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是造成儿童认知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阅读2010年重庆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依托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综合干预及指导策略,为改变儿童认知、行为、心理障碍提供参考。

  • 标签: 指南 儿童 认知行为 指导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当前检验科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掌握程度,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法方法运用社会学问卷调查。结果不同资历的工作人员在生物安全知识中存在差异。结论须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教育与监督

  • 标签: 生物安全管理 生物安全防护 ISO15189
  • 简介: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患病率高,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睡眠时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反复发生的低氧血、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OSAHS可导致白天嗜睡,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Sleep Apnea Obstructive) 治疗(Therapy)
  • 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的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的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决策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的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的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的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与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和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多。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和并发症与是否伴有小鼓膜和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 标签: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成形术 小耳畸形
  • 简介:目的验证聋校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策略训练的效果。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的实验方法。结果组织策略训练能够提高中、高年级聋生阅读的理解能力。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组织策略训练对提高阅读监控能力的作用逐渐凸显。建议①加强聋生提取文章关键项目能力的训练;②加强组织文章关键项目,形成组织结构图能力的训练;③利用组织监控流程图,提高聋生的阅读监控能力。

  • 标签: 阅读教学 组织策略训练 阅读监控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aid,HA)的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组、听力正常对照组1组,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的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组,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的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的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的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3组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组〉B组〉C组(P〈0.05),A、B两组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意义(P〉0.05)。C组P300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的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的听觉信息。

  • 标签: 人工耳蜗 助听器 电声双模式助听