理论课知识,培养了临床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CBS是血管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 标签: 病案导学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 血管神经病学
  • 简介:目的:对老年卧床患者实施物理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104例卧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预防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应用物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并测定护理前后患者大、小腿间周径差。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13.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2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睡眠障碍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者各项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卧床老年患者进行物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物理干预 卧床 老年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睡眠医学的诊断方法在睡眠疾病的诊疗方面有重要的地位,常用的诊断方法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客观诊断方法中,有多导睡眠图、移动式睡眠记录方法等,而主观诊断方法主要是睡眠相关的评估量表。在第五课中,王莞尔教授详细介绍了多导睡眠监测、标准多导睡眠监测、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体动仪以及常用量表的功能及应用,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课程的主要内容。

  • 标签: 睡眠医学 诊断方法 多导睡眠监测 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疾病 睡眠研究
  • 简介:目的结合临床实践教学中显微手术基础培训的实际情况,探讨差异教学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针对多年来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难题,强调了在教学中立足于学员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方法。结果满足了学员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员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发展。结论差异教学是显微手术培训有价值的手段,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

  • 标签: 差异教学 实践教学 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